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道衍和尚:亦奇亦妖的历史角色

大熊博闻 2024-08-18 12:31:31

有这么一位中国僧人,他十分奇特。他是个和尚,可他的师父中却有一位是道士。他推动了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变动,过程中导致不下百万人殒命。他的忠粉称他为 “中国古今第一奇僧”,可黑粉们却称他为 “第一妖僧”。那请问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讲讲他的故事。

公元 1385 年,明洪武 18 年。64 岁的明太祖朱元璋突发奇想,他要为自己的藩王儿子们挑选僧人诵经祈福。于是,他把全国所有的高僧都请到了首都南京的一所寺院里,然后让自己的儿子们和高僧举行见面会,这有点像现在的大型相亲活动,只要双方看对了眼,就可以把人领走。

朱元璋一共有 26 个儿子,除了长子朱标被封为太子、2 个儿子夭折之外,老朱把剩下的 23 个儿子通通都封为藩王。“藩” 的意思就是篱笆、屏障,意思是要他们起到保卫边疆、拱卫首都的作用。王爷们去封地上任就叫就封,也叫就藩。这张图就是老朱儿子们的分封地。

老朱希望手握重兵的儿子们能够捍卫老朱家的天下,同时,作为一个父亲,也希望儿子们都能富贵双全。虽然不能个个做太子,但是爹也不亏待你们,好歹你们也是一方豪强,过着荣耀奢华的生活。后来的事实证明,老朱的这两项愿望都落空了。

话说藩王们接到老爹的指令后,都急匆匆地赶回了南京,按照指示去挑选自己看对眼的高僧。僧人们聚集在寺院里,等待王爷们的到来。僧人们三三两两的窃窃私语,不知道自己会跟随哪一个藩王,去到哪个陌生的地方。唯独一个 50 岁左右的僧人,坐在角落里一声不吭,他的法名叫道衍。在他心里,其实早就有了目标,他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

陆陆续续,藩王们走进了寺院,和对上眼的高僧攀谈了起来。道衍不管不顾,只是死死地盯住庙门,生怕错过目标。这时,在年轻藩王当中,看似比较年长的一位箭步走了进来。只见他大约 25 岁,身材高大,一副武将的体格,他就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 —— 燕王朱棣。

道衍赶紧迎了上去,两个人打过招呼之后,道衍马上主动提出要跟他走。朱棣有点受宠若惊,反而是他客客气气地说:“大师您先别忙做决定,咱们先互相了解了解再说。” 朱棣说:“我的封地在北方防线,常年打仗,日子可不比南方好过哦。” 朱棣的封地在北直隶,也就是今天北京、天津、河北一带,面对着女真、蒙古,时不时就要和彪悍的北方草原军队干仗。他想大概没人愿意跟他去这么个苦哈哈的地方。

谁知道道衍向他合了个十,笑眯眯而又小声地说:“贫僧愿意随燕王去边关,而且贫僧还要送燕王一份大礼啊!” 朱棣觉得这个和尚神秘兮兮的挺有意思,就问了一句:“敢问大师,是何大礼啊?” 道衍平静地说:“如果殿下肯让我做您的手下,我会送您一顶白帽子。” 朱棣一听瞪大了眼睛,但是立刻又反应过来,他轻声地又愤怒地训斥了道衍两句:“真是胡言乱语!” 赶紧扭头就走了。

为什么就这么一句话,把朱棣吓成这个样子呢?单字的王,比如齐王、蜀王、燕王、湘王,是亲王或者藩王;两字的王,像什么江川王、广通王,一般是郡王。朱棣是燕王,是第一等级的王。王字上再加一个白字,就更上一层楼,变成了 “皇” 字,意思就是要朱棣当皇帝。

当时的太子朱标,是老朱最喜欢的儿子,他是朱元璋和原配马皇后的嫡长子。朱标不仅为人谦和,处理起朝政能力也是杠杠的,还经常劝谏朱元璋不要对大臣过于严厉,是朱元璋和朝臣都百分之百满意的太子人选。有这么一个模范太子在,朱棣要想超越他,那简直就是做白日梦。

