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城邦,长期以来是一个以农民为主的农业国家。普通公民以他们对农业生产的高昂热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但使农业经济成为罗马社会的主要支持,还帮助罗马征服了整个地中海世界。
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这个由公民辛勤努力建立起来的强大国家,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反而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悲伤。
这是因为,罗马政府实施了一些不妥当的政策,如土地分配政策和土地自由买卖政策,在罗马与其他民族的斗争过程中,农民问题开始显现。弱势的贫困小农因为不断受到威逼利诱、巧取豪夺,而纷纷失去土地,陷入破产,可少数统治阶层,如贵族和军事将领,却借此机会攫取了巨额财富。
一、罗马帝国农业和农民问题的产生1.帝国农业
罗马帝国疆域辽阔,领土面积最大时北达不列颠,南至非洲,西临大西洋,东抵叙利亚。帝国共有32个行省,这些行省之间同亚平宁半岛的商业贸易,除了部分奢侈品外,主要是大量的农产品。
图片来自网络
农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得帝国免于饥荒的困扰。
此外,农业不仅是古罗马财富的主要来源,还是各民族文化和生活的基础。古罗马的许多节日都与农业密切相关,如春神节和酒神节等。从这些风俗中,我们可以很容易感受到农业其实是深深扎根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的,并且罗马人以自己是农业民族为荣。从老加图到维吉尔和后来的古罗马作家们,都将纯朴的农业社会视为罗马的黄金时代。
大地产和小规模农地的经营为人们提供了工作机会,同时也给贫困人口提供了食物救济。由于各行省气候差异较大,因而生产的农产品种类丰富多样,包括粮食、葡萄、橄榄和无花果等。这些农产品成为了帝国各行省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绝大多数行省居民都依靠本地生产的农产品来维持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
不仅如此,行省居民生产的粮食还要供应给帝都和驻扎在行省的帝国军队使用。
2.农民问题
罗马帝国的农民问题是在罗马对外扩张过程中产生的。古代罗马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罗慕洛斯在建立罗马城邦之初,将土地按照两尤格为一份进行划分,平均分配给居民中的成年男子,作为他们的世袭产业,即世袭地。
这种平均地权政策使得大量地位平等的自耕农在城邦范围内得以形成。然而,这种均地政策与公民的平等地位很快就消失了,这便是农民失地问题。
这一问题是罗马政府实行的“重贵族轻农民”的不合理公地分配政策所导致的严重后果,目的仅仅是为了以牺牲农民和小土地所有者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罗马权贵的需求。
图片来自网络
罗马建国后,罗马人走上了突破异族包围,向外寻找生存空间的道路。特别是在贵族统治的共和国建立之后,共和政府更加积极地奉行对外扩张的侵略政策。
在此过程中,所有被征服地区的土地都被纳入了一个统一国家的名下,罗马城之外的所有城市、王国和部落都成为了它的同盟或臣属。罗马的传统做法是从被征服城市中夺取或占领其土地的三分之一,归罗马人民所有,这就是“罗马人民的土地”或“公共土地”。
对于这些土地,罗马主要采取了三种处置方式。
其中一种方式是将土地作为公地,保留给公众使用。然而,实际上这些供公众使用的土地中,大部分被私人占有。据研究,这种占有最初只是一种事实,没有法律保障,国家有权随时收回,因此也可能无须缴纳租税。
图片来自网络
但可以肯定的是,占有者主要为元老贵族和国家长官,他们正是国家权力的掌控者,因此他们绝不会轻易颁布法令将这些土地收归国有。
此后,权贵雇用大量战俘奴隶为他们耕种土地,几代人传承下来,土地的使用者逐渐自然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与此同时,为了扩大他们自己的地产,贵族采取各种手段加速兼并小农的土地。
这些贵族和富人通常不依据法律,而是采用暴力或利用手中的职权抢占农民的土地,或任由牲畜肆意破坏农民的土地,农民中的那些孤儿寡母、身体残疾者或丈夫外出的妇女因此更容易受到欺侮。
图片来自网络
于是土地逐渐被权贵集中,农民失地的问题由此产生,其结果就是罗马显贵大量占用公有地,同时兼并小农土地,导致大土地所有制迅速增长。
事实证明,大地产的发展过程同时也就是小农失地的过程。
土地是农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当农民失去了土地,他们的生活保障也随之消失,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根本所在。
另一方面,统治阶级除了利用手中的权力大量侵占自耕农的土地外,还将沉重的税负压在他们的肩上。很快,这些农民陷入了贫困之中,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农民问题。
奥古斯都(屋大维)
二、农民问题恶化的条件1.政治条件
和共和国时期的民主政体根本不同的是,罗马帝国实行君主统治。
从公元前27年奥古斯都统治时期到公元3世纪末的帝政时期,帝国中最显著的现象是官僚机构逐渐发展,元老被排除于政务工作之外,而政务工作则集中于皇帝之手。
