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心语︱非专业编辑如何修改文章

星海月浅浅 2024-05-15 17:07:11

文/星海月浅浅原创

今天早上,邱儿姐姐让我给编辑小群讲一下关于修改文章的注意事项。

其实我并没有系统学习过编辑的修改工作,都是凭着自己的直觉修改文章,然后一边摸索,一边修改,一边学习。

负责从容小主文学院编辑工作已经有一段时间,对于修改文章,经验是有的,但我觉得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在我看来,修改文章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凭语感修改,起码在我这个水平阶段,我是这么做的。

什么是语感?百度百科解释:“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其中牵涉到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着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

一个人的语感,关系到一篇文章的质量,同样也关系到一个编辑修改文章的能力。编辑首先要能够判断出这篇文章哪里有问题,会出现怎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去修改。

我这么说,不是要打击人,或者给正在学习编辑的人压力,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如果自己的语感不好,写出来的文章也是不通顺,有很多错别字,或者很多逻辑错误的问题。那么再去进行编辑工作,并不一定能做好。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要打退堂鼓了?其实,想要学习编辑的人,先不管你的写作能力好不好,只要进行了编辑工作,认真对待编辑的工作,写作水平也会有所提高。

我就是从编辑工作上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的。半年的时间里,虽然编辑工作耗费了我一定的时间,我却从修改文章里面学到很多东西。

接下来就谈一下我在修改文章方面是如何做的,谈不上是方法,只是个人经验。当然,这里编辑工作属于非商业性的,也可以说是针对从容小主文学院的文章修改工作。想要学习编辑的文友可以看一下,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第一、要尊重原创。

我想这是作为编辑最重要的一个原则。进行文章修改的时候,在尊重原创的基础上去修改,不可凭借编辑个人的意志或者个人经验去修改内容,让这篇文章变得面目全非,失了“原味”。

进行文章修改前,要确认修改到什么程度。只修改错别字?只要语言通顺?是否考虑逻辑、主题等方面,让文章更完美?这些都要在修改前和作者确认。

第二、字词修改。

目前从容小主文学院的播音文稿修改工作主要是错别字、语言通顺问题。这些都属于比较基础的。

人的思想是不一样的,在进行修改时,多多少少会带着个人的思想。哪怕是同一个意思,不同的人,使用的词汇、文字表达顺序都可能不一样。

在这一方面,只要用词准确,保证语言通顺即可。

如果用词不准确,自己也把握不准对方表达什么意思,可以征求作者意见,一起讨论修改。

关于用词准确性的问题,考验的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因为你首先就要掌握看到的每一个字词的意义、用法,才能够准确地判断作者用得准不准确。

作为编辑,思维要很敏感,要有一双火眼金睛,要对每一个字词都保持怀疑的态度。对自己不熟的词汇,你不仅要怀疑作者,也要怀疑自我,这个词汇在这里用对了吗?

我在修改时就是这样,阅读时挑出自己不确定的词汇,查询资料确认。包括我自己在写作时也有这种习惯,有些词用法把握不准,先用其他颜色标示,写完后再修改,查找资料确认。

这种做法比较完美主义,耗时,工作量大时,会很累。但它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判断一个词准不准确,首先要掌握这个词。看到陌生的词,查字典、查资料,完成后你就会多掌握一个词汇。方法比较笨,属于慢慢积累的过程。

其实一篇文章,字词错误主要有几种类型:

(1)常见的混淆词错误,最常见的就是“的”“地”“得”的用法。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简书的非村老师有一个文集,叫《文章里的虫子》,例如“二还是两?两还是倆”“不止和不只”“做和作”“缘分和缘份”“毛茸茸和毛绒绒”等辨析,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2)时间和数字的错误。这方面主要是作者笔误,有可能是前后逻辑问题,也有可能是写法统一性问题。

如“2023年12月3日淡出简书……2023年11月15日重回简书……”这两个日期,明显有逻辑问题,就要和作者确认。这里是“2022年12月3日淡出简书”。

类似“2月和八月”“3元和七元”这种问题,尽量让文章的日期或者数字的大小写保持统一性。

(3)全文都是简体字,突然用了繁体字。

(4)口语化问题。小主前期的作品,因为是语音输出,口语化严重。关于这方面的修改,要看作品情况。例如保持某个地方特色语言的,这一类口语化可以保留。如果很多语句的句末频繁出现“的”或“了”,要进行适当的删减。

第三,标点符号是否准确。

标点符号方面,常用的有句号、逗号、顿号、书名号、冒号、双引号,要注意各自的用法的准确性。

如书名号和书名号之间不加顿号,并列关系词语分别加双引号,双引号之间不加顿号。

在简书复制到文档的文章,可能标点不符合规范,冒号、问号、双引号等会变成英文标点符号。涉及到排版问题,最好将这些符号改为中文标点符号。

第四、排版问题。

作为编辑,排版也很重要。从网页上复制下来的文档,最好将文字改为宋体。字体变了,里面的格式可能就会变化,可能会变成每段空格一行,要把空行去掉。统一修改格式,有利于后期负责人汇总整合。

如何排版,还要看编辑修改文章的工具和阅读习惯。这方面可以单独交流。

排版时,还要考虑读者的阅读习惯。现在大多数都是手机阅读,比较舒适的段落一般是3-4行,60字左右。如果作者的段落比较长,要适当将段落分段。

第五、关于逻辑和常识错误方面。

前后逻辑矛盾要有全局把控思维,常识错误考验编辑日常积累。一般的散文比较少出现这方面的错误,故事和小说出现可能性比较大。

例如今天寒冷,大风天气,后面写到出现大雾弥漫的情节,就有问题。

关于这两方面,我个人也是凭直觉发现问题,实在没有什么有用的信息可以分享。主要就是在阅读的时候要注意细节,多思考,把前后细节联合起来分析。感兴趣的文友可以自己琢磨。

结语

曾读过一本叫《中外名家写作法》的书籍,里面多位知名作家,包括杜甫、欧阳修、鲁迅、叶圣陶、朱自清、巴金等,都提到写作需要修改,许多名家还通过一边诵读,一边修改来完善文章。

我个人也喜欢这种方式,感觉不对劲的地方,就通过朗诵,凭借语感去修改,把语句改通顺。

事实上,编辑与编辑之间,修改的方法是不一样的。重点是,我们要培养修改文章的敏感性,要能发现问题,修正问题。

编辑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掌握。阅读过一本书籍,里面提及到编辑素养的提高,包括几大方面:

(1)政治嗅觉,避开雷区;

(2)细心严谨,火眼金睛;

(3)知识覆盖,一专多能;

(4)兴趣广泛,成为杂家。

总的来说,一个合格的编辑属于复合性人才。我们不是专业的编辑,但培养编辑的素养,对于修改文章,包括修改自己的文章,也是有好处的。一个作者,学会修改文章,是成功的另一半。

今天分享到此结束,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用。

从容小主文学院星海月浅浅&庆水组合,相约每天完成一篇1000字以上语音写作文章,体裁不限,文字不争高下,相互成全与陪伴写作,共同进步。此为第83篇,2853字,共145828字。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