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邮票中的“假票”是如何伪造的?

驿路荟会 2024-02-22 01:35:49

这套邮票,普遍出现了邮票的部分颜色“褪色”的现象。

因为,邮票厂印刷这套邮票使用的油墨“技术指标”不一致,发生变色时,各种颜色的裉色速度也就不一样。

其中,金光红油墨的耐光等级最低,因此这套邮票中的红色非常容易褪掉,使邮票上周恩来脸部呈青绿色。

或利用日光暴晒,加速红油墨褪色,制成“错色”赝品。

利用化学药品,促使邮票产生变色,成为“错色”赝品,其中以第一枚居多,颜色呈棕色。

此枚小型张的赝品,是用国内印制的纪念张上的邮票图案变造而成,亦有用彩色复印复制出来的赝品。

其主要特征是:

(1)图案不清晰,字迹模糊。

(2)纸质和刷色与真品差异较大。

当邮票图案印刷到背胶的一面时,就成为“胶上印”变体票。

有的作伪者,将这种正常印刷邮票的背胶洗去后,在图案一面涂上一层假胶,变造成“胶上印”变体票。

由于胶层是涂在图案之上,在阳光或灯光下反光较亮。放大镜下能观察到图案因被胶覆盖而变淡,颜色不鲜明。

真正的“胶上印”变体票,放入水中图案会完全消失,变成一张白纸。

而赝品放入水中,图案照样存在,只是把表面的一层伪胶洗掉了而已。

这两枚小型张的发行量均很小(各10万枚),而且外销量较多,故而成为J、T邮品中价格较高的邮品。

由于这两枚小型张分别采用T.37“云南茶花”和T.38“万里长城”小型张加字而成,除加印的金字外,与原小型张完全一致,使得不法分子利用T37.和T.38小型张加工赝品比较容易,转瞬可获暴利。

从已公开揭露出来的伪造案看,仅1988年3月,上海破获董定方等大量收购T.37和T.38小型张,分别在上面烫金加字,变造J.41和J.42小型张一案,就缴获尚未出售的J.41、J.42假加字小型张337枚。

据案犯交代,他们已卖出伪品小型张200多对。全国许多城市邮市上均有这类赝品小型张出现。

1987年以来,这两种小型张在国内各地出现过至少三种不同的赝品。

数量大,流传广,为害严重。

各种集邮报刊上揭露这些赝品和介绍识别法的报道和文章接连不断,这里不再赘述。

1989年,武汉、济南等地的邮市上,出现了漏印金字的邮票。

8分、20分两枚票上面一排“西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字样漏印。

10分票中央的“1965-1985年”字样漏印。

J.116漏印烫金字变体,是用高级绘画橡皮把金字擦掉,变造出来的。

这枚小型张有一部分将“第”字错写成“第”,俗称“闭口第”。这种变体票在邮市上价格较贵,据行家分析,其存世量不会少。

做伪者将开口的“第”字变造成闭口,从中谋利。

其识别法在于观察“第”字闭口部位:

1.赝品是手工涂改的,笔画不及印刷出来的规整。

2.颜色不一致。将小型张略为倾斜调整角度,可发现赝品涂改部位的反光和其他部位不同。

3.用手指轻蹭“第”字,若能蹭出墨迹,则必是赝品。

此枚小型张的赝品是用国内印制的纪念张上的邮票图案变造而成的。主要特征是:

1、图案不清晰,字迹模糊。

2、纸质和刷色与真品差异较大。

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辛酉年(生肖鸡)邮票和小本票的价格相差很大,邮票供不应求,小本票滞销。

各地均出现了大量用小本票上的邮票变造成四方连(八方连)邮票赝品。其主要辨别特征是:

1、小本票上的邮票横向仅中间一行有齿孔,上下是裁切边。变造者用手工办法在裁切边上打出齿孔后,邮票上下变短了,纵向的票幅比正常短了约1.7毫米。

2、有的变造者了为仿止出现票幅变短的漏洞,先在小本票裁切边上拼接上原票上的边纸。经打磨敷平后再打齿孔,使赝品票幅与真品一致。但是,粘接的边缘用放大镜能看出破绽。

此套邮票,同时发行的有齿与无齿邮票在纸质、图案和印刷上没有差别,但价格悬殊。

许多伪造者用有齿邮票剪掉齿孔变造无齿票赝品(包括变造无齿票首日封赝品)。

其真伪品辨别的主要方法是:

1、这类无齿票赝品绝大多数是单枚票,但也有极个采用贴补办法,将中间一排齿孔补住,变造双连无齿票。使用放大镜可察觉痕迹。

2、用有齿邮票剪去四周齿孔后,票幅尺寸变小。有齿邮票的票幅是30×40毫米,齿孔孔径为1毫米。凡横对边长大于29毫米或竖对边长大于39毫米的无齿邮票,一般情况下是真品。

3、赝品首日封是把有齿票封上的邮票揭下来,剪去齿孔后再贴上去,然后用墨汁补描票与封连接处短缺的邮戳。用放大镜观察可发觉邮戳不正常的痕迹。

作者:邮小虫,来源:跑跑爱集邮

0 阅读:0

驿路荟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