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获特等功甘愿当了11年副连长

家琦说科 2024-10-21 10:49:34

1953年,朝鲜战争的硝烟弥漫。黎明前的战场,鸦声嘈杂,硝烟仍未散尽。在这寂静之中,一支小队悄然接近,约有12人,领头者身着美军制服,像是高级顾问,其余人员则是随行护卫。

"杨排长,我们能骗过暗哨吗?" 一名队员低声问。

杨排长未回头,继续前行,"我们已穿越3公里炮火封锁区,何惧暗哨?记住,我来应对,你们只需静候。"

杨排长停下脚步,继续道:"提高警惕!我猜前方就是白虎团总部,我们这次必须给他们以沉重打击,以终结这场战争!"

1926年,杨育才生于陕西勉县。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他早早承担起家庭重担。尽管生活有所改善,但不久后他被国民党强征入伍。在军中度过艰苦一年后,杨育才逃离国民党军,加入人民解放军,并在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着中国全面解放,24岁的杨育才迎来了新生活的希望。

然而,朝鲜战争的爆发打乱了一切。随着"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威胁新中国的安宁,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参与战斗。杨育才也随军参战。

战场上的残酷超出了杨育才的想象。敌人掌握制空权,飞机轰炸不断,装备精良,志愿军只能以血肉之躯相抗。杨育才目睹了战友被燃烧弹击中,活活烧死的惨状,经历了生死离别的痛苦。

志愿军的牺牲并非无意义,经过五次战役,志愿军终于击溃了美军,尤其是在第五次战役后期,志愿军在阵地战中粉碎了敌人的攻势,胜利在望。

美军不甘心失败,计划发起抢滩登陆大决战。但志愿军毫不畏惧,海陆空三军齐出,稳扎稳打,美军无机可乘,只能取消预订计划。志愿军抓住机会,发起十字架山之战,歼敌一万余人,美军分崩离析,被迫签署停战协议。

南朝鲜首脑李承晚不接受这一结果,叫嚣着要"北进"。志愿军在毛主席的指示下,以高密度炮火对李承晚的南朝鲜军发起覆盖式进攻。1953年7月13日,金城战役打响,志愿军以6个军的兵力、1000余门火炮,对金城以南25公里的地区进行弧形炮火猛攻。战役结束后,李承晚的4个师被消灭,其嚣张气焰被打击。

金城战役是志愿军阵地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击,也是唯一的一次阵地进攻战役。李承晚此战之后,再无能力叫嚣志愿军,因此金城战役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落幕之战。

这次战役的胜利并非仅靠炮火,"突袭白虎团"之战才是关键。杨育才与这场战斗息息相关。

1948年,李承晚就任总统后,开始组建自己的军事力量。一年后,他的首都警备司令部被改编为"首都师",装备精良,兵员充足。"首都师"第1团在襄阳守备战中立下赫赫战功,被李承晚亲授"虎头旗","白虎团"的名号由此传开。

在李承晚的宣传下,白虎团成为朝鲜战场上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但志愿军并不畏惧,准备给白虎团以沉重打击。金城战役开始,白虎团加入战斗,但在志愿军的炮火下溃不成军,被迫退守"冰岛防线"。

志愿军早已定下"斩首行动",表面上与白虎团激战,实则已将其分割包围,探明总部位置。万事俱备,只待一举消灭白虎团,金城战役便能定音。

志愿军总部选中607团侦察连执行斩首任务,领头人选为副排长杨育才。杨育才带领11名侦察兵,乔装成南朝鲜军,向白虎团渗透。他们装备精良,携带特种作战武器和工具。

杨育才深知责任重大,若能成功端掉敌人团部,敌人大部队将群龙无首。志愿军也派遣精锐部队穿插白虎团前沿防御阵线,以作佯攻,扰乱敌人注意。7月13日晚,志愿军发起进攻,金城战役打响。

杨育才等12名志愿军钻进密林,向白虎团总部出发。在重炮支援下,他们迅速推进,越过炮火覆盖区,接近二青洞。但在一座桥边,他们遭遇南朝鲜巡逻队。杨育才镇定应对,以美军顾问的身份骗过巡逻队,顺利过桥。

杨育才带领斩首小队潜入白虎团团部附近。敌军指挥所就在眼前,但他们面临十多辆坦克和装甲车的防护。杨育才决定强行突进,却意外捕获一名南朝鲜上尉军官。在翻译的协助下,军官答应配合,带领志愿军战士直奔团部。

杨育才等人顺利通过坦克防护圈,进入团部门口。他们迅速行动,踹开大门,击毙白虎团团长和副师长,消灭七十多名南朝鲜军官。杨育才还撕下白虎团的军旗,作为战利品。

斩首小队在敌人混乱中撤退,趁机炸毁油库、弹药库,引发连环爆炸。白虎团团部警卫部队陷入更大混乱,志愿军三个作战集团趁机攻破敌人总防线。历经21小时,李承晚的四个王牌师遭受毁灭性打击。

四天后,志愿军大获全胜的消息传至联合国军总部。敌人出动7个师的兵力试图反扑,但志愿军阵地固若金汤。敌人猛攻十几天后,只能退兵。7月27日,金城战役全面结束,志愿军毙敌5.2万余人,迫使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签署停战协议,朝鲜战争终于结束。

杨育才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回国后,他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战后,杨育才荣立特等功,升任侦察连副连长。朝鲜战事平定后,志愿军陆续回国。杨育才似乎"默默退场",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他性格谦逊,不争不抢,虽失去关注,却不以为意。他带领战士训练,一干就是十一年。

十多年间,杨育才带着士兵从青涩走向成熟。他年近四十,却无欲无求,始终担任连级干部。他与士兵打成一片,生活上尽心照顾,训练时铁面无私。他常说:"训练就是战场,没有侥幸,只有无情!"

杨育才严格要求每个动作,因为这些训练能在战场上救命。他热心助人,平时帮厨,好东西总是最后一个领。因他的性格,受到士兵爱戴尊敬。他只是做好份内事,尽最大努力为部队贡献。

1964年,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问世,主人公"严伟才"原型正是杨育才。该剧在北京公演时,毛主席观看并评价"声情并茂"。主席询问杨育才情况,得知他仍在副连长岗位上。在主席过问下,杨育才逐渐接受升职,最终成为副师长。

杨育才职位变化,但赤子之心、军人操守未变。他任劳任怨,为人民服务,直至56岁退休。退休后,他义务做报告,做学校辅导员,分享战场经验。他接地气,无架子,默默完成工作。政府要派车,他拒绝,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

他常说:"这些都是应该做的,作为党员、军人,要对得起称号,配得上绿军装!"

1999年5月26日,杨育才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走过光明一生。

0 阅读:0

家琦说科

简介:每日更新,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