那朱棣到底有没有选道衍?这个道衍又是个什么来历呢?他为什么能够这么铁口直断呢?就让我们细细道来。

公元 1335 年,在江苏吴县的一位医生家,一位男婴呱呱坠地,喜得男丁。婴孩的父亲很开心,家里世代相传的医术,总算有了继承人了,真是感谢上天哪!于是父亲就给他起名叫姚天僖。

小天僖从小读书过目不忘,父亲心里美滋滋的,这是学医的好苗子啊!看来这个儿子,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但是,让父亲失望的是,儿子在 14 岁那年,就跑到庙里剃了头,当上了和尚,法名道衍。

道衍入了佛门之后,也是勤奋钻研,禅宗、密宗、天台宗的典籍都烂熟于心。除了钻研佛教经典之外,他也熟读儒家经书,所以当时的佛教高僧和儒家名士,都成了他的好朋友,就连太子朱标的老师大儒宋濂,都加了他做好友。

但是作为一个和尚,道衍也很不务正业,他不仅修佛,又去拜了道士席应真为师。你说作为一个和尚,拜一个道士为师,这是怎么说呢?但他不是去修道,而是去专攻占星、算卦、天文、阴阳术术,以及战国奇人鬼谷子的学问。最后道衍终于成了学贯古今,精通兵法、外交、政治权谋,以及道家奇术的这么一个和尚,成了类似于诸葛亮一样的奇才式僧人。可惜曲高和寡,他的同门师兄弟,都觉得他不务正业,是个 “怪僧”。

当时有一位看相奇准的相士叫袁珙,袁珙曾经在嵩山寺遇到道衍,惊鸿一瞥当中,袁珙就心中一惊,立刻追着道衍,要求给他看相。道衍也不推辞,就大大方方地让他看。袁珙是左端详,右端详,仔仔细细打量了一番,咦了一声说:“大师,您相貌奇特,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啊!” 道衍微微笑了一下,说:“先生您但说无妨。”

袁珙也不客气就说:“您这长相真奇特,您是一位出家人,但是却长着一双三角眼,身体的形状像一只生病的老虎。可惜您不像别的出家人那样慈悲为怀,反而是喜好杀戮,是刘秉忠一类的人物。” 刘秉忠又是谁呢?他是金末元初的和尚,后来被元世祖忽必烈相中,成为朝中重臣,颇有建树。

作为佛门弟子,听到自己喜好杀戮,应该都不开心吧,但是道衍听完袁珙的解相之后,却眉开眼笑地向袁珙合了个十,然后就开心地离去了。

话说一转眼,道衍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奇僧了。于是就发生了他在南京和朱棣对话的那一幕。

朱棣回到北平燕王府的同时,北平的庆寿寺也来了一位新住持,他就是道衍。朱棣终究还是选了道衍。到底是因为朱棣自己就有争帝位之心,还是因为他害怕道衍向别人透露这个秘密,得把他收在身边呢?具体原因不得而知,唯一知道的是,自此之后,道衍就经常出入燕王府,成了朱棣的心腹之一。

但朱棣对自己能当上皇上这件事从来都很怀疑,他压根就看不到希望。在遇到道衍 7 年之后,太子朱标病死,朱棣心中才又燃起了希望,以为老爹会把目光投向自己。但是老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爱子的儿子朱允炆做皇太孙,朱棣心都凉凉了,自己的侄子年富力强,自个儿肯定活不过他呀。但是一看道衍还是信心十足,只给出了一个答案:“您就耐心等吧!”