这种变化使得皇帝掌握了国家的全部资源,只有他一人有权处理罗马帝国的收入和安排支出。罗马皇帝可以集中管理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征收,罗马国家田产的经营,而元老院仅保留其对辖区内各个城市缴税的管理权。
事实上,正是由于皇帝大权独揽、任意专行,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变得更加困难。实际情况往往是皇帝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地使用国家资源,以赢得民众的欢心。
影视作品中的罗马帝国
即使在粮食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他们也会优先保证首都居民的奢侈生活。
由于皇帝对某些高级官吏、元老或曾努力取悦他们的奴隶的偏爱,他们将大量的土地、财富和其他特权赠与这些人。
通常情况下,一个专制君主的突发奇想和感情好恶就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皇帝的铺张浪费及其朝臣的贪污腐化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历代帝王的这种“一贯”做法,导致了社会财富和权利义务分配的日益不均——大地产日益发展,而贫者愈贫,富者愈富。于是,权贵们锦衣玉食,日益腐化;普通民众则衣不裹体、食不饱腹,愈发穷困。
图片来自网络
2.经济条件
纵观古罗马历史,我们不能否认共和末年到帝国初期,是罗马历史上的经济繁荣时期,尤其是当屋大维被尊为奥古斯都,推动建立元首政体后,整个古罗马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更加迅速。
与此同时,国内动荡渐渐平息,社会趋于稳定,交通建设也更加完善,这也让因战火一度遭到毁灭性打击的众多行省,都慢慢恢复了,各地经济也迅速发展起来。
除了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的发达以及城市的繁荣外,罗马农业也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小农经济纷纷破产,奴隶制大庄园经济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
在战争期间,奴隶制虽然成为了罗马文明的基础,并且奴隶制经济在罗马共和国末期和帝国早期发展到了鼎盛,但它又很快地衰落了。
图片来自网络
奴隶制经济因具有先天的缺陷——奴隶制生产成本很高,以及持续不断的奴隶反抗斗争和战后奴隶来源不足等一系列原因,直接导致了奴隶制经济的明显衰落。
我们知道,奴隶制度兴起以后,罗马的奴隶主大都不从事生产,而住在城市里过着悠闲的生活。当奴隶主们发现奴隶供应不足,大量土地荒芜无人耕种后,他们便开始千方百计寻求新的剥削方式——这便是隶农制的兴起。
公元1世纪开始,隶农制迅速在亚平宁半岛盛行起来,许多行省地区也有了同样的现象,但是随着租佃制的流行,这些隶农的生存条件进一步恶化,他们不仅丧失了土地,还要承受沉重的赋税负担和苛刻的地租剥削。
图拉真
3.军事条件
在经过图拉真王朝短暂的安宁和繁荣之后,从马尔库斯·奥雷留斯朝代起,罗马帝国就被迫进入了武力专制和随后的军事混战时期,此后罗马帝国所遭遇的危机在不断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安全的维持就需要一支日益庞大的军队,而庞大军队的维持对纳税者来说就意味着一场巨大的灾难。
事实证明,在罗马帝国时期,随着奴隶制经济的衰落、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官僚机构的膨胀和帝国军事负担的加重,农民的生存环境更加艰难,农民问题进一步恶化了。
三、负担过重的农民生活在沉重的赋税负担和残酷的地租剥削压迫下,农民生活在极端的贫困之中。如果仅从经济的角度来衡量的话,自由出身的劳动者的地位,与奴隶和被释的奴隶相比,显得更不稳定。
图片来自网络
因为他们很少有机会获得富人的捐赠和支持。奴隶还可得到主人的信任,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训练,但自由劳动者却得不到这种信任,也不能从主人那里获得资金来经营小店铺。
大多数农民每户耕种的土地数一般为5-10尤格。靠这点土地维持整个家庭的生活,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即使碰上丰收之年,农民收获的粮食也绝大部分都交了租税,剩下的很难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只得经营副业。
饲养猪、牛、羊等成了农民经常经营的副业,因为牲畜可以养在土地上,并且可以增加这些土地的收入。
在帝国晚期,罗马大多数自耕农由于生存压力而纷纷破产沦为了隶农,他们生活贫困,随着社会危机的深化,隶农的地位急剧下降,普通自由民的奴隶化过程也在加速。
图片来自网络
一方面,大土地所有者通过发放高利贷,兼并小农土地和剥夺其人身自由;另一方面帝国政府还通过一系列法律,将隶农固定在某一土地上。
法令虽然承认隶农是自由人,但却把他们固定在主人的土地上,不能自由离开,如果逃跑则要受到如同奴隶一样的处分。由此可以看出隶农其实上,已经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奴隶。
四、农民问题的影响农民问题持续恶化导致农民生活陷入困境,他们的生活越来越贫困,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从而对农业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农民的贫困和恶劣生活状况对罗马商业、城市发展以及罗马帝国都产生了严重影响。
