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为民三十载,广州市慈善会筹款超百亿,惠及千万人

广州交通电台 2024-09-18 21:34:43

慈善事业是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三次分配的主要方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三十年慈善为民,三十年守正创新。1994年6月5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广州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慈善团体——广州市慈善会召开成立大会。广州市慈善会成长的30年,也是广州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3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着力推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慈善体系为目标,在创新现代慈善理念、完善社会动员体系机制、推动慈善融入城市发展战略和融合广府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作用突出、成效显著、社会认可的现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州实践积极贡献慈善力量。

三十年栉风沐雨,三十年春华秋实。30年来,广州市慈善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始终秉持“扶弱济困,见难相助”办会宗旨,唯实唯先,善作善成,带动全市慈善会筹集善款超100亿元,惠及群众超1000万人次,在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羊城慈善为民行动”项目、“慈善医疗救助”项目、“善暖社区——广州市社区慈善项目”分别荣获民政部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广州市慈善会多次荣获“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和“广东省先进社会组织”等荣誉称号。

围绕中心任务,紧扣发展大局

慈善是铭刻在广州这座城市的发展基因,经过岁月的沉淀,于上世纪90年代再次绽放光彩。

1994年2月,值中华慈善总会成立之际,《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为慈善正名》,其中写道:“社会主义需要自己的慈善事业。”而紧随中华慈善总会成立,广州市慈善会筹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通报慈善会筹备情况。

1994年6月4日,广州市慈善会成立前夕,在天河体育馆举行广州慈善演唱会,演唱会不对外售票,采取捐款赠票方式进行,全场70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三十年来,广州市慈善会举办13届“慈善之光”文艺晚会、20届“慈善杯”高尔夫球赛、10届慈善拍卖会、10届“乐善行”活动,在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灾情期间组织数十次募捐活动、募集善款逾12亿元,慈善信托规模达8150万元、居全省前列,设立广州首个国土绿化公益基金,募集逾3268万元、线上捐赠逾18万人次,协助政府举办“广州慈善日”、14届“广东扶贫济困日”等慈善活动。

在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广州市慈善会始终恪守办会宗旨,勇担使命,积极参与抗洪救援、抗震救灾、脱贫攻坚等重大慈善援助行动,充分展现其价值与责任担当。同时,围绕助困、助学、助老、助残、助医等方面,打造一系列品牌项目,以困难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精准有效开展慈善救助工作。

在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号角下,广州市慈善会紧随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步伐,聚焦广州对口帮扶地区的关键任务,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投身于“6·30”助力乡村振兴行动。通过实施“善美乡村”“‘善美百千万’广州市第五届公益微创投”等系列慈善项目,全面支持“百千万工程”的推进,累计投入帮扶资金高达9.92亿元,为乡村振兴贡献坚实的慈善力量。

社区作为城市的最小“单元格”,近年来,广州市慈善会大力发展社区慈善基金,积极引导慈善资源向基层社区下沉,助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社区慈善基金2995个,筹集善款逾1.3亿元。

在“一老一小”领域,广州市慈善会通过“安居计划”“穗善·银发守护”等项目,显著改善老年群体的生活环境,并向养老机构捐赠大量急需物资。

“微心愿·善暖万家”项目的启动,将慈善关怀细化到每一个细微之处。广州市慈善会通过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发现并满足困难家庭的微小需求,如一床被子、一套学习用品、一套书籍等。截至目前,项目已累计筹集款物超2000万元,为超过6万户家庭实现“微心愿”,惠及人数超17万人次。

回顾广州市慈善会的成长历程,每一步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也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广州答卷。在广州市慈善会的发展履历中,清晰地交织着一个事实:“扶弱济困,见难相助”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深深烙印在每一次行动中。

政策创新 善满羊城

慈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人之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社会进步应该让每位身处其中的成员能享受发展的成果……这依靠的不只是善心,更有善策。

2012年起,《广州市募捐条例》施行,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首部规范募捐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条例中提出的放开公募权、扩大募捐主体等具有广州特色的募捐制度,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吸收采纳。结合上位法与广州慈善事业发展的新动态,2021年起,《广州市慈善促进条例》施行,全方位鼓励慈善活动参与主体,强化慈善人才队伍建设。