公元 1398 年,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继位,他就是建文帝。他继位后不久就开始了削藩,就是夺取叔叔们的军权。朱允炆一口气干掉了五个藩王,流放的流放,贬谪的贬谪。他的 12 号叔叔湘王,因为不堪受辱,全家举火自焚。而建文帝削藩的重点打击对象,正是手握重兵的四叔燕王朱棣。

道衍听到这个情报,连夜赶到了燕王府,对朱棣说:“王爷,时机到了,起事吧!” 虽然说朱棣也想到了这一天迟早会到来,但真到了要动真格的时候,他却犹豫了,有点犯怂了。朱棣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坐下去,在屋子里里面来回转圈,最后说了一句话。朱棣说:“民心都向着皇帝,起兵恐怕不行吧!” 这时道衍紧紧盯着朱棣,一字一顿地说:“臣知天道,何论民心。这是天意,民心并不重要,行动吧!” 终于,朱棣点了点头,开始秘密招兵买马,打造武器。

为啥要秘密行动呢?因为建文帝早就派了一帮卧底,潜伏在朱棣身边。为了赢得时间,朱棣只好装疯卖傻,企图蒙混过关。但建文帝和他身边的大臣可不傻,立刻看出了猫腻,于是下令逮捕朱棣。这下朱棣干脆也不装了,直接杀了钦差大臣,旗帜鲜明地反了。

反虽然是反了,但是朱棣心里是打鼓的,他手上只有 10 万兵力,比起大明全国 200 万兵力来讲,那只是小菜一碟,只是掉脑袋的机会,是远远大于成功的机会的。他只觉得自己是被道衍和侄儿合力逼上梁山的。但每当朱棣想甩手不干的时候,道衍都会立刻跳出来给他打气:“王爷别慌,您才是真命天子哪!” 有了这位奇僧的话做保障,朱棣的心里才稍微踏实了点。

但是造反也要合理合法才行啊,得师出有名。所以道衍找出了这么一条,如果朝中有奸臣,皇帝密诏藩王,藩王就可以领兵讨伐,叫 “清君侧”。于是道衍就为朱棣选定吉日,开了一场鼓励士气的誓师大会。只见朱棣一身戎装,高大威武,站在燕王府前的高台上,把清君侧、誓师南征,讲得铿锵有力。当时大明的首都在南京,今天的北京叫北平,所以是南征。

正当朱棣讲得热血沸腾,将士们也听得入神的时候,突然间天昏地暗,呼啦啦刮来了一阵狂风,把燕王府屋顶的瓦片,吹得纷纷掉落在地上。朱棣前一分钟还表现得信心满满,这一下脸就吓变了色,所有参加誓师大会的将领和士兵都和他一样,面如土色,觉得这是一个很不吉利的征兆啊!

这个时候只见道衍,一个箭步跨上了高台,他大声对众人说:“这是吉兆啊!飞龙在天,当然是风雨相随了。屋顶的瓦片被刮下来,正好换上黄(皇)瓦。” 众将士一听,嗯,好像也有点道理,我们老板真有可能是真龙天子,反正啥也别说,好好干吧!这边朱棣,也才擦了擦脑门上的汗。

就这样忐忑不安的朱棣,出兵南征了。道衍因为年事已高,并没有随着大军南下,但是他早已为朱棣准备好了锦囊妙计。

在南京的建文帝,很快得到了消息,心想四叔你自个儿撞上来,就别怪我这个侄儿不客气喽!他大手一挥,大明的中央军 30 万人,三声号炮,立刻开拔北伐。

话说朱棣敢造反,能力肯定是有的,他是当时大明的第一战神。他用奇计收编了蒙古精锐骑兵,同时迫使自己的 17 弟宁王,跟着集体造反。然后他用闪电战的策略,先后两次打垮了中央军,迫使建文帝一再换帅。就在朱棣感觉胜利之神在向他招手的时候,他遭遇到了致命一击。

公元 1400 年,南京方面新换的主帅盛庸,率领中央军和朱棣的军队,在山东东昌,也就是今天的聊城相遇了。两军对阵,盛庸背靠城池,静静地等待朱棣发动进攻。朱棣手下的燕军骑兵,快速发动了攻势。燕军的铁骑,先是假装攻击盛庸的中军,等待敌人的两翼回援中军,出现薄弱的时候,铁骑再利用自己的速度优势,去攻击敌人的左翼。这一招在过去几次战役当中,朱棣屡试不爽。但是这一回朱棣发现,敌人有些不一样了。

