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上人被夺后,他写下一首肉麻诗,缠绵婉转,连情敌都感动了

解忧诗词 2023-03-16 21:35:21

古代有很多文人都曾凭借一首诗(词)赢得美人归。

例如被誉为“红杏尚书郎”的北宋词人宋祁。

他在一次赴宴归途中,遇上了皇家车队,车内有一妙龄宫女轻轻叫了声“小宋”。

宋祁透过车帘与这女子相视一笑,回去后写了一首《鹧鸪天》,记录了这次的浪漫邂逅。

后来这首《鹧鸪天》风靡京师,甚至传进了宫中。

宋仁宗听闻后,召见了宋祁,并做了一回月老,促成了他与宫女的姻缘。

还有唐朝的书生崔郊,他与姑母家的婢女互生情愫。

后来婢女被卖给了权贵于頔(dí),崔郊因此写下了一首《赠去婢》。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道尽了相爱却无法相守的无奈怅惘。

当时有看不惯崔郊者,故意将这首诗透露给了于頔,想借他的手惩戒崔郊。

于頔一向爱惜羽毛,礼贤下士,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不仅成全了崔郊和婢女,甚至还赠送了丰厚的妆奁,一时传为美谈。

无独有偶,中唐另一诗人戎昱也有类似经历。

他在心上人被夺后,写下一首肉麻诗,缠绵婉转,连情敌都感动了。

《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戎昱是个很有意思的诗人,传闻早年时,有一大官甚是欣赏他的才华,想要招他为幕僚,并将女儿嫁给他。

本来这也算是一桩美事,戎昱也颇为心动。

可是这位大官却嫌弃他的姓氏与北方戎族同字,便想让他改姓,然后再商谈婚事。

戎昱自是不肯遵从,便写了一首七律拒绝了大官的要求,“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诺从来许杀身”,语气铿锵,不卑不亢,历来为后人所称赏。

而这首《移家别湖上亭》表面看来,描写的是诗人对故居的留恋,其实背后还隐藏着一桩风流轶事。

根据《本事诗》记载,这首诗是戎昱在浙西任州郡刺史时所写。

当时郡内有一歌妓,姿色过人,歌喉婉转,戎昱对她十分青睐。

后来韩滉镇守浙西,下属为了讨好他,便进献了这名歌女。

歌女离开时,戎昱写下了这首缠绵悱恻的绝句,表面写他对故居的留恋,实际却婉转而深刻地表达了他对心上人的眷恋与不舍。

“好是春风湖上亭”,诗歌开头便推出了一个春风浩荡,水波潋滟的镜头,一下子便将读者摄入了浩荡春光中。

诗人在此处居住了多年,留下了无数美好记忆,离开时,回忆往昔,似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于是,便只道了一声“好”。

诗人并没有具体描写湖上亭,但就是这种欲说还休,含而不露的写法,更引人入胜,令人忍不住探究这湖上亭究竟有多好。

“柳条藤蔓系离情”,明明是自己恋恋不舍,可是诗人却偏偏从柳条藤蔓写起。

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诗人站在湖岸边,柔嫩细长的柳条与藤蔓,随风摇曳,拂肩牵衣,仿佛在挽留他。

“柳”谐音“留”,历来是离别的象征,而“藤蔓”是一种攀援植物,总是依附缠绕着其他的植物。

湖上亭周边的景物不知凡几,可诗人却偏偏截取了这两个意象,其中的留恋缠绵之意自是不言而喻。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连枝头的黄莺似乎也不舍他的离去,声声叫唤着。

这两句也很有意思,与诗人“浑相识”的又岂止是黄莺呢?但诗人却偏偏选取了这个意象,为何呢?

第一,黄莺本就是春天的象征,就像苏轼词中所言“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与前两句的春风、杨柳,共同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色图。

第二,黄莺歌声婉转,正如他那念念不忘的心上人;黄莺的声声啼叫,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子的啼哭。

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暗含深意,正见诗人笔力不凡。

整首诗来看,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拈取了春风 、杨柳,黄鹂等意象,不仅描绘出了一幅春光烂漫的图景,更将原本无形抽象的离情,刻画得具体形象,饶有情趣。

语言清新自然,情感婉转缠绵,千年来广受好评,甚至有人盛赞道“超轶绝伦之诗”。

后来这位歌女到了韩滉处,唱的第一首歌便是《移家别湖上亭》。

韩滉听后,便知这是戎昱所写,也明白了这两人情意缠绵,自己倒成了夺人所好的小人。

于是便将下属召来,责打了一顿,又赏赐了歌女百匹细绢,将其送还戎昱。

戎昱成功地凭借这首肉麻诗,夺回了心上人,一时传为佳话。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21 阅读:5689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