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首相扬言对华“不再天真”,宣称:中国不能不承担援俄后果

何仪聊巨大的世界 2024-09-30 16:48:37

免签政策,丹麦外交转向?欧洲对华政策的摇摆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中国外长王毅与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在纽约会面,宣布对丹麦实施免签政策。

这一友好姿态,与之前丹麦首相弗雷德里克森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强硬言论形成了鲜明对比。

事情要从几天前说起。弗雷德里克森站在联合国大会的讲台上,直接将矛头指向中国,指责中国“援助俄罗斯”,要求中国为俄乌冲突“负责”,承担“政治后果”。

不仅如此,她还呼吁欧洲“不能再对华天真”,要警惕对中国“依赖太深”。这一番言论,可谓是火药味十足,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弗雷德里克森此番言论,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有人分析,这不过是迎合欧美对华强硬论调,试图在国际政治中刷存在感,博取政治资本。

毕竟,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丹麦始终站在美国一边,积极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援助,甚至还提出了允许乌克兰使用西方导弹打击俄罗斯腹地的危险想法。

当然,也有人认为,弗雷德里克森此举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将自身在俄乌冲突等问题上的政策失误归咎于中国。

毕竟,作为一个小国,丹麦在国际政治中的回旋余地有限,只能选择依附于美国,充当其“马前卒”。

但无论如何,弗雷德里克森对华强硬态度由来已久。

早在新冠疫情期间,她就曾以“言论自由”为由,纵容丹麦媒体对中国的新冠防疫政策进行肆意抹黑,引发中方强烈不满。如今,她再次将矛头指向中国,显然是没安好心。

然而,中国并没有选择以牙还牙,而是展现出了大国风范。王毅外长在会见拉斯穆森时,首先祝贺丹麦当选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释放出友好的信号。

随后,他宣布对丹麦实施免签政策,以实际行动表明中国对发展中丹关系的诚意。

王毅的这一招,可谓是四两拨千斤。

一方面,免签政策带来的实际利益,让丹麦无法拒绝。毕竟,对于一个高度依赖对外贸易的国家来说,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王毅友好的姿态和合作的诚意,也让丹麦方面感受到了中国的善意,化解了之前的紧张气氛。

拉斯穆森在会见王毅后的态度转变,也证明了这一点。他表示,丹麦的发展离不开自由贸易,将继续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他还表示,希望欧洲和中国能够找到妥善处理贸易摩擦的办法。这与之前弗雷德里克森的强硬表态,形成了鲜明对比。

丹麦的摇摆:欧洲对华政策的缩影?丹麦对华态度的转变,看似突然,实则是当前欧洲对华政策的一个缩影,反映出欧洲内部对华态度的分歧和摇摆。一方面,欧洲与中国经济联系紧密,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在经贸领域存在着广泛的合作空间。

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欧洲国家更加需要与中国加强合作,以应对挑战。另一方面,美国不断向欧洲施压,试图拉拢欧洲共同对抗中国。俄乌冲突的爆发,更是加剧了欧洲的安全焦虑,部分国家将中国视为“潜在威胁”,对华政策日趋强硬。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国家不得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这使得欧洲对华政策充满了矛盾和摇摆。一方面,他们希望维护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关系,不愿追随美国对华“脱钩”政策。

另一方面,迫于美国的压力和北约内部的“政治正确”,他们在一些议题上不得不采取对华强硬立场。

丹麦便是如此。作为一个传统的小国,丹麦在外交政策上一直奉行实用主义原则,即尽可能地维护自身利益。

因此,在对华政策上,丹麦也一直试图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既不想得罪美国,也不想失去中国市场。

然而,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这种“骑墙”策略已经越来越难以维持。美国不断向欧洲施压,要求其在对华问题上选边站队。

而中国也不再是过去那个“韬光养晦”的中国,在维护自身核心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做出任何妥协。

在这种情况下,丹麦最终选择了“站队”美国,这从弗雷德里克森在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中便可见一斑。

然而,丹麦政府显然也意识到,与中国“闹翻”并不符合自身的利益。因此,在王毅外长释放善意后,丹麦方面立刻调整了态度,试图缓和与中国的关系。

这表明,欧洲国家在对华政策上,仍然充满着犹豫和摇摆。他们既不愿意放弃与中国的合作,也不愿意得罪美国。

这种“骑墙”策略,在短期内或许可以维持,但从长远来看,必将损害欧洲自身的利益。迷雾重重:欧洲对华政策的未来走向

丹麦外交大臣态度的急转弯,也为欧洲对华政策蒙上了一层迷雾。欧洲内部,对华态度并非铁板一块。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主张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与中国保持对话合作。

而以波兰、立陶宛为代表的中东欧国家,则对中国抱有更深的疑虑,甚至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这种分歧,既源于历史文化、地缘政治等因素,也与美国因素密不可分。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试图拉拢欧洲,共同对抗中国。

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更是采取了一系列单边主义措施,对欧洲国家施加巨大压力,迫使其在对华问题上选边站队。俄乌冲突的爆发,进一步加剧了欧洲内部的分裂。一些国家认为,中国在俄乌冲突中“支持俄罗斯”,对欧洲安全构成威胁,因此主张对华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

而另一些国家则认为,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始终保持着中立立场,并为推动政治解决危机发挥了积极作用。这种分歧,使得欧洲难以形成统一的对华政策,在对华问题上摇摆不定。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的“去风险化”对华政策,便是这种摇摆心态的体现。一方面,欧盟希望减少对中国的依赖,降低在关键领域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另一方面,欧盟也意识到,中国是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完全“脱钩”不符合欧洲利益。

然而,这种“既要又要”的策略,在实践中却难以落地。欧洲内部,对于如何定义“风险”,如何实现“去风险化”,并没有形成共识。

一些国家试图将“去风险化”与“脱钩”画等号,企图借此机会打压中国企业,遏制中国发展。而另一些国家则担心,“去风险化”会损害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关系,最终损害欧洲自身利益。

这种摇摆不定的对华政策,不仅损害了欧洲自身的利益,也为中欧关系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拨开迷雾:中欧合作,共赢之道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欧洲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中欧之间,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在经贸领域,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在贸易、投资、技术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中欧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数字经济等领域拥有广泛共识,可以携手应对挑战。

当然,中欧之间也存在一些分歧和摩擦。但这些分歧和摩擦,可以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关键在于,双方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则,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避免误解和误判。对于欧洲国家来说,制定对华政策,需要保持独立自主,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不是盲目追随美国,充当美国的“马前卒”。

“对话合作,才是解决分歧的最佳途径”。正如王毅外长所说,中欧之间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多于分歧。

只要双方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免签政策,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它传递出一个积极信号:中国始终愿意与欧洲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而欧洲,也应该抓住机遇,做出明智选择,为中欧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未来,中欧关系将走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0

何仪聊巨大的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