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剧中可以看出重庆军统总部军衔最高的是中将局长戴笠,接下来是少将主任秘书毛人凤和重庆特区少将区长叶翔之,戴笠的军衔到底是少将还是中将这个向来有争议且不说,毛人凤和叶翔之是少将也说得过去,但接下来的军衔就有点乱了,比如剧中有四个人的级别应该是差不多的,但军衔却相差很大,这四个人分别是军统重庆站无线电监听科科长邢国坤,上校军衔;军统技术科科长庄媚娇,中校军衔;军统审读组组长陈玉婷,中校军衔;督察处冯科长,少校军衔,那么军统外勤站科长,军衔到底是上校、中校还是少校?
1938年军统改组之后下设秘书室、督察室、会计室、技术室、一处、二处、三处、四处等等,抗战期间军统总部迁移至重庆编制再一次扩大,军统内部组织结构有“八处、六室、一所”一说,比如军事情报处、党政情报处、行动处、电讯处、司法处、人事处、经理处、总务处等等。
军统局局长是中将军衔,不过一般都是兼任,真正执掌军统大权的是副局长少将军衔的戴笠,那是不是说军统内部只有戴笠一个少将呢?并非如此,内勤处长和主任不少也是少将,比如军事情报处鲍志鸿是少将处长,电讯处处长魏大铭也是少将处长,此外军统外勤站分甲种站、乙种站、丙种站,外勤站长的级别和军统内勤的处长、主任是平级的,甲种站比如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站的站长基本上也是少将军衔。
军统内勤处室下设科,科长的级别肯定到不了少将,以上校、中校居多,资历较浅的少校科长也有,和外勤站科长(处长)、队长、主任的级别差不多,不妨来看几个例子:
谍战剧《潜伏》中站长吴敬中是少将军衔,情报处长陆桥山是中校军衔、行动队队长马奎和李涯也是中校(李涯曾抱怨说上面压住迟迟不让他升上校),机要室主任余则成一开始是少校,后来才升为中校副站长。
谍战剧《叛逆者》中军统还是复兴社的时候上海区区长陈默群和副区长王世安是上校,连资历很深的档案室主任顾慎言也是上校,等到后面军统上海站成立之后站长王世安就成了少将,林楠生在重庆的时候是中校,等到返回上海就任副站长的时候军衔已经升为上校了。
由此可见,军统的军衔是这样的:局长是中将但只是挂名而已,副局长戴笠是少将(也有可能挂中将衔),内勤处长和主任不是少将就是上校,内勤科长上校和中校居多,当然也有少校军衔的科长;外勤站甲种站站长是少将,乙种和丙种站站长上校居多,外勤站的科长、主任、队长等等以中校居多,也有上校和少校。
谍战剧《信仰》中军统重庆站无线电监听科科长邢国坤是上校,审读组组长陈玉婷是中校,技术科科长庄媚娇是中校,行动队队长马五是中校,这四个人都说得过去,唯独督察处冯科长是少校似乎有点低了,因为从年龄来看他应该比其他三人都要大,资历不应该低于他们,不说是上校至少也应该是个中校才合理,总之感觉这部剧的军衔有点乱。
[笑着哭][笑着哭]雨农的中将是追授的,长期是少将常务副局长主持工作,局长朱家骅。
戴笠活着的时候是少将,死了之后才追授的中将
电视剧别当真,历史上戴苙少将
蒋光头四十年代把军衔搞得一团糟,有铨叙军衔和职务军衔两套不怎么挨边的体系。很多后面的“剿总”副司令和老军长因为职务到这里了所以挂中将但是实际上很多人铨叙军衔只是上校甚至更低。说得直白一些就是你现在身上有军长职务,给你挂中将,哪天仗打完了就挂回你的铨叙军衔去。再到解放后那光头就更是摆地摊了,封了一堆“中将游击司令”,给你个名头自己去拉人搞破坏那种感觉。
国民党中后期有两套军衔系统,一个在国防部备案,军衔都偏低。比如很多中将师长实际备案军衔是上校。类似于享受中将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