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中有言:“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人生的福气,都跟自我的心境有关。顺着内心去寻觅,自然苦少福多,前途顺遂。有很多事,都不是客观环境的问题,而是内心的问题。
让人越来越好命的5个黄金法则,很通透,也很实用。
一、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明代圣人王阳明认为,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你没有看到这朵花,那你就不知道这朵花的存在。你看到这朵花,才知道它有什么样的颜色。花,并不在外边,而在你的心里边。
这个世界有80亿人,你不可能一一认识,最多只能认识几百上千人。你的人生,就受到这几百上千人的影响。其余的人,都跟你没啥关系。
王阳明的这番话,只说明了一个道理:心如何,我们的人生就如何。外部如何,不是我们能够改变的。心境如何,才是一切“喜怒哀乐”的根源。
对于不喜欢的人与物,我们不妨闭上双眼,无视他们。对于喜欢的人与物,我们不妨学会珍惜。既做人生的加法,也做人生的减法,自然喜乐无忧。
二、与其取悦别人,不如取悦自己。
从小到大,身边的老师和长辈,都告诉我们,要懂得跟身边人搞好关系,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为了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我们就会疯狂取悦别人,甚至成为了舔狗。人生的重心,从侧重于自己,变成侧重于外人。
这,就是不幸的开始。试想,你当了别人的舔狗,去讨好别人,而别人不喜欢你,你也没有为了自己而活,那不就活得卑微、毫无尊严、愈发无能了吗?
取悦别人,这是一种愚蠢。别人过得如何,那是别人的事儿,跟我们毫无关系。我们所需要关注的,是自己过得如何。
幼稚的人,才会将取悦别人,当成是人生的重点。成熟的人,只会为了自己而活一场。人生百年,不懂得为自己而活,才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
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古代圣贤的内心,都是“淡然”的。不会因为外物而各种欢喜,也不会因为自身的遭遇而各种悲伤,只会以平常心,去做好本分,过好每一天。
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其实很难,因为人类是贪婪、感性、情绪化的生物。有贪婪的本性,就会为了外物而或喜或悲;有情绪化的本性,就会为了自我的遭遇而悲欣交集。
赚到钱,就会为了“得到”而高兴。投资失败,就会为了“失去”而悲伤。如此大喜大悲,心理落差极大,人迟早会“抑郁”。
人生在世,不是为了物质而活,也不是为了情绪而活,而是为了当下的点点滴滴而活。成败不纠结,得失不执着,完全顺其自然,才有可能得到命运的眷顾。
四、接纳自己的平凡,接纳他人的平凡。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接纳自己的平凡,接纳父母的平凡,接纳爱人的平凡,接纳孩子的平凡。”
自己是个平凡人,那就接纳自己是平凡人的现实。亲人都是平凡人,那就接纳亲人是平凡人的现实。跟现实握手言和,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胸怀和气魄。
一谈到“平凡”,无数人都会厌恶,鄙视,看不起,认为平凡就是平庸,平凡的人生就是无用的人生。这就导致,因为平凡而自责的人,数不胜数。
说实话,普通人的人生,99%的时刻都是平凡。不论我们是否接受,都只能在平凡的日子中,度过每一天。与其自责,不如放下偏见,接纳自己,以及身边人的平凡。
所谓“烟花易冷,韶华易逝”。不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到头来,也都差不多,那就是回归到平凡当中。也许,平平淡淡才是真。
五、没有强烈的期待,就不会有刺骨的绝望。
人呐,都很天真,认为“期待”什么,就能够实现什么。生活,终究会给我们一个耳光,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你期望大富大贵,但你努力了大半生,只能小富即安;你期望孩子卓尔不凡,但你培养出来的孩子,依旧普普通通;
你期望有所成就,但你各种瞎折腾,依旧无法得偿所愿;你期望有贵人帮助,但你寻觅多年,依旧是一无所得。所以,你会感觉到失落、悲观、绝望。
以往有多大的期待,后边就有多大的绝望。我一直觉得,不论是过分期待,还是过分绝望,都是走极端。而走极端,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减少对于生活的期待,只是“随缘随心”过日子。结果如何,交给老天爷安排就好。日常的过程,只要我们尽心了,就无憾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