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禁外戚掌权到,外戚疯狂干政,东汉的皇帝到底有多无奈?

不知名的普通人 2024-06-27 05:07:49

文|六猩上将

编辑|六猩上将

说起两汉的政治共通处,外戚掌权应该是最为显著的一点了。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外戚都是政治场上的重要博弈方。

然而,作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当汉光武帝重建了大汉王朝后,本着吸收历史宝贵教训的原则,他对东汉的政治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且也吸取了王莽串汉的教训,严禁外戚掌权。

之后的汉明帝和汉章帝也都坚守了光武帝的这条原则,对外戚之家进行各种打击?

然而,令人非常遗憾的是,在东汉的大部分时间,外戚却再一次死灰复燃,成为能够直接影响中央稳定的重要力量,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禁止外戚干政

公元5年,已经建立了200多年的西汉王朝,迎来了覆灭。

只不过,西汉的覆灭是颇具戏剧性的!

在无数民众的热烈欢呼之下,西汉的外戚王莽,在各方拥护中,成功完成了一场禅让的大戏,终结了西汉王朝!

只不过很遗憾的是,虽然王莽在搞政治斗争是一把好手,但是当上皇帝之后的一系列政变,却让本就虚弱的,长安朝廷陷入了动乱之中!

没过多久,各地豪强纷纷打着再造大汉的名义起兵反新,最终被人调侃为大魔导师的刘秀成功在各方势力的拥护下,于公元25年再建大汉王朝定都洛阳,这就是东汉。

东汉建立后,刘秀作为开国之君,自然是要为这个新生的王朝好好立立规矩。

比如说禁止外戚干政。

没办法,西汉就是被这帮人折腾没的,自然是要吸收历史教训,免得子孙重蹈覆辙。

为此,一向非常注重人设的刘秀,可是做了不少不地道的事情,比如说以雷霆手段废掉了郭皇后,并对支持自己的河北郭家以及众多河北豪族进行清洗。

最终,数百家河北豪门不是被流放就是被灭门,整个河北都是一片哀嚎!

至于阴丽华的家族,这是因为比较识相,没怎么在光武帝面前蹦跶,这才保住了平安,但是终光武帝一朝,他们的日子过得其实也并不好过,至少对朝政的干预有这么高。

除了收拾活人之外,死人也没放过。

汉光武帝将吕太后的牌位,从宗庙中请了出来,以此告诫自己的子孙,也是警告那些外戚,都老实点。

等到汉光武帝去世后,明帝刚刚登基就明确表示:“后宫之家,不得封侯与政”,甚至为了打压外戚,明帝还放纵朝廷的官员攻击马援,最终使得这位鞠躬尽瘁的老将在被诬陷的郁闷中,悲愤去世。

就这样,在光武帝和明帝的打压下,东汉开国之初,外戚确实相当老实,没翻出什么浪花来。

然而很遗憾的是,从汉章帝之后,东汉的外戚到底还是再一次崛起了,并最终几乎拥有了曾经西汉外戚的威势,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东汉幼儿园

网上调侃东汉的皇帝总是会以幼儿园来代称。

没办法,东汉的皇帝实在是个顶个的短命!

汉光武帝还好说,活过了60,之后的汉明帝也还凑合活了42岁,然后除了汉献帝以外,中间的皇帝那就真是短命到家了!

汉章帝去世的时候只有31岁,哪怕古人结婚早,可是之后的汉和帝登基时也只有区十岁!

更糟糕的是,汉和帝去世的时候只有27岁!

汉和帝之后的皇帝也都好不到哪里去,基本是登基早,去世更早

平均下来,东汉的十三位皇帝的继位年龄约为12.3岁,平均寿命则是只有26.7岁,是中国大一统王朝中唯一一个皇帝平均年龄没有超过30岁的存在!

东汉皇帝为什么这么短命,姑且不讨论单说如此多短命的皇帝,就注定了皇权的旁落。

更糟糕的是,刘秀的政治改革所打造的政治体系,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强势皇帝!

刘秀为了加强皇权,因此不断地削弱以丞相为代表的三公权力,转而将更多的权力收拢到了自己的秘书机构尚书台手上。

最终形成了虽置三公,权归台阁的局面。

但问题是,想要行使多大的权利,就必须履行多大的义务啊!

