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是时代淘汰的结果

李凤先看历史 2023-05-12 16:52:31

一个时代的体制必然要符合这个时代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明朝的八股取士表现出了一种双重性。从理想主义的观点来看,这固然是一种文化上的比拼,但是这种刻板、一成不变的做法,也会给某些人以歪门邪道取胜的机会。

有些人利用金钱和权势拉拢了一些势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有才华的人越来越少,这个世界的发展自然会越来越慢。再加上很多有才华有抱负的人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当他们的爱国之心被压抑的时候,他们就会变得非常叛逆,再加上那些穷困潦倒的平民,他们就会造反,这就给王朝和政治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随着种种社会问题的出现,科举制度的僵硬暴露出来,政治纪律的普遍腐朽,科场案的频发,这才让人们把目光投向了考场的秩序。而对沿用百余年之久的选官体制,则在明、清两代,进行了更为深刻的反思与学习。清朝的某些知识分子,根据八股文引起的社会动荡和不良案件,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强烈的批判,这番话已经说明了文人对八股文的批判。

从对官员的选择来看,清朝延续了明代的制度,明代频繁发生的各种社会矛盾,使原本的清廉之风荡然无存。这种死板而又充满了缺陷的科举,一直持续到了清朝,而且这种缺陷也越来越多。在封建独裁制度中,人才是一个重要的变数,而官员的选择又将对整个社会的政治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随着西方国家的兴起,民间的军工工业迅速发展,自然科学和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政府对人才的选择已经不满足于现行的标准。清代末年,由于国家的危亡,社会陷入了一种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的状态,可以用“内忧外患”来形容。在这样一个比较紧急和复杂的历史环境下,各类战斗频繁发生,我们的国家意识也逐渐被唤醒。一批又一批的优秀知识分子,在寻找新的道路的同时,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了科举制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在充满着巨大危险的清末,严谨而又死板的科举制度,不仅不能甄别出具有创造性的政治人才,反而将具有革命精神的先进先驱们远远排斥于政治核心,从而难以施展才华。

1 阅读:3
评论列表
  • 2023-06-28 10:38

    探头喔同咯咯

李凤先看历史

简介:分享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