2013年,广州市慈善会推动成立广州市慈善组织社会监督委员会,这是全国第一家独立第三方慈善组织社会监督机构,被誉为盯住慈善组织的“第三只眼”。紧盯慈善组织社会监督、持续开展透明度评价活动、给予慈善组织发展专业指导……市慈监委充分发挥委员们的专业优势,积极担起慈善智库的职责,推动慈善组织、慈善人才专业化发展。

在“慈善之城”建设的宏伟蓝图中,广州市慈善会于2020年8月创新性地启动“慈善空间创益计划”,策划“慈善读本进校园”“慈善第一课”等活动,深入50多所学校和社区,为青少年播撒下善的种子,直接触达并影响了超过3万名学生及居民,其影响更是辐射至近10万人次。

立足广州,放眼湾区,辐射全国。自2018年起,广州市慈善会举办公益慈善盛典,并于2019年“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慈善盛典,携手大湾区城市共谋公益慈善发展、共创慈善事业未来。2023年,第四届广州粤港澳大湾区慈善盛典发出了粤港澳大湾区中国式现代化慈善协同发展南沙倡议,推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慈善合作机制,强化粤港澳大湾区慈善项目联动,充分引导湾区慈善力量聚焦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

科技向善 双向奔赴

当数字技术与慈善事业的深度融合,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拓宽慈善的边界,让慈善的温暖触手可及,更加便捷且透明,大众慈善、全民慈善也成为可能。

2014年初,广州市慈善信息平台应运而生,标志着广州市慈善事业的信息化建设正式进入快车道。同年夏天,广州市慈善会官方微博的启动,不仅是新媒体领域的一次探索,更是慈善信息传播方式的革新,拉近了慈善与公众的距离。岁末之际,微信支付的接入,是市慈善会信息化建设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开启了指尖上的慈善新时代。2016年广州市慈善会慈善信息平台成为唯一入选全国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的地级市慈善信息平台。

时至今日,广州市慈善会已构建起覆盖市、区、镇(街)、村(居)四级的社区慈善互联网服务体系,数字化捐赠的浪潮正在加速推进,社区公开募捐项目累计达144项,汇聚善款超过2200万元。同时,广益联募平台作为全国首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吸引了522家公益慈善组织入驻,共发布慈善项目1273个,构建起多元、智慧的慈善捐赠生态,让每一份爱心都能精准送达。

阳光慈善 诚信而立

为进一步提升慈善活动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保障慈善事业在阳光下运行,广州市慈善会通过开放日、晒账单等形式,不断提升广州慈善事业的透明度。

在2017年“中华慈善日”这一天,广州廉洁慈善建设暨首届广州慈善“公众开放日”启动仪式在市民政大楼举办。

广州市慈善会带头开门迎接公众,并设计扫码晒账单活动,向公众展示2016年度工作报告、2016年公益捐赠明细,项目审批、资助个案审批样板等成果,并围绕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法律条款、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重点解读和阐释,回应社会关切。

自2017年到2024年,广州市慈善会连续七年参与广州慈善“公众开放日”活动,主动向社会公布年度工作报告、公益捐赠明细、募捐情况和专项基金运作流程。2019年,依托“广益联募”平台,开设“阳光账单”专题页面,主动“晒账单”。

“二次创业”再出发 高质量发展再启航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慈善事业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党的二十大指出,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引导、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的重大决策部署,将公益慈善作为改革发展的重要参与力量;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施行,为新时代新征程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广州市慈善会成立30周年。

在新的起点上,广州市慈善会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锚定广州“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 以“二次创业”再出发的奋进态势,强化社会动员体系,巩固深化“慈善之城”建设,着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慈善会,打造系列“穗善”慈善项目集群,探索“慈善+”全域慈善模式,构建良性区域慈善生态链,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慈善合作平台,打造“向上向善”慈善标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贡献慈善力量。

广州交通电台记者谢彩雯,通讯员张萌、 李国全报道。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