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奇花异草:绿美大历史

火天火天 2024-02-24 14:36:03

鲜花正是绿和美的有力结合 图为昆明国际花展展示的精美鲜花

近年来,经常看到“绿美”这个词,比如绿美云南、绿美广东、绿美吉林等等,还有绿美经济、绿美城市、绿美公路等等,很多。

《云南省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提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行动目标,很多游客已经从昆明绿化带中感受到了工作力度,惊叹,“昆明,你别太离谱,怎么绿化带种兰花啊!”

正在打造“六个春城”的昆明,其中的“高原明珠、绿美春城”积极开展“百园建设”,持续推进“千树复壮、春城添彩”所展现的公园城市形象,已经成为绿美云南建设的生动缩影。

昆明草海隧道公园和环草海生态廊道

鲜花盛放的绿化带随处可见

话说回来,对于什么是“绿美”,各地的认知并不完全相同,不过往往偏重于“绿”,对“美”着笔不多。

大概是因为“美”比较因人而异,行政上难以“规定”吧。

如何让绿美成为昆明最具潜力、最富特色、最具竞争力的底色?

应该说不仅在于“绿”,更在于“美”。

其实这正是昆明的优势——千百年来自然禀赋与人文传奇交相辉映的积淀,创造了昆明的绿美大历史。

主线正是我们今天的话题,昆明的奇花异草。

昆明金殿陈圆圆雕像

春城,原本用来形容首都

云南是“世界花园”,昆明是“世界春城花都”,都享有世界性的美誉。

我们先说“春城”,这不仅仅是一个对昆明的称法,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转折点。

因“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惊艳千古的明代状元杨慎,在《滇海曲》中,以“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最早将昆明描写为“春城”。他还在《春望三绝》中,以“春城风物近元宵”,把昆明正式“命名”为春城。

此前,“春城”是“春天的都城”,用来形容首都。比如描述唐代都城长安寒食节景象的“春城无处不飞花”,漫天飞舞的其实并不是花,而是柳絮。

插一句,诗人的浪漫也是现实的烦恼,柳絮纷飞“像下雪一样”,经常有西安市民疑惑:为什么不把杨树、柳树这些闹心的树种更换掉?

三春杨柳也是昆明重要的风景线

言归正传。杨慎之后,“春城”成为昆明的专利。任凭那些挖空心思的“叫春的城市”“带春的城市”如何喧嚣,一提到“春城”,人们还是会首先想到昆明,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这是了不起的成就!虽然昆明3万多年的人类活动史、2400多年的滇中文化史、1259年的建城史、748年的省会史,历经千百年的唐梅、宋柏、元杉、明茶诉说着源远流长的故事,但由于地处边陲“末梢”,交通边缘化、产业边缘化、文化边缘化交织,实属蛮荒之地蒙尘的明珠,千百年来等待“有心人”的擦亮。

昆明昙华寺牡丹花展

可以说,如果只有自然禀赋,没有千载以来,一位位“有心人”在昆明竞相“上映”的人文传奇,根本不会有今天的“世界春城花都”。

奇花异草,正是自然禀赋与人文传奇交相辉映的最佳桥梁。

早期的滇池地区“邑落相望,牛马蔽野”,并不以奇花异草著称,当然,并不是没有,而是写不进史书。

汉武帝梦见彩云之南,开凿昆明池操练水军,泼洒出南方丝绸之路画卷的浓墨重彩。但不可否认,这条路不仅有奇花异草,还有老虎——直到17世纪以前,整个东南亚地广人稀,滇西、缅北、阿萨姆皆为老虎出没之地。

