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病逝后,朝臣伤透脑筋,连上4个谥号,全部都被慈禧否决

赵赵没期待 2024-01-28 20:26:18
前言

在中国历史的丰富画卷中,左宗棠被誉为一位杰出的清代将领,他的一生扣人心弦,然而,他的离世引发了朝臣们的一场思考与辩论。左宗棠之后的4个谥号,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历史内涵?这其中是否有慈禧的影子干扰着这一过程?

一、忠心如许,何以只用一个“忠”字?

根据西太后的旨意,礼部尚书和军机大臣们立刻展开了讨论。其中军机处总管许庚身最为了解左宗棠平生的功绩。

许庚身一直在军机处工作三十余年,和左宗棠算是同僚。这些年他还参与编撰过不少史书,如《臣工列传》,对左宗棠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按照清朝的惯例,谥号往往需要两个字:第一个字代表品行,第二个字代表功劳。大臣们想到左宗棠与曾经平定太平天国的名臣曾国藩有些相似之处,于是决定也给左宗棠取“文”这个代表品行的字。

然后,根据曾国藩收复陕甘的功绩,大臣们认为左宗棠同样忠于国家忠于君主,所以第二个代表功劳的字就用上了“忠”。最终形成的谥号便是“文忠”。

为了保险起见,大臣们又推荐了“武忠”“仁忠”“孝忠”三个备选谥号。但没想到,这四个谥号被呈送到西太后面前后,全部都被驳回了!

西太后认为,左宗棠确实很忠诚,但仅仅用“忠”一个字还是过于简单,无法充分概括这位大臣的功绩。就像盛开的牡丹园再怎么美艳动人,也不能仅仅用“美”这个字来形容。

二、千疮百孔的西北,一个“襄”字扛得起吗?

被驳回后,朝中众臣一时间竟想不出还能用什么词来概括左宗棠的一生。连主持取谥号事宜的礼亲王也陷入了困境。这时,他想起了军机大臣许庚身。礼亲王找到许庚身商议,许庚身很快就给出了自己的想法:

“按照谥法,左宗棠最适合谥‘襄’字。”许庚身说,“乾隆年间,福康安就因平定回乱有功,被谥为‘文襄’。”许庚身提到的“襄”字一下子点醒了礼亲王。古书中说,“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执心克刚曰襄,协赞有成曰襄,威德服远曰襄”。

左宗棠不用朝廷给的军费,自己集资训练军队,甚至抬着棺材出征,终于挽救了西北危局。用这个“襄”字作为他的谥号再合适不过了。

其实大臣们早就想到“襄”字,只是前朝有人曾对皇帝说过:“文武大臣积劳病故或阵亡而武功未成者,不得拟用‘襄’字”。左宗棠死在任上,算是功业未成,所以他们才没有采用。

然而许庚身的话让礼亲王明白,左宗棠虽然最后病死在福州,但他在担任陕甘总督期间业绩卓著,功不可没,给他“襄”字的谥号也很恰当。

得到许庚身的建议后,礼亲王决定再次面见西太后,为左宗棠请谥“文襄”。在见到西太后后,礼亲王先将取“襄”字的原因一一道来,又举了几个古人的例子,最后恳请为左宗棠定谥“文襄”。西太后听后很是赞同,但仍然疑虑重重。她追问礼亲王:“我大清有没有以‘文襄’为谥号的人?”

三、左宗棠定谥“文襄”,壮我疆土守我江山

面对西太后的疑问,许庚身再次站出来回应:“有一位叫靳辅的河工总督,他主抗水患三十余年,康熙皇帝也为他上谥号‘文襄’。”靳辅不仅治水有功,而且恪尽职守,殚精竭虑,直到病故也没有离开岗位。他的功绩对我大清江山社稷的保护不遑多让。我大臣认为,左宗棠平定陕甘穆回之乱,使西北之地重新归入版图,功勋同样卓著。

许庚身既提出了先例,也了左宗棠的功绩,西太后这下总算放心了。她当即批准:就定左宗棠的谥号为“文襄”。这样,为我大清收复失地、继续国运的左宗棠,终于名副其实地得到了他应得的荣耀。

看到西太后三次否决群臣推荐的谥号,最后才选定“文襄”,我们不禁要问,左宗棠到底为何人,有何等伟大的功绩?

其实,左宗棠之所以两次被贬谪,一度沦为新疆馈移民,正是因为他性格坚毅,从不迎合权贵。但也正因为他的刚正不阿,左宗棠在面对外敌侵扰之时,从来不肯低头,只知舍生忘死,誓死捍卫疆土。

甘肃回乱时,左宗棠亲自督战,率军血战八百里,终于平定了动乱。新疆危机时,英俄妄图瓜分我西北之地,左宗棠不惜抬棺出征,终于保住了新疆这块守卫京师要地。

正是有了像左宗棠这样英勇善战、誓死报国的大臣,大清这 如日薄西山的江山,才得以在风雨飘摇中继续支撑。如今左宗棠功成身退,西太后将他的一生概括为“文襄”二字,正是对这位大臣最高的褒扬。

结语

左宗棠这一生堪称是一部家国情怀的写照,他的一系列举国之策着实令人敬佩。放眼历史,能有几位将领能够如他一般,甘愿自负军费,自行募兵,为国家出生入死,更以棺材誓不回还的决心,这种英勇无畏的气概实在令人肃然起敬。

左宗棠的“文襄”之名可谓当之无愧。他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无畏,更在政务中兢兢业业,为国家百姓谋福利。这一份家国情怀,成就了左宗棠不朽的历史功勋,也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左宗棠与其他英雄人物一样,都是那个时代的栋梁之才。无论是岳飞、郑成功,还是其他为国家民族奋斗的英雄,他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为中华的繁荣和安宁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正是有了这些英雄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国家繁荣和人民安宁。在这些光辉历史的背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英雄的事迹,更是家国情怀的传承,是每一个为国家付出的人都值得铭记的精神。

1 阅读:1672
评论列表
  • 2024-01-29 07:55

    左宗公公而忘私,舍生忘死,文襄公谥号正如其名。

  • 2024-05-20 21:34

    讲的不透彻,襄字演绎太多,文字却没讲

赵赵没期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