盛夏时节,走进方城县博望镇皮庄村,但见宽敞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独门独户的小院周围种满鲜花绿树,红色文化广场与红色村史馆遥相呼应,处处透露着文明气息。皮庄村文明乡风建设背后有哪些做法?记者一探究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村规民约是村民集体意愿和智慧的结晶,约束着村民的一言一行,是村民自治的基础和依据。“我们的村规民约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是因为皮庄村是一个2000多人的大家庭,制订村规民约不是单纯为了约束,更多的是激发村民的广泛参与。就拿环境整治来说,正是多次商量,大家共同定下了规矩,才保证了人人遵守……”该村原党支部书记皮明周说。
以文明做法“激励”更多文明习惯,皮庄村将约束行为的村规民约转化为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让村民在参与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主人翁意识。
“来,带你看看我们村有红色历史的‘家’。”在皮庄村红色村史馆,村党支部书记刘荣军向记者说道,这里面的一幅幅旧照片背后都有着动人的故事。原来,该红色村史馆展现的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皮庄村这个大家庭的“家里人”,为争取民族解放,抬担架、救伤员、送粮食、传情报,支援前线将士英勇奋战的事迹。刘荣军说,通过追忆先辈们的英雄故事,将村子变成“家庭”,将“治村”变成“治家”,人人都是家庭成员,在推动乡风文明治理的同时,营造浓浓的“家庭”氛围,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参与感和幸福感。
“过去人员不好组织,有了村史馆后,村民们看看红色历史,比比老前辈的付出,只要村里一动员,人人都成了志愿者,清理垃圾、打扫庭院比着干,才有了如今的美丽乡村。”老党员刘付朝深有感触地说。
产业发展是村民走上“共富”的重要载体。2021年,皮庄、小罗庄等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引进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发展黄金梨、良种葡萄、温棚蔬菜等特色产业。争取的项目到位后,两个村都制定了让群众省心的计划,由村集体统一规划,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购买种子种苗,建设新型塑料大棚让农户承包种植。
在面向群众招标承包中,小罗庄村一些村民缺本钱、没技术,面对这种情况,村委当即动员,村民裴金帅、张林林等4名有经验的科技能手立即表态:采取互惠互利的方式,先贷款成立专业合作社,他们负责技术。一下子解了大家的后顾之忧,到年底算账,每亩大棚蔬菜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群众喜得合不拢嘴。
全面挖掘红色元素,发挥革命老区优势。博望镇将红色基因融入“家文化”中,激发村民的自治力量,共同参与到文明乡风建设中,文明已成为村中最亮的底色。
全媒体记者 李辉 通讯员 李善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