近现代的昆明村庄

“行路难”大背景下,大家更关心山川形胜以及隐秘的通道,很多事情,不是只言片语就是以讹传讹,这一点,在云南溯江探源的大旅行家徐霞客深有体会。

唐朝时期,南诏王阁罗凤立马滇池,对“开拓东境”进行了一番宏大叙事:此地山河可作藩屏,川陆可养人民,很适合建立重镇,应该加大发展。

此后,拓东城的兴建,是有准确史料可查的昆明建城之始。

虽然并未提及“加大发展”是否包括花卉,但云南山茶花应该就是这一时期从苍山移栽至昆明。

南宋 佚名 茶花蝴蝶图 上海博物馆藏

滇茶领衔的昆明历代花卉

说到茶花,我国是茶属植物起源和分布的中心,全世界已知的茶属植物共220种,其中有195种为我国原产。

别理会这么多种属,霸气点说,茶花只有两种,一种是云南山茶花,也就是滇山茶,一种是其他。

自隋、唐开始,滇山茶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昆明奇花异草的领衔主角。

南诏、大理国时期,滇茶已成为庭园栽培的重要花种。名画《南诏图传》中,可以看到两株高过廊形屋檐的山茶,红花满枝生长于南诏奇王庭院的圆形花坛中。

拓东城同期设计兴建了王宫官署、寺塔亭台等大量建筑,按传统,自然要在寺塔周边,种植南诏众所欣赏的山茶。

到了元代,昆明花卉强调“雅”与“适”,中和了北方花卉过于繁复的风格,强调朴素和自然之美。被视为高雅和富贵象征的兰花大量种植,想必也不会遗漏了当时的“绿化带”。

到了明代,昆明栽培的各种花草树木达70余种,包括滇丁香、杜鹃、玉兰、垂丝海棠、银杏、枇杷等。

明景泰《云南图经志》中的《云南府·土产》便记录了昆明的奇花异卉;而天启年间的《滇志》又清楚地记录了昆明的花卉数量。

当然,最为鼎盛的当属滇茶。

《滇中茶花记》说,茶花最甲海内,种类七十有二,冬末春初盛开,大于牡丹;《瓶史月表》更是将滇茶尊为茶花之“盟主”。

杨慎也对滇茶颇有着笔,比如《忆江南·滇春好》:滇春好,百卉让山茶。海上千株光照水,城西十里暖烘霞。能不忆滇花?

状元公对云南花卉的文化传播贡献很大,他与开远进士王廷表深夜围炉,一人一首梅花诗,两人一夜吟出200首梅花诗,创造了文学史上的奇迹。

当然,状元公最大的贡献还是以《云南山川志》《滇程记》《滇载记》《南中志》等大量著述,精心梳理了云南的地理、文化,提升了云南的格局,被誉为将中原文化浓重铺在云南大地的第一人。

云南人极为敬仰杨状元,在他居住过的旧宅“碧峣精舍”建祠纪念,先后被称为杨太史祠、升庵祠。历经多次毁于兵燹,又多次重建后,如今的升庵祠基本保留了清末光绪年间的格局。

古往今来,能享有这份“待遇”的,无不是岁月的结晶、文化的瑰宝。比如黄鹤楼,杨慎登楼咏叹“江上高楼海内名,登临此地古今情”所见的黄鹤楼早已不复存在,但一代代人的情怀还在、一直在,所以历经27次毁坏,都能重建。

地理徐霞客,文章杨状元

杨慎去世后79年,另一位奇人徐霞客,来到昆明。

他见识了许多云南的奇花异草,在《滇中花木记》中开篇就道:滇中花木皆奇,而山茶、山鹃为最。据他了解,在昆明,人们最推崇的山茶花是城外太华寺中的山茶。

于是他乘小船横渡草海,准备游览滇池西岸的太华山(今昆明西山),路经高峣时,他拜谒了为纪念状元杨慎修建的杨太史祠,并在内歇息用饭。

一天之中,徐霞客两上两下西山,写下了《滇游日记》的开篇之作《游太华山记》,让“千百年莫之一睹”的边疆胜景第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昆明西山太华寺

这些胜景少不了昆明的奇花异草——

有太华寺山茶花,“大逾碗,攒合成球,有分心、卷边、软枝者为第一。”

有筇竹寺“禾木亭”中的兰花,“开亭而入,如到众香国中也”。

有龙门绝壁石缝间琼花玉茎般的花草,他认识的只有牡丹,长得枝叶扶疏离乱,“为此地绝遘(绝难遇见),乃结子垂垂,外绿中红,又余地所未见。”

有昆明名士阮穆生、马云客家中盛开的红梅,都是先长出叶子后开花,完全不同于他家乡梅花的面貌,让他“中夜独起相对,恍似罗浮魂梦间”。

有土主庙菩提树,花瓣如莲花,花瓣长二三寸,每朵十二片花瓣,遇到闰年就添上一片花瓣,“以一花之微,而按天行之数……亦奇矣。”

奇矣……1986年,昆明市政府重修升庵祠时,在升庵祠一墙之隔的普贤寺旧址上,建立了昆明徐霞客纪念馆,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

地理徐霞客,文章杨状元。一祠两馆,在全国都不多见。

为什么要将杨状元、徐霞客并列建馆,同时怀念?