斯巴达克起义
毫无疑问,在农业社会中,大部分人口为农民,而土地是政府和人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通常,在一个以土地为基础的封闭农业社会中,国家税收主要由农民承担,国家的安定和统治的稳固依赖于土地分配的平均性。这样可以维持一个强大的自耕农队伍,为国家税收提供支持。
可事实上,当时罗马日益加重的等级制度,已经宣告了均地政策与农民获得平等对待是不可能的,很显然国家政体与小农经济发展制度,已经背道而驰,随着日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这种不平等还会更加严重。
不仅如此,不堪重负的农民反抗斗争也愈发频繁与激烈,长期的、反复的、绵延不断的巴高达运动就是一场典型的农民反抗运动。
君士坦丁堡沦陷画作
显然农民运动不仅不能创造新的生产力,而且他们的反抗壮大了反对罗马帝国的力量。这是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当绝大多数罗马帝国治下的民众,都坚决地想要抛弃一个帝国的时候,这个帝国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历史的规律。
总之,罗马帝国时期农民问题的恶化,对农业和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并且对罗马帝国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致命的伤害。
公元4、5世纪的蛮族入侵之所以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帝国境内的农民和其他被压迫阶级都在反抗帝国政府的统治,从而给予了入侵者以直接或间接的帮助,在内忧外患夹击下,帝国只能分崩离析。
图片来自网络
五、带来的启示罗马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农民问题是农业社会中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农业国家只能通过实施合理的法规或管理措施,采取适当的策略来妥善解决农民问题并化解风险,而后世的统治者更应从罗马农民问题中,吸取经验教训。
首先,从罗马社会发展来看,陈腐老旧的小农经济势必会被商品货币经济所代替。但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罗马统治集团只重眼前利益,忽略了国家长远的利益,对农民经济地位的变化听之任之,既不遏止土地兼并和社会贫富分化,也不引导农民适应新的形势,而是只顾发财,追求享乐,这些都足以表现出统治阶级政治上的短见和无能。
图片来自网络
此外,小农经济被奴隶制大田庄所代替,这也是罗马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就如何解决破产农民出路问题,罗马统治集团却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由于对农民破产的社会后果估计不足,企图通过发放免费救济粮的办法来解决破产农民问题,这完全是饮鸩止渴。
其次,小农生产经济主导地位被奴隶劳动所代替,这是罗马奴隶制迅速发展的必然后果。但关键问题是,小农被排挤出农业生产领域之后,统治阶级应积极创造并提供给小农应有的产业,使小农有业可为,在逐渐适应新工作中消除农民失地的内心痛苦,让他们从失地打击中恢复过来。
图片来自网络
但在这方面,罗马统治集团却完全忽略了,致使失地破产农民走向消极和极端。
最后,就罗马帝国而言,罗马统治集团和其奴隶主统治阶级,采取的所有政策的目的只是要增进社会的物质依存关系,促进奴隶社会的发展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这种阶级利益决定了它所采取的解决农民问题的方针、原则等,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最大限度地为自身谋取利益,明显有失公正公平,并且严重违反当时社会文化中普遍的道德原则。
图片来自网络
当代著名的政治哲学家罗尔斯曾表示:“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是社会治理最重要的道德原则”,无论是社会的存在与和谐发展,还是社会的良性运行,都离不开社会公正。
可罗马帝国却无视这一重要原则,采取了过分偏向于贵族、城市流氓无产者的不当策略,从而加剧了农民问题,给其统治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加速了罗马帝国的崩塌。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是押韵。”我国也是农业大国,因此我们更应当以史为鉴,有效汲取罗马失败的经验,认真思考总结,坚决不开历史倒车。
参考文献:
[1] 李英.试论罗马帝国的农民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 2007(03).
[2] 杨俊明,李英.罗马帝国晚期农民生存状况之考察[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2)
[3] 腾尼·弗兰克.《罗马经济史》.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
[4]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