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恐惧:重新定义死亡,释放内心勇气

Rain师兄 2024-02-26 21:05:44

成年人对待死亡的恐惧,就像儿童对黑暗的畏惧一样普遍。儿童天生对黑暗感到害怕,这种恐惧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加深,成年人对待死亡的情况也是如此。有些人将死亡视为一种罪恶的惩罚,或者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必经之路,认为这是一种神圣虔诚的见解。然而,将死亡视为应该向自然交纳的贡品,这种观念是愚昧的。在宗教文献中,有时会掺杂着虚幻的迷信色彩。在一些修士的著作中,你会读到这样的文字:人应该反思自己,如果手指受到挤压折磨都能感受到刺痛,那么想象一下死亡时整个身体腐烂溃散的痛苦又会是怎样的。其实,死亡时的痛苦比起受刑要轻松百倍,因为最致命的部位未必是最敏感的。有人曾说,死亡的声势比死亡本身更可怕。呻吟、惊厥、面无血色、亲朋哭泣、黑衣黑幔、丧葬仪式等等使死亡显得令人不安。

值得注意的是,人的情感虽然脆弱,但并非不能抵抗对死亡的恐惧。因为人周围有许多能帮助战胜死亡的力量,所以死亡未必可怕。复仇战胜死亡,爱情蔑视死亡,荣誉渴望死亡,悲哀奔赴死亡,恐惧抢占死亡。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历史中了解到:奥托皇帝自杀后,人们被哀怜之心所感动,纷纷效法他去世,纯粹是为了表达对皇上的哀怜之情和对追随者身份的忠心。此外,塞内加认为“苛求”和“腻烦”也会使人选择自杀:想一想你将同样的事情做了多少遍,不仅是勇敢和痛苦的人想要结束生命,连对完美苛求的人也想一了百了。一个人虽然既不勇敢也不痛苦,但反复做同一件事的厌倦也足以让他萌生死念。值得注意的是,死亡的临近对英雄豪杰影响微乎其微,因为这种人到最后一刻仍然保持本色。奥古斯都・凯撇临死时仍说着这样的话:“永别了,莉维亚!终生不忘我们夫妻一场。提比略临死时还在作假,就像塔西佗所说的那样:提比略的体力虽然衰竭,但他的虚伪依然。韦斯巴克临死时还坐在椅子上调侃:“我想,我就要成为神了。”加尔巴死时还说着:“砍吧,如果这对罗马人有益的话。”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临死前还在处理政务,他说:“如果还有什么事要我做,就快点。”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斯多葛学派对于死亡的态度可能过于推崇,他们为死亡大张旗鼓,使之变得更加可怕。有一种说法更为合理:他把生命的结束看作是自然的一种赐予。生与死同样是自然的;也许对婴儿来说,生与死同样痛苦。

如果一个人死于孜孜不倦的追求之中或者在热血沸腾的时刻受伤,他当时是不会感到痛苦的。因此,一个专心向善的心灵可以避免死亡的痛苦。尤其值得相信的是,一个人实现了伟大的目标和抱负时,最甜美的歌莫过于“现在请让你的仆人离去”。死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能够打开美誉之门,熄灭嫉妒之火:“生前受人嫉妒的人死后会受人爱戴。”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