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子,他的父亲是当朝皇帝,他的母亲是前朝皇帝之女。可如此显赫的家世,不仅没有为他带来光明前途,反而将其引入万丈深渊,他就是唐太宗第三子李恪。
在李恪34岁那年,被人诬陷谋有朝篡位之心,为证清白他被迫自缢。意难平之下,他诅咒害他之人家族覆灭,起初无人当回事儿,最后居然全部应验。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01史上背景最强的皇子
李恪出生于公元619年,他的母亲是隋朝皇帝的女儿,虽然隋朝已经成为过去,但李恪外公外婆的家族势力依旧强大,唐太宗李世民也十分疼爱自己这个三儿子。
李恪一岁那年,李世民便册封他为长沙郡王;六岁那年,又册封他为汉中郡王;八岁那年直接进封他为汉王。随后,他在朝堂之上的身份地位,一路高歌猛进,最后甚至加封他为蜀王、太子太师、安州都督等。
李世民对于三儿子的疼爱,不仅体现在爵位受封上,还体现在受封之后的就任上。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李恪十岁那年被封为蜀王,封地在益州,益州人口十七万七千,仅次于长安帝都。按常理来说,仅凭益州封地,李恪便能一辈子衣食无忧,可他年仅十岁根本没办法管理益州。
李恪只能以年纪幼小为由,推掉益州封地,不去上任。但李世民并没有因此撤销封地,反而破例允许他在皇都指挥益州,此种偏爱在唐朝历史上也当属罕见,因此,说他是历史上背景最强的皇子,一点也不为过。
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李恪的受宠在一定程度上,为自己树立了很多潜在敌人。其中包括几位皇子,也包括支持几位皇子的官员们,这些潜在的敌人,也成为了李恪日后自缢的隐患。
02不太平的皇族纷争
在封建统治时期,皇帝拥有无上的权利,因此人人都想做皇帝。别看皇帝身边的人,看似个个忠心耿耿,但若是有一天皇权衰弱,留下空隙,他们一定翻脸不认人。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齐王李佑第一个按捺不住,准备出兵造反。李佑是唐太宗的第五个儿子,儿子杀父亲本就违反三纲五常, 但李佑长期爱结交奸邪之人,性格上早就不受伦理限制,因此对造反这件事儿看得很淡。
在乱军射杀长史权万纪之后,身边之人纷纷向他进言何不趁机造反,齐王李佑正有此意,可他错在犹豫不决。他认为自己还缺少一些条件,就在这个过程中,谋反之事被人告发,齐王李佑被抓,后被李世民贬为庶民,赐死于内州。
齐王李佑的死,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的调查,乾干承基为了活命,反咬大太子李承乾,最终李承乾也因参与谋反被罢黜。
李佑谋反一事,在当时闹得很大,也成为了其他皇子们的反面教材。但很多人却从中领悟到了一些知识,一些保命的知识。
03含冤自缢
永徽四年,房遗直对高阳公主无礼,由此高阳公主向唐太宗打报告。唐太宗派人调查,没想到竟牵扯出另一庄谋朝篡位案件,房遗爱也因此被人揪出。
房遗爱为了活命,模仿齐王李佑一案中的乾干承基,诬告三太子李恪系谋朝篡位的主谋。唐太宗李世民当然不相信,但太尉长孙无忌因与李恪有仇,在背后煽风点火,最终使得李世民不得不信。
面对父亲的质疑,李恪有理说不清,本就无罪之人,何以证明自己无罪?想来想去唯有以死自证。永徽四年二月,李恪于长安宫内上吊自杀,就这样离开了人世,实在是令人惋惜。
李恪死后,他的侍从仆人全部被解散,四个儿子也都被流放到偏远地区,四个女儿更是凄惨,被安排守献陵,从此与自由两相隔。
04怒下诅咒字字应验
李恪死之前心有不甘,他怒骂苍天,如若苍天有眼,为何会让一个正直且清白的人蒙冤呢?因此他诅咒那些害他的人,诅咒他们家破人亡、家族覆灭,不过他的诅咒一开始并没人当回事儿。
害他的人乃长孙无忌,在朝堂之上如日中天,就连皇帝也要给他三分薄面。但他怎么也不会相信,李恪死前的诅咒竟然会应验。
后来,在长孙无忌的支持下,唐高宗李治成功继位,紧接着便迎来了武则天的时代。如果说长孙无忌的前半生,步步谨慎步步正确的话,那么他的后半生每一个选择都是错的。
武则天有了地位之后,曾对长孙无忌封过赏赐,但长孙无忌委婉拒绝了。这样一件小事儿,在武则天眼里却是一件大事,因为它说明,长孙无忌表面上支持武则天,实际上却不认同她的身份。
显庆四年,在武则天暗中操纵下,长孙无忌被他人诬陷参与谋朝篡位。唐高宗李治得知消息后非常悲痛,他不愿意调查自己的叔叔,但最终被许敬宗说服,长孙无忌就这样被罢官,他的儿子和亲人也都相继被清除出朝廷。
然而意图谋反之罪,绝不是罢官就能逃脱干系的。同年四月,李治派人找到长孙无忌,对他进行二次审问,实则要了他的性命,他在黔州被逼自杀,他的家族也被抄家。
这一幕是否有些似曾相识呢,当年被他害死的李恪不也同样如此吗?此种支离破碎,不正应验了李恪当初的诅咒吗?
05结语
长孙无尽的死,虽然可以认为是李恪诅咒的应验,但更多的,或许还是坏事做尽带来的惩罚。
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举尺三头有神明,若是通过害人为自己谋取利益,到头来只能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