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考古学以及现代基因检测技术,已经基本明确现代日本人的起源与中国有关。日本古代史划分为绳文人、弥生人和古坟人三个时代。其中绳文人是日本原住民,弥生人是渡来人,进入日本列岛的时间大约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弥生人的进入给日本土著带去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日本文明快速发展。基因检测技术表明,现代日本人是弥生人与绳文人的混血,其中弥生人的基因成分占多数。弥生人的来源基本为朝鲜半岛,中国的辽东、黄河下游、江浙一带。
现代日本人的起源是亚洲历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样,探讨日本皇室的起源也令人感兴趣。
对于日本皇室的起源,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第一,徐福东渡日本是一条主要线索
徐福东渡日本的传说影响很广,在山东、江苏、河北等地都有与徐福东渡相关的遗迹。在日本也有很多纪念徐福的遗址。由此可见,当年徐福带领3000童男童女抵达日本并非空穴来风。
在日本有人认为,日本第一代神武天皇可能就是徐福。包括日本王室里的一些人甚至自称徐福后代。
当然,徐福究竟是否日本皇室的祖先,迄今为止没有定论。要得到这方面的确切信息,一个主要办法就是打开日本皇室的陵墓,通过文物进行鉴别,但日本方面没有这方面的考古需求。
因此,徐福东渡日本只能算做一条主要线索。
第二,来源于朝鲜半岛
自古以来,日本列岛就与朝鲜半岛往来密切。历史上,朝鲜王室的公主也有嫁到日本皇室的。因此,日本皇室方面曾经宣称:其家族起源可能与朝鲜半岛有某种关系!但是,这种观点也没有得到史料、文物等各方面的证据,究竟是否起源于朝鲜半岛,也仅仅是一种说法而已。
第三,春秋时期吴太伯的后裔
可以看出,在有关于日本人起源的问题上离不开朝鲜半岛与中国大陆。
另一种关于日本皇室起源的说法,是来自于中国春秋时代的吴太伯。
吴太伯是周太王之子,其弟季历很贤德,周太王想立季历为继承人,为了避嫌,太伯和仲雍乃奔荆蛮,断发文身,表示自己不可用。太伯来到荆蛮后,自称为勾吴。荆蛮人认为太伯仁义,于是有千余人户追随他,立为吴太伯。吴国后来逐渐强盛,成为春秋时代的诸侯国之一。
春秋战国时代战乱频仍,吴国与齐国、越国等经常发生战争,及至后来被齐所败,被越所灭。可以想见,不堪忍受战乱的吴国人有可能迁徙到其他地方,渡海抵达日本是一个可能的方向。
在中国古籍中有关于吴地移民日本的记载。比如《晋书》、《梁书》、《北史》等。“倭人自云吴太伯后”。据钦明天皇元年(540年)记载统计,此时移居日本的中国移民户数达到七千多户,一万八千多人。可以想见,这些人中有吴地居民。吴太伯来自周王朝正统,在吴国灭亡后,假如吴太伯的后裔渡海去日本,就可能成为日本弥生文化的开创者,甚至成为日本皇室的开创者。
当然,事实究竟如何,仅凭历史典籍的记载得出结论肯定是不严谨的。无论来自徐福,来自朝鲜半岛还是来自吴太伯,都是可能之一。除非打开日本皇室的陵墓一探究竟,否则只能是推理。
但近些年来又有一种论调,称日本皇室可能来自春秋时代的齐国。徐福率领3000童男女渡海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只是一个幌子,其真实目的是掩护齐王室的后人在海外建国。
这是怎么回事呢?
