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武汉到全国最大县城,武汉城市规划究竟经历了什么?

全景说说历史 2024-09-28 14:58:39

从“大武汉”到“全国最大县城”,武汉城市规划究竟经历了什么?

武汉在经济迷失的二十年时间里(1987-2007),GDP从全国第6名一路掉到第15名,

由于城建落后市容脏乱差,一度被吐槽为“全国最大县城”,

作为一个曾经与上海相提并论的“大城市”,武汉究竟是怎样一步步沦落为“大县城”?

我们把视角切回到改革开放后武汉第一版城市规划(1982年)

对比建国后武汉第一版城市规划(1954年),这二十多年武汉城建变化很大,从一个商贸城市转变为工业城市,但已经看不到棋盘式道路、三镇中轴线、中央景观大道等设计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十二个规模很大的工业区。

这版城市规划有两个比较大的问题:一是城市性质还是偏向工业:居住区偏少且被工业区包围;

二是城市规模不大:到1985年人口260万、建成区面积185平方公里,与1954年版规划差不多。

随着1983年黄陂、新洲两县划归武汉管辖,1984年武汉成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计划单列市,

1982年版规划明显不符合武汉城市发展定位。武汉于是在1988年新编了一版城市规划,把人口规模提高到350万,建成区面积增大到245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相当于现在武汉三环线以内区域外加武钢、沌口和阳逻。

根据武汉新城市定位,对三镇分工进行调整:汉口是商贸、金融、交通、市行政中心,主要发展第三产业,控制发展第二产业。

汉阳是旅游、交流中心,主要向墨水湖以北、琴断口、升官渡地区发展。

武昌是科教、高新、省行政中心,向白沙洲、关山、南湖地区发展。青山以钢铁产业为主,向白玉山、武东地区发展。

让武汉不要做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城市,而是做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城市。

为了实现从传统工业基地到新兴产业基地的转变,武汉新建了东湖、沌口、吴家山三个开发区。

1988年,武汉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集中的东湖地区设立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定位是科技特区,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

主要布局光纤通信技术、生物技术、激光技术、新型材料、微电子及计算机等高新产业。

1991年,随着二汽轿车总装厂及公司总部落户武汉沌口(1988年),以及二汽与法国雪铁龙签订合资生产30万辆轿车协议(1990年),

武汉决定在沌口设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轿车产业开发区),主要布局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和食品饮料产业。

1992年,武汉在吴家山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吴家山台商投资区),以引进台商投资为主,主要布局食品轻工产业。

为了解决南湖机场规模小,无法起降大型飞机的问题,武汉决定在西北黄陂县天河镇新建一座大型机场。

1995年,经过五年的建设,武汉天河机场竣工投入使用,南湖机场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1991年,武汉决定在汉口黄浦路与武昌徐家棚之间新建一座长1877米、桥宽26.5米的斜拉桥。

1995年,经过四年的建设,武汉长江二桥竣工投入使用,此时距离首次规划长江二桥已经过去41年(1954年)。

长江大桥、长江二桥、汉江桥构成了武汉内环线,并预留武汉三环线青山至谌家矶、鹦鹉洲至白沙洲的过江桥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0年以后,虽然武汉很努力发展经济,但依旧干不过沿海城市,GDP全国排名一路下跌。

为此,武汉在1996年又编制了新版城市规划,对发展格局和城市面貌进行全面升级,城市定位也被提高到了中部地区中心城市,规划城市人口450万,建设面积427.5平方公里(2020年)。

武汉全市确立了主城区-重点镇-中心镇-建制镇四级城镇体系,各级城镇沿长江、汉江、京广铁路、318国道发展轴展开,呈轴射状圈层式分布格局。

主城区规划江南、江北两个核心区,以及10个中心区片和10个综合组团,为“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

在长江两岸一、二桥之间规划汉口沿江和武昌临江两个金融贸易区,重点布局金融、贸易、保险、咨询等产业。

计划把王家墩机场迁走,原址规划武汉国际博览中心,重点布局博览、金融、贸易、商业服务等产业。

另外在武汉三镇规划布局中山大道、江汉路、中南路、十里铺等十数个市级商业中心和副中心。

通过调整三镇旧城功能结构,达到发展商业、金融、贸易、信息等第三产业的目的。

在汉口二七规划布局综合文化中心,建设图书馆、展览馆、艺术馆等设施;

在武昌沙湖布局影视中心,建设大型影剧院、歌舞剧院等设施;在汉阳月湖布局艺术中心,建设艺术馆、音乐厅等设施。

在徐东路以北施家湾布局领事馆区,重点安排外国领事馆、国际组织机构以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

完善水果湖省级行政中心的建设,

在市政府现址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扩建,开辟开敞的滨水市政中心广场,建设完善市级行政中心。

规划后湖、站北、四新、南湖等大型居住新区,引导旧城人口向外围综合组团疏散,实现三镇城市人口合理分布。

如果说1954年规划奠定了武汉城市基本框架,那么1996年版则是确立了武汉城市发展格局。

虽然这版城市规划制定得非常全面,但实施的内容更多是涉及大基建、开发区、居住区等城市外围建设,如白沙洲长江大桥(2000年)、军山长江大桥(2001年);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武昌南湖、汉口后湖、站北等大型居住区等。

实际上,这个时期武汉二环以内的老城区城市面貌没有太多变化,与新兴城市的城建水平相比差太多,所以才被吐槽为“全国最大县城”。

直到2008年武汉才开始推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通过十几年“满城挖”,城市面貌才焕然一新。

0 阅读:0

全景说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