因为这两位奇人,太重要了。

在他们出现之前,云南基本上就是文化的荒漠,他们出现之后——

《滇史》评价说:云南“英华并起,几埒中州”。

徐霞客对云南,特别是当下云南的影响甚至超过杨状元,他在游览昆明富民县时赞叹“桃花流水,不出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成为对“诗的远方、梦的故乡”的生动写照。

从他们开始,昆明迎来了“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的盛况。

黑龙潭历经千百年的唐梅、宋柏、元杉、明茶,金殿400年“殿前红”山茶,曹溪寺、盘龙寺里的明山茶,昙华寺充满禅意的优昙花,以及散在昆明市区各处的名花古树,逐渐进入了历史的视野。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其实杨状元并不是第一个发现昆明“春城”特质的人。

早在洪武年间,谪戍昆明的钱塘人平显在《忆滇春》中说:风花献媚熏青眼,雪絮飞香点紫髯。感叹冬天的雪花打湿了胡须,但此时竟然有绽放的鲜花,怎能不让人青眼相看。

平显跋夏圭《溪山清远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他是明初云南四大诗人“平居陈郭”之“平”,居滇20年。他特别喜欢松树,“有事出外,遇奇松,必要往观。”

罗汉松

清道光年间,时任云贵总督阮元在昆明黑龙潭写下“千岁梅花千岁潭,春风先到彩云南”,与平显、杨慎遥相呼应。

说起来,这黑龙潭的龙泉古梅,相传为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南诏道安和尚栽植,至今已有1200多年,是梅花中的极品,也是昆明古木中的极品。

清代后期,昆明画家张士廉曾仿效南宋马远画西湖“十景图”之举,为昆明画了一套“八景图”,当时不少人为此题诗配词,以清光绪年间进士宋嘉俊配诗流传甚广,他为第五景“龙泉古梅”的配诗,一开篇就是“阅世一千载,开花三两枝”,极为惊艳。

不同的人对昆明的奇花异草有不同的感受。

另一位云贵总督林则徐,他曾两次在云南为官,畅游昆明近郊万寿寺赏茶花时,饱经沧桑的他写下:“滇中常见四时花,经冬犹喜红山茶”。

昆明的奇花异草不仅抚慰云贵总督,更滋养民间奇士。

写下天下第一长联的孙髯翁钟爱梅花迎霜雪之骨气,他半生潦倒,安贫乐道,自称“万树梅花一布衣”,却在目睹盘龙江水患后,往来奔波,“穷岁月之跋涉”,写出《拟盘龙江水利图说》治水方案。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还溯流而上,考察了金沙江上游水域,提出“引金济滇”宏大设想,这是有史以来关于滇池外流域补水、引金沙江补水的最早构想。

他真心喜爱昆明,晚年困居圆通寺咒蛟台卖卜为生之际,犹写下气象宏大的对联:百尺高楼,一片岗峦千点树;满城春色,半边海水四围山。

1940年代的昆明圆通寺 摄影/克林顿·米莱特

从这“满城春色”到“四时烟雨”,再到“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昆明的美不断提炼,甚至跨越千百年,传递到我们眼前。

相比之下,我们今天的“哇,昆明太美了”“昆明气候太好了”这种种感受就比较浮于表面了。

当然,昆明的奇花异草并不是高人韵士的“专属”。

据说杨状元那个时代,昆明已有“花都”美名。

从古至今,爱花、种花、看花、赏花就是昆明人的一大乐事。

1940年代昆明百货大楼旁花市 摄影/克林顿·米莱特

“花都”昆明

康熙年间《云南通志·文艺志》记载:“滇迤东西,花事之胜甲于中原,而春山茶尤胜,其在昆明者,论外则称太华兰若焉。”

历史记载的种种描述指向昆明的一个风俗——每年农历二月二十日,在传说中,这是百花的生辰,古称“花朝”。昆明人在这一天会全城聚会赏花,少女们用红线拴在花枝上,为百花“祝寿”。

