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男孩和养女孩,体验真的差很多

夏天陈小舒 2024-05-14 22:09:03

我们对待男孩和女孩的方式确实不一样。

比如我发现,家长们更注重女孩的隐私。男孩有隐私,但不多😂。

学校(小学,5岁➕)泳池的更衣室门口的标识是男女共用的,里面有冲凉的隔间。直到有天一个爸爸带女儿进去,我看那个爸爸也挺尴尬,根本不敢抬眼,一直背对其他人,其他女孩的妈妈不同意了,说都是女孩,爸爸不要进来。后来标识变成了一间男/女,一间贴张纸“Female”专门给女孩用。

后来我进了男女共用更衣室,男孩那边真的好混乱🤪!!

有天明明擦干了身上,让他换衣服,结果在门口等了十几二十分钟,我就进去催一下。弟弟赶紧跑出来,说别的男孩一直玩闹惹他,追他,让他没办法穿衣服。

还有天裤子没了,袜子也没了,我进去帮他找,另一个妈妈也在找裤子….当时一群男孩子在里面闹,酒酒说有人在更衣室中间下水道口尿了,地上都是尿……男孩们都在兴奋吃瓜,把一个水瓶从上面踢来踢去,“啊你踩到尿了!”,场面吵闹混乱……我催弟弟快换!他根本移不开眼睛。

除了个性、喜好之类的因素,男孩的成长环境真是和女孩太不一样了……不养男孩很难理解男女之间方方面面的不同。想要消除性别偏见去养孩子,谈何容易啊!要“中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让“孩子成为自己”所需要的力量是不同的。

养男孩和养女孩的家长体验真的差很多。不过要说养男孩和养女孩最揪心的区别,我觉得是,男孩受伤率真的太高了!

养男孩,每天心都是悬着的。

弟弟在上小学的第一年(5岁,学前班),作为班里最小的孩子,情绪管理不够好,又天天喜欢冲冲撞撞。一开始都是“被动受伤”,在反复被打出血,搞得我好多晚上睡不好过后,他总算在班里混熟了、朋友多了,之后就开始了“主动受伤”……今天摔了,明天撞了,去校医院都是家常便饭。

从学校的游乐设施跳下来头部撞到金属柱子,流了很多血,还有3.5厘米的口子。

而对比姐姐小时候,最容易受伤的原因是运动能力欠佳,几乎不会主动寻求对抗,甚至有些抗拒带身体冲突的游戏。

男孩作为一个群体,比女孩更加活跃,对于冒险事物很感兴趣,喜欢对抗性游戏和运动,也更喜欢尝试一些“作死”的行为——他们在婴儿期之后和老年之前,会做出更多暴露于伤害风险的行为,经历更多伤害,并更频繁地因伤害而死亡。

你知道吗,实际上生男生女不是绝对1:1概率的,在无认为干预的情况下,男孩的出生的人数会多于女孩。全球的自然性别比为100:106,相当于每100个女性出生就有106个男性出生。但是这种天然的人口优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因为,男孩的胎儿死亡率比女孩高7%,到了一岁之后更是高达到21%。

根据美国CDC的数据,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率最高的一个群体就是男孩,男孩在婴儿和儿童阶段的死亡率都高于女孩。在 15 至 19 岁的人群中,男性死于意外伤害的可能性是女性的 2.5 倍。溺水的性别差异最为明显,男性的死亡率是同龄女性的 10 倍以上。所有伤害类别和几乎所有危险行为都表明男性比例较高。

在全球范围内,2021年0-4岁儿童的死亡率性别比为1.13(即男孩比同龄女孩死亡的可能性更大)。这个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到1.16,持续5-14年,在15-24年中达到1.65。

为什么会这样呢???

请耐心看下去,虽然我相信你已经知道答案。专家通常的答案是,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导致男性从他们还是小男孩时起,就比女性从事更多危险的行为,并且保护他们免受风险的成人的监督也更少!这是我们目前的性别理论中唯一可用的解释。流行的性别理论源自社会科学,将所有行为上的性别差异归因于不同的社会化和不同的规范约束。

我还看到一个有趣的研究,通过跟踪对比90对异性双胞胎从婴儿期到三岁的伤害情况,探讨了与性别相关的伤害差异的相关性。该研究发现,在双胞胎中,男孩受伤的数量高于女孩双胞胎,原因可能是:男孩因活动水平较高、注意力不集中、家庭中噪音混乱、家庭组织控制较少等。另一方面,女孩的活动水平越高也越容易受伤。结果表明,与女孩相比,男孩受到一系列社会心理和环境影响的伤害率更高。

所以全是家长和社会的锅吗?

