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知恩图报的人,父母的教育没有错,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美德,但我们也听过这么一句话:“人善被人欺”,所以说,做人做事要懂得一个“度”字。
“好事做尽,必有祸殃”,这三件好事不能做尽,否则就会有祸患。
一、帮助他人,不能忽视对方感受帮助别人是好的,但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无视别人的感受和情绪,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要注意一下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分寸,如果没有把握好,很可能会从“我帮你”变成“爱管闲事”。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曾经有位年轻人发现自己的邻居是一位很孤单的老人家,年轻人基本没有见有儿女来家里看望过这位老人。
老人虽然腿脚便利,但是年纪大了不免会发生意外,年轻人经常见老人一个人进进出出,很孤单,他想,是不是这个老人跟家人之间的关系不好?或者他的儿女们就是没有孝心,所以不来看望老人。那天,年轻人带着水果敲响了老人家的大门,他想去了解了解情况,看看老人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老人告诉年轻人自己很好,自己一个人生活的也非常舒适,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老人向年轻人的好意表达了谢意。
热心的年轻人回到家,仔细回想了下刚才老人说的话,年轻人觉得老人是怕给他添麻烦,所以不告诉自己实情。就这样,年轻人每天晚上按时敲响老人家的门,他要去陪老人家聊天,一次两次还好,次数一多,老人也有点不舒适,那天,老人特意把年轻人叫到自己家,他直白告诉年轻人,他这样的做法实属打扰到他了。
见年轻人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老人解释道:自己本身就是喜欢独来独往,年纪大了,也想有个安静的生活环境,所以是他不让子女来看自己的,他和子女们的关系很好,子女也很尊重他的生活方式。经过老人的解释,年轻人才发现是自己打搅到老人家了。老人家知道他一片好心,自然也没有责怪他。
二、帮助他人,不能没有底线热心帮助别人体现了我们的高素养,但是,在帮助他人的时候,我们不能没有底线。社会复杂,人心叵测,很多人会利用别人的善心,利用别人的爱心去做一些背刺你、诬陷你、损害你名声利益的事儿,然后又从中拿捏你的弱点向你不断索取。
看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是不是会想到“无良、无德老人故意倚老卖老诬陷帮助他的人”?这种现象在社会上不少见,报道上也有很多,当我们遇到陌生老人受伤时,要不要去扶他呢?如果扶起来又诬陷了我怎么办?答案是肯定的,老人受伤自然要扶,帮助弱者是我们应该做的,但是在帮助老人的时候,也要给自己留一份证据,避免事后遭到诬陷。
三、帮助别人,不要做讨好者帮助别人是有条件的帮助,不能一味的无私付出,你的好心付出或许最后到了别人嘴里就成了“老好人”、“讨好者”。小编曾经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上学时,小编的一个朋友不怎么喜欢吃鸡蛋,为了不浪费,他每天都把自己的鸡蛋给了另一个室友,久而久之,室友就觉得朋友每天给他鸡蛋是理所应当的事儿。
结果有一天朋友因为上课匆忙,没有买早餐,也没有买鸡蛋,事后,他的这一举动遭到室友的责怪,室友用一种理所应当的语气质问他:“你今天怎么没有给我鸡蛋?我还饿着呢!”朋友的热情被别人当成了理所当然,其实这种现象在社会上很常见,他不但会让别人对自己的友好帮助产生依赖感,也会为我们自己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综合以上三点,大家在帮助别人,做好事的同时,也要拿捏好其中的尺度,不然你的善良会变成对方伤害你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