02日本皇室是齐国后裔?这个观点的基本论述为:
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六国灭亡的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齐国最后灭亡有其历史的必然性。首先齐国距离秦国遥远,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秦灭齐国不易。其次是“远交近攻”的策略,秦与齐交好,令齐国放松警惕。事实正是如此,秦灭晋、燕、楚等国,齐国坐视不管。尤其是君王后死后,后胜相齐国,秦国送给他很多金子,后胜不断游说齐王建与秦交好,不修战备。最终的结果是,秦兵攻入临淄,齐王建投降。
从商朝箕子远走朝鲜半岛建立“箕子朝鲜”之后,待至周朝衰微,春秋战国诸侯蜂起,战乱频仍,至秦一统天下,纷纷扰扰500余年。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也是华夏人躲避战乱、出外谋生不断向外迁移的过程。其主要方向有三个:北方、东方、南方。北方既由陆路进入东北或朝鲜半岛。东方既出海,跨越渤海或黄海抵达朝鲜半岛或日本。南方既向长江流域扩展。
换言之,这是华夏文明不断向外“溢出”的过程。秦朝之后,东西南北四方的地域以及路径已经基本上打通。华夏人向外移民比春秋战国时期更容易。比如秦朝苛政,《史记》中记载:“陈胜等起,天下叛秦,燕、齐、赵民避地朝鲜数万口。”汉朝燕王反,王满率领“燕、齐亡命者”进入朝鲜建立“卫满朝鲜”。以朝鲜半岛为跳板,华夏人进入日本列岛是很方便的。
汉朝在朝鲜半岛设立乐浪、带方等郡。大量汉人到那里经商、居住。后来汉朝势微,乐浪、带方等郡失去,当地汉人或者回国,或者迁移日本。日本史籍《日本书纪》记载东汉末年中国移民由朝鲜半岛进入日本的史实甚多:比如应神十四年,弓月君率领一百二十县人由百济进入日本;十六年,王仁自百济来,成为日本皇太子的儒学老师。弓月君据称是秦始皇的十三世孙,王仁据考证来自山东琅琊。至于以后的唐宋时期,中国与日本交流更繁,已无需多言。
从以上叙述可知,从商代就见于信史的华夏人向海外移民,无论从陆路还是海路进入朝鲜半岛或日本都是比较方便的。大约始于公元前300年左右的日本弥生文化,被称为渡来系文化,给日本列岛的绳文人带去先进的生产力和文明,促使日本由原始社会快速进入封建社会。现代考古以及基因学的检测,已经基本确定渡来系弥生人的故乡之一是中国。因此可以肯定,在先秦时代,就不断有华夏人通过朝鲜半岛或直接渡海抵达日本列岛,开启了日本的封建文明。
换言之,秦朝统一中国后,始皇帝派方士徐福入海求长生不老药。可以大胆猜测,徐福对海外——朝鲜或日本列岛——的地理情况应该是熟悉的。不应忘记的是,齐国稷下学宫百家争鸣,有一个著名的阴阳五行学家名叫邹衍,一手创立了历史与地理相结合的学派。齐国控制的山东半岛深入海洋,与内陆相比,齐国人显然更清楚海洋的地理情况,因此齐国多方士。
方士普遍认为是炼丹药的人。但方士也是地理学家。方士求奇药,不懂地理是不可能的。《史记》记载,徐福两次入海求仙药,第一次不得,秦始皇生气,说:“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徐福听闻后很恐惧。当秦始皇再次巡视东海时,徐福谎称海上有蛟鱼阻挡,不能得药。又索要童男女,秦始皇应允。毫无疑问,这是一次预谋,徐福这次出海就没打算回来!
03根据6条旁证作为推理,引人猜想于是,有相关历史爱好者进行了这样的推理:
徐福第一次出海大约在公元前219年,此时距离齐国灭亡只有两年时间。秦始皇派徐福入海求仙药。对于齐国来说是一个瞒天过海的高明计策。于是他们谋划把齐王室的后裔转移出去,在海外寻找一块生存之地。转眼到了210年,秦始皇东巡,徐福再次用谎言骗了秦始皇。这一次徐福又成功了,大量人员物资跟随徐福出海,在这些童男女中隐藏了齐王建的后代。
对于这个推理,主要基于6个“旁证”:
第一,齐国善于用计策
春秋战国时代,兵法大多出于齐国。《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是战争理论的顶峰,在国际上都很有影响力。而这也导致齐国人善于用计策,其思维方式超出常人。
类似的例子很多。
比如齐桓公小白被管夷吾追杀,中箭后假死躲过追击,从而赢得时间,快速赶回齐国继承王位。
再比如孟尝君田文,靠“鸡鸣狗盗”的计策赚开城门,从而逃走。
再比如齐太子法章,为了躲避追杀隐匿在莒国,成为莒太史家的佣人。莒太史的女儿见法章不是一般人,问出他的身份,莒太史女儿非常同情他,与他结为秦晋之好。后来莒国人推举法章为齐王继承人,于是莒太史的女儿成了王后,生子建,这就是齐国历史上著名的君王后。
君王后非常聪明。有一次秦王派人送给君王后一个玉连环,说道:“齐国人非常聪明,但是你们能解开这个玉连环吗?”君王后于是把玉连环敲碎,告诉来人玉连环已经解开了。
从齐国人善于用计策上,可以看出当齐国灭亡后,已无生存之地的齐王室有可能转移海外。
第二,齐国有复国的经历
作为春秋时代的大国,齐国曾经五合诸侯,称霸一方,但也有被别国侵伐之时,其中在公元前279年,燕国乐毅攻打齐国,占领70多座城池,齐国只剩下即墨和莒两城。但就是在这样的局面下,齐国田单依靠反间计等等,硬是把乐毅打败,把频临灭亡的齐国拯救回来,复国。
因此,在秦国灭亡齐国后,齐国有可能再次用计策复制复国经历,只不过这一次是在海外。
第三,齐国熟悉海外地理
齐国占有山东半岛,有航海之利,尤其是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朝鲜海岸以及日本九州岛海域曾出土过齐国刀币。可见齐国很早就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往来。这说明齐国熟悉海外地理。
比如公元前391年,田和废除姜氏齐国最后一位国君齐康公,后来把齐康公放逐在东边海岛上。
第四,《史记》中的只言片语引人猜想
《史记·封禅书》有言:“齐之所以为齐者,以天齐也。”《田敬仲完世家》中,君王后言曰:“齐亦东边海上。”根据日本史籍记载,天皇家族乃乘坐天磬船从高天原而来,“高天原”在哪里?齐国是“以天齐”的大陆,位于东部大海边上,是否与日本古史里的“高天原”相对应呢?