民国年间的“花朝会”从民间节日走向了官办。当时的云南督军兼省长唐继尧认为,借开赏花大会之机,还可以活跃云南贸易。

花市卖花 摄影/克林顿·米莱特

不论历史如何变迁,昆明人赏花的习俗一直没有改变。2024年昆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写道,圆通樱潮、龙潭探梅、金殿观茶等活动深受市民和游客喜爱。

春意盎然、花开满园的圆通山 摄影/郑益

“花都”桂冠自然莫过于滇山茶。

1820年,东印度公司总监里夫斯请雷伍斯船长带回英国的,就是一个半重瓣的滇山茶品种。1826年该品种培育成功被命名为“雷伍斯船长”。以英国为中转茶花又被带到了美洲、澳洲,自此风靡全球,获得“世界名花”美誉。

1983年3月,滇山茶正式成为昆明市市花。

经常有人问,金庸小说中提到的“十八学士”“十三太保”等名种茶花真的存在吗?这个不好说,毕竟作家写的是情怀,而不是园艺。

不过科学家们真的根据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滇山茶的描写,培育出一种奇特的新品种,称为“金庸茶”,此花完全符合小说中的描述 “一株开数朵,朵朵花不同”。

昆明金殿山茶花

漂洋过海的当然不仅仅是滇山茶。

玫瑰在法国素有“花中女王”的美誉,云南玫瑰作为最早进入法国的中国花卉之一,广为女性喜爱;来自云南的茉莉因其独特的香味和所需的较高提取技术被称为“花中珍宝”;仅英国邱园和爱丁堡皇家植物园中就有200余种杜鹃花、100多种报春花来自云南。

1986年10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到访昆明,特意将三株从英国带来的玫瑰种在了大观公园“观稼堂”侧的假山花园内。当晚宴会上,女王致辞:“云南具有自己的特点,令人神往和难以忘怀。”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到访昆明

菊花也是昆明一绝。早在1923年,昆明在圆通公园举办菊花会,著名菊花品种佛莲、紫菊、松针、“粉牡丹”、“绿牡丹”、一捧雪、金扭丝、黄鹤翎、白鹤翎、黄葵龙、“三变芙蓉”、炼菊、九炼金丹、茶青堆辫、金毛狮子、鹭鸶毛等等,琳琅满目。当时的菊花会主任发表谈话说:“吾滇土质气候,恰适于种菊。苟能认真讲求,不难与江、浙并驾齐驱也。”

昆明大观楼公园的金秋菊花展

行道树的昆明记忆

昆明的奇花异草数不胜数。诸如茶花、凤尾花、牡丹、金盏、玉簪、玉兰、茉莉、珍珠、绣球、兰花、芍药、水仙、太阳、桃花、李花、玫瑰、紫罗兰、牵牛、金银、素馨、缅桂、龙爪、百合、鸡冠、莲花、木香、凌霄、粉团、金凤、葵花、木槿、石榴、蝴蝶、杜鹃、丁香、栀子、金银、洋茴香、菊花、梅花……差不多460余种。

1980年代昆明筇竹寺

草类也有虞美人草、白日草、金鱼草、飞燕草、月见草、花菱草、含羞草、千头佛草、虎耳草、棋盘草,以及万年青、观音柳、石斛、美人蕉、芭蕉……不过“小草”咱不太熟悉,那就说说“大草”——昆明的树木。

昆明全市有1136万亩天然林和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5.85万株古树名木,分布在城区、寺院、古老村庄。

昆明安宁曹溪寺

不过呢,大家记忆最鲜明的倒不见得是古树名木,反而是身边常见的行道树。

南屏街栽种的“法国梧桐”是很多人的城市记忆,以为真的是从法国引进的树种。其实呢,当初法国人在云南发现了这种梧桐新种,将其带往法国作为行道树,种植很成功;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该品种又被引进回南京。

因此,这种梧桐在法国被称为“中国梧桐”,而在中国却被叫做“法国梧桐”。

“法国梧桐”其实并不是梧桐,而是一种悬铃木。这种落叶大乔木,高度可达30米,一直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被称为“行道树之王”。

曾经的南屏街 摄影/熊建华

清末的昆明已经有150多条街道,大小巷道400多条,行道树多是这种“法国梧桐”,树荫之下,是石板路,道路延伸,逢到转角处,透出清净。

1938年,在昆明巡津街9号一幢被“法国梧桐”掩映的法式小楼里,林徽因在窗前写诗:“那上七下八临街的矮楼,半藏着、半挺着,立在街头。瓦覆着它,窗开一条缝,夕阳染红它,如写下古远的梦。”

