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字眼,所以我们现在叫极简。
但是,极简到极致,还得是“抠”。
hi,我是小言!
豆瓣上有个“抠门女性联合会”,近百万人每天都在激烈的讨论着如何省钱。
乍一听,是不是还挺想了解一下的。
01
抠神一姐—王神爱
豆瓣抠组的成员之一王神爱,接受了腾讯访谈片的采访。
这位抠神一姐,“抠”已经刻入了她的骨髓:
• 在食堂吃饭,看见一盘肉只吃了两块就不吃了,她会觉得这头猪死得有点冤;
• 端一碗豆浆,脚底一滑洒出来一点,她第一时间的念头是,2毛钱掉了。
• 每年买衣服的钱不超过100块,大都是捡别人的衣服穿;
• 从来不跟同事聚会;
• 日用品基本不花钱,全靠各种APP上薅;
• 日常交通不花钱,全靠领券。
连主持人都感叹,今天跟你聊完了以后,感觉我浪费了一个亿!
不仅她自己这么抠,还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战友,两人结婚5年,每月工资的90%都要存下来,攒下的钱居然在南京付了两套房子的首付,同时还养育了一个孩子。
她才32岁,细思极恐。
02
抠,是因为穷?
第一反应,这么抠,是因为穷,或者穷过吧?
抠组有个响亮的口号,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抠,不是因为我们穷,我们就是抠!
王神爱小时候,她的父母都有工作,家里买第一套房子,是掏的全款;
她6年级时,就攒了自己的“第一桶金”—1000块钱;
大学期间,学设计专业的她,月均有2000元的收入;
还没毕业,她便在一座小城,给自己买了套小房子。
工作后,她成为一名白领,也拥有可观的收入。
没欠过钱,没负过债,她老公的收入也不错。
由此看来,王神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穷。
那么,她的“抠”从何而来呢?
03
那些对钱不堪的记忆
在王神爱的记忆里,很多和钱的接触,都是不快乐的。
妈妈每次给钱,都要把钱扔在地上,她像乞丐一样捡起来。
妈妈是为了告诉她:钱是好东西,也是坏东西,是特别难挣的,每一分都不应该被浪费。
那一瞬间,她一定觉得“花钱是可耻的”。
小时候一直觉得家里穷,父母都不舍得花钱,直到拉开冰箱冷冻层,都是一沓一沓的现金;
每次父母吵架,妈妈回娘家,爸爸就会送她去别人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白天不敢上厕所,更不敢提要求,还常想尽办法取悦大家。
家里搭建的平房很随意,总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家具也很凑合,让小时候的她非常没有安全感。
父母在金钱上不恰当的教育,加上颠沛流离的生活,把她的内心撕出一个大口子。
钱和房子,成了填补这个口子的材料。
别人花钱很快乐,她花钱,不快乐、紧张、心慌。
04
如非必要,勿增实体
王神爱在广告公司工作过,工作内容就是如何去煽动别人的消费焦虑,产生购买行为。
这让本来就不爱花钱的她,对物质的消费就更低了。
她也曾有过冲动消费的时候,一次工作辞职后,她买了一个新款ipad和一只笔,想通过在平板上画画获取更大的生产价值,结果最后只剩看视频了。
从此以后,她一直执行“如非必要,勿增实体”的原则。
一句话,把繁琐累赘一并砍掉。
她告诫自己,对现代的消费观,一定要有自己的认知。尽量理智三思冷静,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些别人告诉你你需要的东西。
同时,时刻保持省钱的意识,不要去浪费小钱,积少成多,是能攒下很多钱的。
对于“自己如此抠门,别人会不会觉得你很寒酸,看不起你?”,王神爱有着很清醒的认知。
背着名牌包去挤地铁,人家也不会高看你一眼,还可能以为是假的。
用不符合自己收入的东西,来装点自己的面子。等真正花钱的时候,再去跟别人借,或者啃老、逼迫父母,岂不是更掉价?
自尊自爱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
05
抠亦有道
“抠组的成员,有的是被动抠,有的是主动抠,但是他们都是一群很可爱的人,大家都不会戴有色眼镜”,王神爱说。
“在这里,你再抠,衣服再破,也不会有人嘲笑你,可能还会晒出一件更破的衣服。”
她也经常鼓励组员:你们不是抠的人,你们是认真生活的人。只要是认真生活的人,都是可爱的人。
同时,她们虽然抠,但是抠亦有道。
他们不偷、不抢,甚至不沾别人的小便宜。
像“在公司里充满充电宝、灌一瓶水、扯点卫生纸”这类事情,他们不做,这是沾公司小便宜。
有位成员,白天是白领,晚上住烂尾楼,路过大爷的果园,偷点果子当晚餐,对于“偷果子”行为,大家也不支持。
如果自己的抠门行为,让和自己亲近的人不舒服了,也应该及时做出改变。
原则是“只抠已,不抠人”。
同时,抠也是一种取舍,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用尽全力去努力生活。
不做物欲的努力,也不做金钱的努力,更不会为了抠而抠,要抠的快乐,抠的踏实。
如果抠的拧巴,抠的痛苦,那就不值了。
06
一点思考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以“抠”自嘲,愿意去追求极简的生活。
“抠”不一定是贫穷的产物,很多人都是物质富足的生活中,主动降低物欲,选择极简的生活,从而达到一种自洽,一种内心的平静。
在此之中,建立起十足的安全感。
“手有余粮,心里不慌”,在意外来临时,能够更从容的去面对,给自己或者家人更大的体面。
这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王神爱的故事,给了我们一种思考的契机:我们是不是真的不需要那么多。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