值得猜想。
第五,日本以“田”命名的地名人名很多
齐国的历史分为姜氏齐国与田氏齐国。齐王田建投降秦国后,秦国原本约定给予他五百里封地,但最后食言了,把田建流放在共地,不给他饮食,最终饿死在松柏间。可以想见,分封无望的田建后裔,有可能在徐福等方士以及其他谋士的谋划下出走海外。一个旁证是,日本以“田”命名的地名和人名很多,比如千代田、织田、羽田等等,是否与齐国田氏有关呢?
第六,日本民间祭祀八神主,与齐国祭祀的八神主相似
在秦汉之际,齐国人信奉山、河、海、金、木、火、水、土神。而这些也是日本信奉的神祗,在其开国神话中都能找出来。日本神话中说“高天原”即为天之主,“高天原”也就是“天神主祀天齐”的意思。齐国的地神为泰山,日本神话中的地神是大山;齐国所说的太阳神祭祀地为芝罘,至今烟台还有阳神庙。日本神话中的太阳神伊玄那歧,是日本海洋、山川、草木的创造者;齐国的月神祭祀地为黄县境内的莱山,日本神话里也有月神既月读尊;齐国的兵神祭祀蚩尤,日本神话里也有兵神;由此可知,日本民间信奉的八神主与齐国八神主很相似。
这是否表明与齐国文化有联系呢?
04日本弥生人与齐国之间的联系,相关考古发掘弥生人与春秋时代的齐国,在文化方面有相似之处,那么从考古方面有没有发现内在关联呢?
您别说,还真有一定关联。
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
第一,日本弥生人的遗骨与山东临淄发掘出来的周-汉代遗骨,在体质特征上表现出密切的关系
1994年,日本土井浜弥生人遗址博物馆的专家与山东省文物考古所合作,对发掘于齐国故都临淄的周-秦时代400多具古人类遗骨进行研究,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日本土井浜弥生人遗骨与临淄周-秦时代的人骨非常相似。
因此研究团队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东部是日本弥生人的故乡之一。
第二,日本东海岸曾发掘出齐国刀币、青铜器、丝织品等,与齐国的器物相似
在日本西海岸的一些古代遗址中,曾发掘出春秋时代齐国的刀币,青铜器等。这表明,那时候齐国与日本列岛有一定程度的贸易和人员往来。其中在日本古墓中发掘出的铜铎,据相关专家研究,与山东地区出土的铜铎一致,说明二者之间有一定联系。另外在弥生人的遗址中,还出土过一块丝织品,据专家研究是日本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丝织品,与著名的齐纨相似。
但是,这些考古发掘只能证明齐国是弥生人的原籍之一,不能证明日本皇室与齐国有什么直接联系。
总结光有猜想不行,还要有直接证据胡适在谈到考证时有一个著名说法:“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以上我们所说的就是“大胆的假设”,但还需要“小心的求证”。没有直接的证据就只能是猜想。
历史很有意思,除了史籍以及教科书上的描述外,肯定还有很多史实是记载之外的。比如“印第安人是殷商后裔”之说,曾经引起郭沫若很大兴趣。他认为,当殷商灭亡后,在东方还有一支悠候喜率领的军队,这支军队后来去了哪里?史籍上没有记载。郭沫若认为这支军队可能渡海去了美洲。
关于“印第安人是殷商后裔”的说法,国内很多杂志都介绍过,包括《新华文摘》等权威刊物。但有一个情况是,史实究竟如何关键在于证据!比如考古发掘出的文物,历史典籍的记载,现代基因检测技术等等。只要有科学的证据就能解开这些历史迷案。没有证据就只能是假设。
日本皇室的齐国起源说,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