中央军的左翼步兵用盾牌相连,结成了铁桶一样的防御阵型,然后火枪手和弓弩手们,在盾牌墙的后面不停的齐射。燕军骑兵无法取得突破,反而伤亡惨重。于是朱棣率主力转攻盛庸的中军,中央军纷纷溃退。就在朱棣以为自己又要旗开得胜的时候,只见中央军阵中鼓声震天,旗帜变幻有序,刚才似乎还在不断溃退的敌军,突然像收起的鱼网,从四面八方压向燕军。燕军大败。

东昌一战,朱棣的精锐部队几乎全灭,他只带了少量的军队突围出来,逃回了北平。刚回王府,朱棣就看到道衍已经在等着他了。见到道衍第一句话,朱棣就是苦笑着说:“前途渺茫,不然我也出家,跟大师一起做和尚吧!” 没想到道衍盯着他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王爷,您一定能当上皇帝,您才是真命天子!” 看着道衍很笃定的样子,朱棣又渐渐升起了信心。

于是燕军稍作休整又出征了,在之后的半年时间里,双方处于胶着状态。朱棣知道这么耗下去,自己的资源少,迟早是要完蛋的。就在他愁眉苦脸的时候,道衍快马加鞭,给他送来了一条奇计。朱棣一看乐开了花。

公元 1401 年年底,燕军再次出征,这一回朱棣不再和中央军做攻城夺地的较量,而是快速南下,兵锋直指大明首都南京。公元 1402 年 7 月,燕军攻入南京城,但是并没有经历艰苦的围城战,因为朱棣策反的卧底打开了城门。从那以后,江山易主,建文帝下落不明。我们曾经做过一期节目,叫做《史上最夯皇帝失踪案》,探讨建文帝的下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过去看看。

朱棣登上帝位,起初他的庙号是明太宗,但是大家更熟悉的是明成祖,或者永乐这两个名号。朱棣和朱允炆之间,叔侄的夺位之战,史称靖难之役。

朱棣上位之后,给道衍封了靖难之役第一功臣的称号,封他做二品大员,劝他还俗,还赐给了他姚广孝这个俗名。同时源源不断地送来了房子、车子、银子和美女。

道衍还是我行我素,虽然每天也穿着朝服去上朝,但是朝会一结束就回到寺院,换回僧人的衣服,继续过他和尚的生活。房子美女退回,银子拿去赈灾济贫。真是奇葩一朵!

出家人本应该不问世事,清静修行,但是道衍怂恿朱棣造反。成功之后呢,却名利啥都不要。历史上确实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人。而且他还勤勤恳恳地编撰了《永乐大典》。对,你没听错,这一部在《四库全书》之前中国古代最大的分类图书集成,就是在道衍的手上完成的。

所以后人认为,他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今第一奇僧。道衍作为帮助燕王夺位的主要推手之一,当然有一帮卫道士对他极其不爽。骂不了皇帝,还骂不了你吗?就把他贬为一代妖僧。毕竟朱棣是叔夺了侄位,违背了明太祖老朱的遗愿,与儒家伦理来讲有瑕疵。而且叔侄之间的内战,进行了大约三年。军人死亡就有数十万之多,如果加上平民的死亡,这全国上下不下百万人死于这场劫难。

道衍在 84 岁高龄时去世,被追封为荣国公,谥号恭靖。他的神道碑铭进了明成祖的庙堂,成了明朝配享太庙的一位重要文官。

在燕王的夺位之路上,道衍其实并非一直处于高光之下,他并不算特别活跃,但是他在几个关键的时刻,坚定了燕王的信心,并且在战略大方向上,有几次做出了关键贡献。他做的事是不多不少,刚刚好。

不管你认为他是一代奇人,还是妖人,你都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高人哪!在这轮历史巨变当中,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角色和位置。

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谢谢大家!

0 阅读:108
评论列表
  • 2024-08-21 20:09

    乱编一气!洪武十八年是1383年,朱元璋那年5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