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打井饮水,因何会在井底放两只乌龟,并非迷信而是大智慧

花开若相惜阿 2022-01-15 16:34:33

“饮水疑注壶,吐词侔有梗。”在古代,社会文明不够发达,造纸艰难,印刷也贵,所以书本的价格不是普通老百姓家庭能够负担得起的。古代的时候,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一个地方能出一两个秀才,那么这个地方都是值得被肯定和夸赞的。

古代的百姓大多目不识丁,没有文化,他们面对世界的万事万物,有很多不能理解、无法弄明白的事情,于是就用鬼神来解释。这并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信仰,大多时候只是一种迷信。

根据这些迷信,再融合一些别的道听途说,便形成一些风俗,这些风俗在现在看来就是封建迷信,但其实在这些风俗里,可能也存在着一定的科学道理。

比如,古时候挖了井,会在井里面放两只乌龟,这其中就存在着科学的道理。我们先来讲讲挖井放乌龟这件事里面的一个神话传说。

那是在远古的尧舜禹时期,当时正是尧在掌管天下,大地上却洪水泛滥,到处都是水灾,洪水淹没百姓的田地和房屋,人世间生灵涂炭、哀鸿遍野。于是,尧就指派一个大臣去治水,这个人就是鲧,也就是禹的父亲。鲧去到洪水泛滥的地方,他看到江河里的水从河道中溢出来,淹没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区域。

于是,他想到了修筑河堤,把水挡在河道里面,不让它往外流。最开始的时候,修筑河堤有一定的效果,但水却越蓄越多,水位越来越高,当洪水涨起来,就不得不继续加高堤坝,最后,堤坝因为承受不住压力,又绝口了。来势汹汹的河水,让更多的人受灾,根本没有效果。

鲧治水一治就是九年,然而非但没消除洪水,反而使灾情更严重。继位的舜看鲧治理洪水一点成效也没有,便治了鲧一个治水不力之罪,将他处决。杀了鲧,治水还得继续,于是鲧的儿子禹接替鲧的工作。禹来到河堤观察情况,再研究父亲治水的办法,找出治水不成功的原因,明白堵不如疏的道理,想出疏通河道的办法,疏通九河。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消除洪水。而鲧是一个心怀天下、尽职尽责的人,他虽被斩首,却忘不掉治水的事情,于是化作三足龟镇守水中,守护着一方安宁。故事流传到后来,人们认为乌龟就是鲧的化身,于是在新挖的井中放入两只龟,以保安宁。而乌龟长寿,在新挖的井中放入乌龟,也代表长寿健康的意思。

除了赋予的神话传说以外,井里面放乌龟,还有科学意义。挖水井是向地下求水,地下水河道纵横交错,以古代的科技,难以猜测岩层里面的矿物质含量,也无法弄明白新挖的水井水能不能喝。大概是曾有人喝了新挖出的水身体不适,让人们对新挖的井望而生畏,但人又不能不喝水,于是便想出办法,在水井中放上两只乌龟。

如果乌龟在井里面能够生存,那么说明这口井的水能喝。这样做也可以防止有人在井中投毒,毕竟水井大多不在家中,人心隔肚皮,不得不防备。当然,在现在看来,这样的做法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乌龟和人不同,虽然都有生命,但乌龟能免疫的东西和人不相同,有可能乌龟吃了没事,而人吃了有事。

不过,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能用上的办法不多,让乌龟先试一试水,也大大降低危险发生的概率。古代和现代不同,时代不一样,科学技术、社会文明发展的阶段也不一样。

虽然古代落后,现在先进便捷,但是古代的社会是历史发展必须存在的过程,人类社会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发展而来,一步一步慢慢进化,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量变到质变。所以,我们不能小看古人这些朴素的智慧,因为我们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摘苹果,有了他们的试探与经验积累,我们才知道应该如何避坑,如何前进。

参考资料:

《汝瘿和王仲仪》

《大禹治水》

5 阅读:1477
评论列表
  • 2022-01-19 10:59

    问题乌龟吃啥

    流浪的混混 回复:
    小幼虫

花开若相惜阿

简介: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