从澳大利亚引种的银桦树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成为昆明城区街道最主要的绿化行道树种,以至于昆明赢得了“银桦之城”的美誉,被作家描写为“银桦闪闪的昆明”。

从20世纪80年代初,昆明开始通过大量栽种樟树(包括香樟、云南樟、天竺樟、大叶樟)来更替银桦树,昆明又被誉为“香樟之城”。

1980年代中期的昆明金碧路

小叶榕因为适应环境能力强、遮阴效果好、生长发育快,在昆明99世博会期间发力,成为数量最多的行道树之一。

2016年以来受冻害严重、不耐持续低温天气的树种,已逐步更换为香樟、滇朴、蓝花楹、栾树、广玉兰等能适应昆明地区气候的树种。

1984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从阿尔及利亚通过种子交换,引种播种后在昆明植物园种植了9株蓝花楹。10年前,昆明开始大规模推广种植,随着五华区教场中路的蓝花楹花海近两年多次被外交部发言人点赞和推介,俨然已成为昆明“花式浪漫”的象征。

昆明教场中路蓝花楹 摄影/陈欣波

辉煌的产业

昆明的奇花异草不但有历史、有文化,还是一个辉煌的产业。

率先发展起来的是花卉产业。

在中国,每10枝鲜切花中,就有7枝就来自于云南。从1983年“斗南收获第一枝剑兰”到现在与南美洲的哥伦比亚、非洲的肯尼亚并称为“世界三大花卉产区”,云南花卉种植面积已达195万亩,其中,鲜切花面积超过35万亩,产量达190亿枝。鲜切花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一。

上为早期的斗南鲜花市场,下为如今的斗南花卉交易市场

2023年昆明花卉园艺种植面积39.1万亩,占全省20%;鲜切花种植面积14.8万亩,占全省42%;鲜切花产量106.93亿支,占全省56%;综合产值实现391.09亿元,占全省40%左右。

毫无疑问,昆明是云南花卉产业的核心区,昆明花卉已销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鲜切花出口份额占全国40%以上。

核心区中的核心自然是昆明斗南花卉市场,作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鲜切花交易市场”,占据全国70%以上的市场份额,每年在斗南花卉市场交易的鲜切花有110多个大类,1600多个品种。

花商在斗南花卉市场内的鲜花拍卖大厅竞拍鲜花 摄影/陈欣波

当然,昆明花卉、云南花卉产业的潜力不止于此,还有不少隐藏的领域等待昆明、云南深入挖掘,掌握话语权。

比如香料。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云南独有的香料就已经开始出口到法国,通过当地中间商再提供给香奈尔等奢侈品牌生产商用于制造香水和化妆品。目前,法国化妆品香水生产商主要利用云南出产的“香叶油”、“桉叶油”和“白兰花油”进行生产,其中,香奈尔对“白兰花油”的利用更为突出。

2016年,法国知名化妆品品牌“娇兰”表示,旗下的兰钻顶级保养系列选取的原料,正是十年来透过热带造林计划,在云南当地3万多种兰花中找出的最珍贵的3种。

天籽金兰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国际品牌化妆品都运用了云南的植物原料,甚至部分产品70%以上的原料均来自云南。

还有电商。近年来受到资本青睐的全国知名鲜花电商平台中,如野兽派、Roseonly,到花点时间、爱尚鲜花……这些电商70%以上的花源都在云南,也都通过对接云南鲜花和全国顾客,实现了亿级融资。但是,这些平台没有一家出自云南本土。

同时花卉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结合,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花卉文创始终爆发不起来,真是辜负了昆明的奇花异草。

不要小看文化爆发点,成都文创产业凭借三星堆文化、熊猫文化的爆发,产业规模已达25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0%。

我们经常以为“绿美”就是一种生态概念,一种柔软的力量,忽视了其作为“金山银山”的爆发力。“绿美”向纵深发展,或许不仅要提高“含绿率”,更要注意“含美率”的提高,打造产业发展的文化爆发力。

正如老舍《滇行短记》记录的金殿景致,“遍山青松”,绿荫如盖,松果大如菠萝,松鼠在树上跳跃。即使是在“绿色盖不住的地方”,也显示一种“深厚力量”,一种“有力的静美”。

0 阅读:3

火天火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