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背景下,城市夜间经济目前已成为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构筑城市发展全新格局,赋能高质量“内循环”的重要载体。城市夜间经济引发的消费时空延伸已成为城市社会学的重要观察维度。
在城市夜间经济的基本语境下,“人与时间”以及“人与空间”的关系持续演化,城市夜间旅游参与个体所直面的时空格局不断分化,引致了诸多城市社会学的现实命题,外卖骑手的劳动供给与控制,或者夜间旅游者的通行选择与困境等均在夜间趋于强化,亟待基于精细化治理的维度,开展城市治理体系重构和优化的微观探视。
实际上,夜间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已成为城市消费水平、开放度、活跃度和投资环境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如何通过城市夜间经济的培育和可持续运营,延伸消费领域,拓展就业渠道,唤醒城市活力,构筑城市经济的持续增长点,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要政策取向,并受到学术界和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已经逐步演化为社会热点问题,相关报道也频繁见诸于报端。
在这场“发展夜晚”的高速竞赛中,文旅融合为城市夜间经济的培育与可持续运营提供了产业支撑与关键载体,同时文旅产业也已成为城市夜间经济具体业态创新与驱动消费升级的新动能,但城市夜间经济往往面临可持续运营的现实困境,并在消费时空持续延伸的基本语境下,不断衍生出新的城市治理命题。
城市夜间经济是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晚间呈现。关于夜间经济的研究,国内外在视角、维度与侧重点上显示出异质性。国外夜间经济是基于特定时代背景驱动下所产生的一种经济业态更新活动。其培育与发展得益于夜间照明的推动力、深夜服务业的增长和工作模式变化的机会拉动力以及城市中心“空巢”现象的压力三大方面。
其早期相关研究基于夜间经济对城市复兴的肯定性作用分析基础上,更集中于对夜间经济传统领域(餐饮、酒吧)的批判性考察。相关研究指出,夜间经济在提出与发展初期,便显现出迅猛的发展趋势。
通过吸引投资、增加收入、创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为人们提供社交机会等,助力于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吸引力、增强城市活力,实现城市繁荣。此外,夜间经济的发展,为过度旅游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有助于实现错峰旅游,成为提高城市时间和空间储备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
因此,国外关于城市夜间经济的早期研究便凸显了其社会文化影响和城市管理方面的重要性。其一,涉及夜间经济产品与规划方面。国外早期的夜间经济产品多集中于青年主导的娱乐活动、社会活动和饮酒聚会活动等服务性产业,后期逐渐发展起来购物、体育及文化场所消费形式,其相关研究多以酒吧或俱乐部为实证对象,探索消费者对夜生活场所的偏好与行为特征。
其二,涉及夜间经济的政策与管理方面。国外一直在探索夜间经济发展政策与管理措施以缓解夜间经济的“黑暗面”,如美国早期制定的“夜间许可证”政策以及英国乃至许多欧盟国家针对酒精促销带来的“欢乐时光”进行的立法。
英国城镇和城市管理协会于22年提出“紫旗倡议”,旨在解决夜间经济发展中当地居民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其三,涉及夜间经济带来的冲突与挑战方面。相关研究指出夜间经济发展可能造成城市拥堵、噪音与污染等城市治理问题,或导致居民生活空间被挤占。
随着文化主义思潮的兴起,后期的夜间经济研究视角开始呈现出文化转向特征,更加注重探索消费者在进行夜间经济消费时的文化需求、夜间经济的文化影响以及其对城市更新的作用。此后的相关研究开始侧重于探索文化资源、节事节庆等旅游活动对于城市夜间经济业态创新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国内城市夜间经济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至古代中国,其在当时被称之为“夜市”,严格意义上具有现代夜间经济特征的“夜市”则源起自中晚唐时期,并兴盛于宋朝。
按照时间维度可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夜间经济发展过程划分为如下阶段:萌芽期、野蛮生长期、夜间经济2.0时代以及当下以发展“夜间经济聚集区”为政策导向的夜间经济3.0时代。
其他学者则根据我国夜间经济消费需求及发展业态将其划分为延长营业时间阶段、多业态的粗放经营阶段以及集约化经营阶段。总的来看,我国夜间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以及政策驱动特征,夜间经营主体逐渐多样化,消费主体需求也不断升级。
国内关于夜间经济的学术研究以“夜间经济3.0”为界,显示出明显的两阶段性特征。29年以前对夜间经济的学术研究较为清冷,其关注点零星分布于夜景照明(夜间灯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基于城市案例的夜间经济发展对策、夜间旅游的开发问题。
一方面,相关研究集中于分析夜间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引擎作用;另一方面,相关研究也着眼于夜间经济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路径,特别是将文化与旅游融入夜间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路径。
综上所述,相关研究已从不同维度开展了城市夜间经济运营规律的探索,城市夜间经济之于城市发展的正面效应,及其所引发的城市治理复杂性也是基本共识,普遍认为城市夜间经济的培育涉及各个利益相关者与多种经济消费业态,需要以批判的眼光来重构夜间经济管理框架。
尽管如此,文旅融合赋能城市夜间经济的内在作用机理,城市治理精细化和现代化逻辑转换与城市夜间经济可持续运营困境破解等相关研究则相对缺失。在构建城市新发展格局的现实背景下,如何厘清文旅融合赋能城市夜间经济的工作机理和现实困境,持续推进城市治理精细化和现代化的逻辑转换具备现实紧迫性。
因此,通过厘清文旅融合、城市夜间经济与城市治理的内在逻辑,基于城市治理精细化和现代化逻辑转换的视角,揭示文旅融合赋能城市夜间经济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及其破解机制,识别消费时空延伸语境下城市夜间经济治理的多维体系与转换逻辑,以期重构我国城市夜间经济可持续运营的实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