性别理论的解释引发了某些令人费解的比较。因为对其他灵长类动物甚至其他哺乳动物的观察显示,受伤和受伤死亡模式存在相同的性别差异。事实上,灵长类动物在行为上表现出的性别差异总体模式与人类惊人地相似。例如,幼年恒河猴也表现出同样的差异,公猴的“作死行为”更多,死亡率更高……

这又作何解释呢??

从生理学上,一种解释是“荷尔蒙”的作用,孕期睾丸激素的水平决定了男孩未来会成为一个斗志昂扬的“小斗士”。在面临竞争的情况下,比如球赛、摔跤、甚至下象棋时,男孩们体内的睾丸激素都会蹭蹭上涨。

“睾丸激素假说”的另一个有力证据就是,一些患有“先天肾上腺增生症”的女孩,她们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时,体内睾丸激素含量过多,尽管在出生后分泌会趋于正常,但是这些女孩和其它女孩相比,她们会像小男孩一样喜欢“打架游戏”,偏爱玩具汽车和枪,更乐于和男生一起玩,表现得像一个“假小子”。

简而言之,男孩更容易受伤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男孩更活跃好动玩得太疯,二是大人对男孩的看护没有对女孩那么小心。大概就类似对男孩的隐私没有对女孩隐私那么重视,对女孩人们总是小心呵护,对男孩就下意识地觉得,看不住,皮实一点也好,“这点小伤没事”。

说到底,我们不能改变孩子天然的不同,但是我们可以调整我们看待男孩女孩的心态,中和和对抗环境的不同。

如何让这种体能旺盛的小孩明白何为“安全”?我想我们把握的大方向应该是——

危险

风险

孩子无法理解的环境危险,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生命威胁。

儿童可以在环境中识别并决定是否参与其中的挑战或不确定性。

家长需要分清这两个概念并且做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玩火柴、用手摸插座、过马路不看车、独自在河流里游泳……像这些都属于危险。

在玩耍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摔倒、掉下来、擦破皮这些情况,就属于风险。

我觉得给孩子画一个安全圈很重要,讲清楚原理和原则,让他们意识到踏出圈外接触到危险⚠️因素是绝对不允许的,如果踏出会出现严重的后果。

但不要为了预防危险,而限制孩子做一些显而易见不会造成严重伤害的事,比如走路带风,跑,跳….他要是不跑不跳,就不是小孩了。

但是具体跟孩子讲,如何跑、跳不容易受伤,比如队友教酒酒,从高处跳下来时,身体要跟着下蹲,减小对膝盖的冲击力。孩子非常理解要保护自己的做法,他更加不想受伤。

对于还没发育完全的孩子来说,一切危险的事物都让他们感兴趣,所以这个时候家长们必须承担起监护的职责。

经常重复安全规则。用孩子能理解和理解的语言和孩子解释我们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做。

酒酒之前头撞到金属柱子流血后我就跟酒酒讲,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头部,因为我们身体所有的功能都是大脑控制的,大脑很脆弱,就像豆腐一样,经不得撞击💥。脑振荡和出血会造成你手不能动,脚不能动,身体完全不听指挥,话也可能无法说。

链接大脑和我们躯体的还有你的脊柱,很多指令就是大脑发出,再通过背脊里的神经传达下来…. 所以任何时候你都要考虑到保护自己的头部,其次是脊柱,这是为什么妈妈不让你在硬地板上翻筋斗🤸,不能有楼梯不走、从高处跳下。

酒酒也问了我很多问题,他说现在他懂了。他不想死。只要和孩子沟通说明这样做的后果,孩子其实是可以说得通的。

让孩子参与到安全活动中来。比如出门前让他帮忙拔掉热水壶的开关,通过参与,孩子们会意识到潜在的危险事物和危害。

家长作为榜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展示安全行为。大多数孩子最擅长的就是模仿大人的行为,效果远远大于口头的劝导。

与危险不同,我始终认为——

父母的恐惧可能妨碍孩子游戏和探索。孩子需要游戏来了解世界如何运作,以及他们的身体是如何运作的,他们越是理解这个世界的运作,越是能够掌握好自己的身体,越是能够规避危害。

家长带着孩子进行一些冒险游戏,实际上是在进行一个个小实验:如何完成一件事,如何在完成这件事时更安全。

6种冒险游戏类型

1. 高度游戏(比如从一定高度跳下来);

