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粥一凉,心神安宁

中工网 2024-08-18 04:21:04

原标题:茶粥一凉,心神安宁

王太生

热天凉食,当推茶与粥。茶凉,心静;粥凉,心定。茶粥一凉,便心神安宁。

炎夏,菡荷盛开,此时古人制作荷花茶,以博清凉。荷花茶去燥降火,让人在热浪翻滚时,端坐于树荫下,悠闲品饮,觅得一份清凉。荷花茶的做法,明代顾元庆《茶谱》里有较详细的记载:“于日未出时,将半含莲花拨开,放细茶一撮,纳满蕊中,以麻皮略絷,令其经宿。次早摘花,倾出茶叶,用建纸包茶焙干。再如前法,又将茶叶入别蕊中。如此者数次,取其焙干收用,不胜香美。”读之,恍然大悟,原来并不是以荷花泡茶,而是将茶叶置于荷花间借味,饱吸花香清气的茶叶,遇水后,在杯中缓缓释放。从荷花中取得植物真味,茶味清甘舒爽,整个制茶过程,亦是两袖生风,自有风雅。

此种江南妙物,沈复《浮生六记》亦有描述:芸娘于夏夜将少量茶叶置入小纱囊中,安放于初绽的荷花中心,待次日晨光初照时取出,以清澈的天泉水冲泡,茶香与荷香交织,氤氲一片。

遥想古人制作荷花茶,透过天光浮云,恍若看见二三身影,于清晨微风轻拂荷塘时,身着一袭布衣,人立荷叶丛中,手挎竹篮,目光移游,挑选可放茶叶的花盏。那些半开的荷花,因花气浓郁纯净,便慢慢融合到茶叶之间,茶未吃,鼻息便掠过荷花茶的清雅香气。

与古人一壶雅趣十足的荷花茶相比,吾乡的大麦茶算得上是粗粝、朴实。炒熟的大麦,一小把放入杯中,沸水冲泡,麦粒翻浮,饱吸水分后,沉于杯底,稍稍静置,麦粒泛一层茶浆,轻轻摇晃,茶泽四散开来,稍稍,整个杯中有咖啡色。

那种独特焦香,是谷物炒熟后固有的香气,在茶水间穿透。饮之,能抚慰热风烈日下焦灼的心情。

旧年,入伏后,乡下亲戚常送来一小袋大麦茶,后来去超市或粮店买。超市里的,包装精致,用小瓶装。粮店里的粗犷一些,装在编织袋里,可以散称,价格低廉,我喜欢买一些大麦回来泡饮。麦粒经泡,泡上三四遍后,麦香、焦香犹在。

竹针茶,拨竹叶的芽芯,放在杯中入沸水浸泡,茶中有竹叶的清香。童年的故乡,邻居家的祖屋旁,有一片小竹园,生长着那些纤细的竹。彼时,我们常常溜进竹园里拨那种青青嫩嫩的竹针带回去泡。一把竹针,在沸水中泡开,嫩绿清亮的茶汤中浮着,历历分明,甚是养眼。伏天饮竹针茶,让人想起一小片青青绿绿,光影通透的竹园,以及从竹园刮来的一股清风。清风香茶,不亦乐乎。

凉茶之外,亦有凉粥。

糁儿粥,即大麦粥,午后煮好,将锅置水盆中,待自然凉透,手捧一碗,佐一碟小菜,咕噜有声地喝。凉透的糁儿粥,有麦之清香,加之不薄不稠,苦夏口燥,喝上一碗,既解饥又解渴,自生清凉。

蝉鸣声声中做糁儿粥,剩饭用水煮沸,把事先准备好的大麦粉清水搅拌成薄稀糊,倒入锅中,一边倒,一边用勺子搅,搅匀后,文火煮一会儿,一锅色泽呈棕褐色的糁儿粥便很快做成。

儿时见外婆煮好糁儿粥后,将锅置于注满井水的盆中。井水的清凉,慢慢沁入粥中,粥随水凉,放上半个时日,就可以盛上一碗,坐在夕阳落暮里,当晚餐。

凉透的糁儿粥喝起来清清凉凉的,一小碗下肚,便饥渴俱消,体力恢复,心绪平静。

岁有冷热,寒暑易替,一箪食,一瓢饮,天地、情感随之调节温度。遇见茶粥,心存感恩,内心一片丰盈清凉。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