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在中华易学界就有这样一位谦谦君子,他重视一个人的品德,认为好的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像大海一样容纳百川。他就是朴实和顺、谦虚严谨、严格律己、品格高尚的当代易学名家——张爱易老师。
《易经》最初出现在中华不是偶然的,它是由中华的文化,准确说是由中华的汉字所决定的,因为中华的文字与非中文的字母文字完全不同,其最小单位是字而不是词,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它是一个独立的方块字,一个字代表了几个观念,几个意思,并且发音与文字没有任何关联性或仅与局部的字发音相关(区别于字母文字发音即可以书写)。
字中有字、字中有象、字中有意、一字多音并多意,同时具有一显多隐的特征。字与字之间的组合还能进一步表达不同的观念,按简单即最好的原则,中华文字可以说独树一帜,可以想象随着人类的顺向进化,世界的文字一定要向其靠近(更准确的讲应该是回归,理由为象形文字是世界文明发源地起始文字)。
中华之所以能有五千年完整的文化积淀留存,与所使用的文字密不可分。客观上讲世界上任何文字的产生最初都是以象形文字的形式出现,既然是文字就一定会具有形或者称作象,所以无论哪一种语言都或多或少的可以看出文字最原始的象形表达。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有牵强附会而强加入的一些结论,但这并不影响文字的发展。
由于象形文字的复杂性使得除我们以外的国家都放弃了象形文字的使用,也就是所谓的“得意而忘形”。随着文明的进程,中华方块字的伟大之处会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保证文化的连续性这一特点上,是任何文字都无法与其比拟的。
也只有使用中华文字这一工具才能准确的翻译和理解《易经》,达到识,只有识才能用。而《易经》是属于全人类的,它是全人类的生存指导经。
文字向中华方块字归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实践证明人类顺向进化的结果将产生无限多的新概念,就必须要赋予新的名词,作为字母文字就必须产生新的词汇来解决,而作为中华的方块字来说最多是增加了一种新的组合,无需创造新的字就足可以解决,这种优势是中文独具的特点,并最终会被世人所接受。
了解了文字的概念之后,关于《易经》除了上面的一些解释外,还会有如下解法:《易经》按象的解释为《明经》,意思为日、月经,这是由于易是由上日、下勿两字组成,而“勿”则是远古月的象形字,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中:“日月为易,刚柔相推”讲得就是这个意思。《易经》的另一种象解释为阴、阳经,《说文》:“《秘书》中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
《易经》按音解释为《一经》,即万法归一经,《易经》的隐意的确如此。
有的学者认为《易经》是逻辑符号,通过演绎即逻辑分析而得出结论。这是《易经》功能之一,所以称其为《绎经》也不为过。
《易经》为《医经》,它所描述的不是医术,而是医理,如能深入了解这些医理,对人类的贡献将是巨大的。
中医的基础理论《黄帝内经》,正是《易经》在医学领域应用的例证。
《易经》可以作为《译经》来理解,是说《易经》不通过很好的翻译注释,就无法接近《易经》的本意。一种解法是《易经》可以转换成声音来进行交流,将声音记录下来,用《易经》的象来翻译,而知道传递者所发出信息的真实含义,事实上也正是由于《易经》可以用声音来传递消息,才启发后人发明了电报。
《易经》用声音来表达的方式为,一个“咚”代表长音,两个连接的“咚咚”代表两个短音,因此有了如下的表达:
咚、咚、咚代表乾卦。
咚咚、咚、咚代表兑卦。
咚、咚咚、咚代表离卦。
咚咚、咚咚、咚代表震卦。
咚、咚、咚咚代表巽卦。
咚咚、咚、咚咚代表坎卦。
咚、咚咚、咚咚代表艮卦。
咚咚、咚咚、咚咚代表坤卦。
这是先天八卦的声音表达式,也可以两两一组构成六十四卦的表达式。
张爱易先生涉猎广泛,在命理学术研究上,秉承祖训,师承百家,博览群书,对风水学、哲学,神学,经济与科学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见解,从客观事实角度出发,开导他人,指点迷津,引航指路,旺运人生。因此曾被业界授予“学界明日之星”、“当代杰出风水师”殊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