2. 高速度游戏(比如骑自行车、轮滑);

3. 玩危险的工具(比如用剪刀剪纸);

4. 在危险元素附近玩耍(比如在厨房做饭);

5. 打闹游戏(比如超人游戏);

6. 在孩子们可能迷路的地方玩耍(比如公园迷宫)

我们的角色更多是为孩子提供一个相对游戏的环境,促进和支持孩子们按照他们想要的方式玩耍。

幼儿期的冒险游戏,比如爬树,比如做饭,比如骑车,适当体验风险,可以帮助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适应能力、执行能力,甚至风险管理技能。在伤害预防方面的研究表明,参与冒险游戏实际上也可以降低受伤的风险。

完全刷新了我对冒险认识的,来自于曾经看过的Alex Honnold的攀岩纪录片《徒手攀岩(Free Solo)》,他对自己有极为苛刻的身体训练和心理建设,对每一次攀岩认真记录,复盘要领和细节。

他热爱攀岩但绝不莽撞,反而极度理性。看上去是冒险的事,对他来说是通过努力让失败的概率趋近于0。

用这个角度来反观大人和孩子的冒险行为,不难得出这样的启示:风险不一定是需要避免的危险,而是需要管理的危险。

冒险游戏绝对不是任由孩子撒开了随便玩。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需要注意:

做好安全措施

肆意玩耍的前提是周全的保护措施。像妞妞和酒酒出去玩一些容易受伤的活动时,我都会让他们带好头盔和护具。

滑雪全副武装

地心洞天探险也要做好防护措施

大人需要在一旁密切关注

我从来不会让孩子们在小的时候离开我的视线去玩冒险游戏,肯定都会有一个以上的家长看着他们,不是为了帮助他们,而是在风险出现的时候马上去接住他们。

提前创造安全的活动环境

在多人游戏中,经常会因为孩子之间产生一些摩擦,从而升级成受伤事情,我们可以提前和孩子们说明这些规则。

提前告知孩子们玩耍边界。

“我们可以爬上滑梯。你不能推任何人。你不能从侧面跳下去。”

学会寻求帮助

孩子如果在游戏中受到了欺负,可以说:“如果你需要我,就像这样大声帮助。”

用开放式提问解决问题

如果你试着推而不是拉,会发生什么?

现在我们知道你不能一口气爬上去。你有什么想法?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一些孩子认为危险的情况对另外一个孩子来说可能易如反掌。允许孩子探索新情况,与不要强迫孩子做任何让他们感到不安全或有挑战的事情一样重要。

有一次我带着妞妞和酒酒去森林里面露营,发现了一棵倒下的树,酒酒一马当先飞快地从那块木头上奔跑过去,完全不害怕的样子,与此同时,略显谨慎但同样想玩的妞妞在木头上张开双臂慢慢的走着,这样她就不会失去平衡。

对于妞妞喜欢的水滑梯,酒酒无数次鼓起勇气,又无数次退缩。即便几天后,在风平浪静,游泳热身后,最终尝试了,仍然会觉得,“算了,还是不玩了吧。” 自己说,“我才4岁,滑了两次,我已经很棒了,等我5岁的时候我就可以玩更多次了。”

对于不同的活动孩子们会有不同的评估,当我想拉住或鼓励孩子时,我都提醒自己,快快跑和慢慢走这两种选择都很好。

真正的安全,是培养孩子处理危险的能力。在大人的带领下玩冒险游戏,这个过程其实是在教孩子“如何限定边界”,如何保护自己。逃避往往不是最好的方式,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24小时盯着孩子,不可能扼杀他们的好奇心。

如果孩子们从来没有安全条件下的风险体验,成年后的他们可能会逐渐形成“风险厌恶”,害怕做出任何改变,哪怕是积极的改变。

孩子们需要一点点疼痛去试探和体验风险,敢于尝试,更要学会保护自己。比如带着孩子体验炒菜,不小心烫到了手,孩子便“切身体会”到了厨房中的危险因素,学习如何做才能控制风险。

对家长来说,安全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在提心吊胆中逐步放手的过程。可能每个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无论我们做了多少安全教育,采取了多少安全措施,仍然会担心和牵挂着小孩。愿他们在我们的视线中历练,在离开我们的视线后,仍然健康平安❤️

打架或被打,痛的领悟都在这里了

一天被揍三顿的日子,什么时候才会结束啊!

0 阅读:16

夏天陈小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