就像后来的明朝,朱元璋和前面的秦始皇,他们加强皇权的直接后果就是,皇帝本人需要承担沉重的政治责任。

汉光武帝也是如此,在他执政期间,每天都要亲自处理大量的奏章,以至于原本的五日一朝,在他这里变成了:每旦视朝,日仄乃罢。

对,没错,在汉光武帝之前的皇帝理论上,五天上一次朝就可以了,也就是到了他这里,由于过于勤政,所以不得不每天上朝。

可问题是,想要皇帝能够上朝处理政事的前提是,皇帝得有那个能力啊!

但很遗憾,前面已经说过了,东汉的皇帝平均上台时都是小学生或者是初中生的水平,让他们处理国家大事,没那个能力,你知道吗?

在这种情况下,本想要大权独揽的皇帝,就不得不选择代言人,并让渡部分权利好保证在主少国疑之时,朝廷的政务能够正常运转。

那么,哪一方势力最适合做皇权的代言人呢?

不好意思,依旧还是外戚。

可以理解,皇帝早亡之后,往往是太后临朝,而太后能够信任谁呢?肯定都是自家人呀!

因此,在汉和帝时,有窦太后支持的窦家再次崛起,靠着外戚的身份掌控朝政。

然而,对东汉历史有所了解的朋友也应该关注到了,虽然同样是外戚干政,但是东汉的外戚相比于西汉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三,太监的崛起

说起太监,可能大多数人都没什么好印象,而谈论起太监对封建王朝的影响,更是几乎都是负面的。

然而,近些年来,伴随着思路的打开,一些人对太监却又有了全新的看法。

那就是有没有一种可能?其实太监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坏,或者至少对于皇帝而言,太监其实往往要比文臣武将和外戚这些亲戚们更加靠谱?

对此,不妨看看汉和帝的夺权之路。

由于汉和帝继位时只有十岁,因此朝政大权都被以窦太后为代表的窦氏一族掌握。

那时的窦氏一族当真是权倾朝野,尤其是他们还出了一个窦宪这位大将军,那更是没把皇帝放在眼里。

年幼的汉和帝在面对窦宪时是相当孤独的,因为窦宪出身名门,再加上对于世家大族的子弟又非常优容,所以朝上的文官大部分都对他很有好感。

又因为他能够打胜仗,再加上含有窦太后的支持,所以宫廷内外的武将,哪怕是皇帝的贴身侍卫中,也有不少以他马首是瞻。

在这种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汉和帝身边唯一能够信任的群体就只剩下了太监。

有的时候真不是皇帝们多么信任太监,实在是除了太监之外,他们找不到别的可信之人了!

另外,需要注意,太监只是因为身体残疾而被人看不起,可这并不代表着太监里面就没有能人,比如说汉和帝的身边就有一位名叫郑众的优秀太监。

正是在他的帮助下,年仅13岁的和帝成功完成了联络虎贲,发动偷袭击杀窦宪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成功夺回了权力,并开创了永隆之治!

可是在成功夺回权力后,汉和帝有些无奈地发现自己依旧需要帮手,没办法,13岁的皇帝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处理全国的政务,可是,他又不放心把权力让渡给那些出身于世家大族的三公九卿。

于是乎,在汉和帝时期,靠着平乱夺权而崭露头角的太监,不仅逐渐控制了皇宫中的南军,还进入了尚书台,成为皇帝处理朝堂政务的重要帮手。

别说虽然太监的名声不好,但是对于皇帝而言,太监确实是最为忠实可靠的群体了。

至少要比外朝的文官可靠很多。

千万别以为那些读着孔孟之学的文官,就一定是忠君爱国之辈。

对此,不妨看看跋扈将军梁冀,当初这位大将军毒杀质帝的时候,朝上的文武百官可没几个站出来,为皇帝报仇雪恨的。反倒是太监们帮助汉桓帝完成了反杀。

所以如果你是东汉的皇帝,在朝上百官和太监之间选择,你会选择谁?你又能选择谁呢?

不过,令人感到无奈的是,虽然东汉的皇帝们已经找到了太监这个可靠的帮手,来帮助自己牵制世家大族和外戚。

但是,同样的招数用多了就不灵了,再加上东汉的皇帝们,实在是不争气呀!

这不,等到又一位英年早逝的汉灵帝去世之后,吸收了教训的世家大族们就来了一招通吃。

在四世三公的袁家忽悠之下,外戚出身。并且受过宦官救命恩惠的大将军何进,竟然要和宦官火并,最终闹了个同归于尽。

而伴随着宦官和外戚这两股势力的灭亡,摇摇欲坠的东汉王朝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末日。

0 阅读:0

不知名的普通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