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讲的雪下抽柴的故事,暗示的是宝钗还是黛玉?

如玉公子 2024-07-05 23:55:17

书中第三十九回,刘姥姥再次访问荣国府,当然这一次她来不是为了打秋风,而是来还礼的。刘姥姥是个知恩图报之人,上一回因贾府的救助渡过了艰难的一年,这回地里自己种的瓜果蔬菜收割了,马上第一个送来给贾府尝新。贾母见刘姥姥有趣,便暂时留她下来说笑解闷。在这一回中,刘姥姥便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在雪地里抽柴草的故事。

对于这样的故事,众人听过便也罢了,但宝玉却当了真,一直追问那个雪下抽柴的姑娘是什么人。刘姥姥便说提到她的身世,说是:

“这老爷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叫茗玉。小姐知书识字,老爷太太爱如珍宝。可惜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因为老爷太太思念不尽,便盖了这祠堂,塑了这茗玉小姐的像,派了人烧香拨火。如今日久年深的,人也没了,庙也烂了,那个像就成了精。”

这个茗玉小姐的身世,一听就觉得和黛玉十分相似。她也是知书识字,父母爱若珍宝,但是也是养到十六七岁,便病逝了。作者借刘姥姥的嘴说了这么一个故事,它不可能毫无意义,肯定在暗示什么。茗玉的身份暗示黛玉,但雪下抽柴的场景却又好像在暗示薛宝钗,雪,不就是“薛”嘛。

关于这个故事,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测。雪下抽柴,雪便是宝钗,柴呢则是黛玉。柴,即林。雪下抽柴干嘛,自然是烧来取暖了。也就是说,薛宝钗通过燃烧林黛玉,给自己带来光明和温暖。这怎么理解,就是宝钗的一切是通过牺牲黛玉得到的。

宝黛相识在先,宝钗一出现却搞了个金玉良缘的说法,让大家的眼光都转移到了她的身上。黛玉也为此日夜忧心,病情也加重了。宝黛两人心中只有彼此,宝钗薛姨妈却和王夫人结成联盟,搞出个宫中赐婚,并来个端午礼物宝钗和宝玉的相同。

这一件件的事情,让黛玉生活得如履薄冰,身体越发的不好。在王夫人和薛家的联手下,宝玉也是无计可施,只能干着急。后来借着紫鹃的试探,宝玉病了个半死,才终于有机会让王夫人等人明白他对黛玉的心意。

薛姨妈眼看不是路,后来也假情假意的说要给宝玉黛玉说亲,哄骗得黛玉将她当亲娘看待。可这她四角俱全的说亲不过是随口说说的谎言罢了,何曾真的有向贾母说起。

若然后来黛玉的死与北静王的逼婚有关,那么这北静王之事也可能与薛家有关。薛家本身自然没什么机会认识北静王,但薛家认识贾雨村呀。宝钗通过薛蟠之口,在贾雨村面前多提几下黛玉的事情,雨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何况贾雨村本来就曾是黛玉的家庭教师,他自然也知道黛玉的才情和美貌。

通过贾雨村在北静王面前美言几句,北静王自然会对黛玉生出好奇和倾慕之心,进而求娶为妃。按理说,贾雨村是黛玉之师,林如海当初对他也不薄,他不至于出卖黛玉,可是贾雨村一向是唯利是图之人。

薛蟠强抢香菱一案,他不就是糊里糊涂的判了吗,香菱的父亲是她的恩人,他却恩将仇报。那么后来有利可图之时,他自然也能出卖黛玉。这个有利可图就有可能是薛家提出的,比如事成之后白花花的银子,触手可及的官位,说不定还有丰腴的宝姑娘呢......

黛玉本就一直忧心自己的婚事,纵然贾母支持,但金玉良缘之风一直在吹,贾母也不好强硬安排。毕竟宝玉父母俱在,他们的意见也不可不考虑。若然此时再传来北静王的求娶,贾府以什么理由拒绝,黛玉又能有什么理由不答应?这求亲便成了黛玉的催命符,本就羸弱得身体自然一病不起,魂归天外了。

雪下抽柴,故事中既有宝钗,也有黛玉,这当中极有可能就是一个充满阴谋的故事。

0 阅读: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