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哇,王小波!
你知道,有一句很俗的诗这样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而小禾也只好俗气地说,你虽然死了26年,但你还活着。一直存在于,爱你的人们的心里。
王小波,小禾爱你,就像爱生命。
很多人都喜欢王小波,还有人说,没有人不喜欢王小波。
小禾不知道其他人,只知道自己对王小波爱之深,之非常,之独特。
王小波是小禾最喜爱的中国当代作家。在小禾看来,他远超同辈,至少大多数。
小禾高中时,开始读王小波。读他的第一本书,是中篇小说《黄金时代》。
这部小说,拿到了台湾《联合报》文学奖,是举世公认的文学经典。
但在有的人看来,这小说却不过尔尔。甚至还因其中的性爱描写,而鄙夷、玷污它。
小禾第一次读《黄金时代》,开头确实没太被吸引。但是,后来逐渐进入状态,沉迷,痴狂…
王小波就是有这样的魔力,他本身存在着一种思维的乐趣,待人去思考,去品味,去解析。
小波把书里的故事限定在文革时期,把大部分的性爱情节,约在被批斗期间。这一点很正确,也很高明。
在如此一个压抑、沉重的时代里,人们怎么存在?怎么生活?怎么娱乐?怎么思考?这确乎是一个人类性的基本话题。
何以为人?做什么样的人?
小波也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其中最振聋发聩、引人深思的莫过于,“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即使是在那么疯狂的年代,也是难以违背的,比如说不能吃人。这就是人类希望之所在。”
小禾建议,对这部小说感兴趣的朋友,都不妨一读。
不要因为当中的性描写而皱起眉头,即便它放浪形骸,却是纯洁无邪。为人性而性爱,再多字也不为过。何况,它并不多,而且优美,是一种极好的享受。
如果你感觉其中的一些内容,有点儿枯燥,比较乏味儿;别急,静下心来,慢慢看。完整地读完后,你会得到全新的体验。
小禾的一位友人,在读完这部小说后说:“《黄金时代》让它成为现实吧!”她喊出了小禾想说却没说的话。在人类的黄金时代,伟大友谊亘古不变。
小禾读小波的第二本书,是《爱你就像爱生命》。这本书比较有名,是王小波与妻子李银河的书信集。
当代不少恋爱中的青年(更多的是单身青年),都对其中的一些经典语录(情话)耳熟能详,甚至信手拈来。
大家把这本书当作是情书经典,一对爱人的往来书信。这是对的,因为它原本就是如此。
可小禾想提醒一下,不要仅仅把它当作情书去读;更应该读到的是,王小波的骑士之情,诗人之心,思想家的真知灼见,以及其中显现的人性光芒。
正如李银河女士的后记标题(亦是对王小波的评价)——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家。小禾以为然,对此怀有深深仰慕。
此外,大家还应该看到,一对势均力敌的真爱情侣之契合灵魂。
小波的超卓思想,即便是李银河,也未能完全理解,但他俩大体上还是相配的。称之为真正的灵魂伴侣,适合贴切。
有趣的灵魂,得唯一灵魂伴侣之幸,此生爱过还远远不够…小禾一想到这,这张脸就泛起微笑。
有人认为王小波的杂文,文学和思想价值最高。小禾也基本读过,像《沉默的大多数》、《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思维的乐趣》。
喜欢王小波的你们,可以找来看看。其中的一些见解,实在不亚于鲁迅,各有千秋。他的理性思维和自由人文主义思想,令人脑光一闪。
另外,小波的又一部中篇《白银时代》,小禾也很喜欢。相较之下,“时代三部曲”之三《青铜时代》,小禾就没那么爱。
小禾敢断定,又会有不少人爱上王小波。正好,让我们携手并肩,一起做“王小波门下走狗”。
小波于1997年4月11日死于心脏病,年仅45岁。他正当壮年,事业达到高峰,却突然离世,实在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
小禾敢断定,也深信,如果王小波还健在,他一定是当代中国(甚至是如今整个华语文学界)最伟大的作家。
作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的他,无愧于这一伟大称誉。
其实,什么莫言、余华之流,在他面前,不过如此。体制内的作家,到底是有所桎梏和局限。
在王小波死后,社会上才出现了“王小波热”,这一所谓的文化现象。
小禾以为,即便小波没死,他也理应获得这样一场赞扬和褒奖,的确这是为他所不齿和厌恶的。
人们总是在失去后才懂珍惜。一个作家生前默默无名,死后却大放光彩。这场热潮为什么没能于王小波在世时出现?怪甚?
终究,王小波和海子、顾城、三毛等一样,活在了人们的心里。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当然比活在世上要有意义得多。
王小波,小禾是你门下的一条走狗。
其实,小禾很想知道,你对读者和粉丝如此称呼自己,作何感想?
我们爱你,如同爱生命本身。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我们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应该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
很好,让我们在那里相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