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犹如一座巍峨的文化宝库,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了解国学常识,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底蕴,更能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寻得归属感,以下是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 18 个国学常识。
《论语》—— 儒家经典之作《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其中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等名言警句,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教导着人们要谦虚好学、善于思考。
《大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提出了 “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 “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道德修养。
《中庸》—— 不偏不倚的处世之道“中庸” 即中正、平和,强调在处理事情时要避免极端,做到恰到好处。《中庸》中的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指导。
《孟子》—— 仁政思想孟子主张 “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只要加以培养,就能成为有道德的人。他还提出了 “仁政” 思想,主张统治者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
《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 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它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风貌。
《楚辞》—— 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主,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其作品中充满了对理想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如《离骚》《九歌》等。
《老子》—— 道家思想的经典之作《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重要经典,书中提出了 “道” 的概念,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等语句充满了哲学思辨。
《庄子》—— 逍遥自在的人生境界庄子主张追求自由、逍遥的人生境界,反对人为的束缚和功利的追求。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奇思妙想,如《逍遥游》《齐物论》等。
《孙子兵法》—— 兵学圣典《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的经典著作,由孙武所著。书中阐述了战争的策略、战术原则,如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者,诡道也” 等,对后世的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记》—— 纪传体通史的典范《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 多年的历史,它以人物为中心,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以时间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十国的历史,它以史为鉴,为人们提供了许多经验。
唐诗 —— 文学艺术的瑰宝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涌现出了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众多杰出的诗人。唐诗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边塞诗,又有清新婉约的山水田园诗,还有深沉感慨的咏史怀古诗等。
宋词 —— 婉约与豪放的交织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文学高峰,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等人为代表,作品多描写儿女情长、离愁别绪;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等人为代表,作品充满了豪迈奔放的气概。
元曲 —— 通俗文学的代表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是元曲的代表作家,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是元代的一种通俗文学形式。元曲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明清小说 —— 文学的繁荣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之作。这些小说以其丰富的情节、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书法 —— 线条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以汉字为载体,通过笔墨线条的变化表现出了丰富的艺术美感。书法字体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国画 —— 笔墨丹青的神韵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总称,以笔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强调意境和气韵。国画题材广泛,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画家通过笔墨的运用,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写到最后
这17个国学常识只是国学宝库中的一部分,但它们却涵盖了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重视国学的传承和发展,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继续焕发光彩。
大家如果还有别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同时也欢迎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