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晚10点左右,在上海卢浦大桥发生了一起跳桥悲剧。跳桥者是一位17岁某职校学生,当场死亡。他的妈妈当时正驾车载男生行驶至高架桥上,据男孩的妈妈称,儿子因在校与同学发生矛盾,遭妈妈批评后跳桥。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一辆汽车停在车流中,男生突然冲出车门,穿过车流跑到桥边,几乎毫不犹豫地跨过围栏,纵身跳下大桥。
妈妈来不及抓住他,眼睁睁看着孩子坠落桥下,她跪地痛哭,无助地拍打着地面,然而一切于事无补,17岁的生命就此离开了这个世界。
时间无法倒退,现实无法假设,我们也不忍心对这名悲恸的母亲加以苛责,失去孩子已是对她最大的惩罚,这个枷锁会扼住她一辈子。
但我还是忍不住叹惋,如果妈妈当时能够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能够体察孩子情绪的变化,少与孩子争执一句,多关注孩子情绪一分,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情绪是有成本的,当愤怒来临时,失控的情绪甚至是会“杀人”的。
情绪失控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控制不好自己情绪的家长有网友说:“我就一句话,这妈为什么要在大马路停车?”
这个问题,细思极恐。
这位妈妈没有把车停在应急车道,反而把车停在川流不息的大桥中央,这种行为肯定是违章,而且对其它来往车辆造成影响。并且随意下车,也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人身安全危险。
不难看出,这位妈妈处理问题时,情绪一上来,什么都不管不顾了,连人身安危也不在乎了。
而男孩突然打开车门,不顾路上来往车辆,跑向桥边,翻身跳桥。看似冲动的行为,实则和妈妈处理问题的方式如出一辙,都是情绪失控的表现。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情绪失控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控制不好自己情绪的父母。长年累月,十几年的耳濡目染,孩子早已从无法控制情绪的妈妈那里学会同样的情绪处理模式,这是一种特别可怕的“遗传”。
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是父母的投影。被极端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很难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他们的人生中,缺乏一个好榜样,没有人教他们学会如何控制情绪,如何积极地解决问题。
父母的情绪失控,对孩子的伤害是不可磨灭的台湾影片《VR还原家庭暴力:失控的游戏》里,就用VR的第一视角,讲述了孩子面对失控的家长时,有多恐惧。
孩子因为拿玩具枪「射击」玩具小人,在一旁的父亲开始追着孩子大声责骂,一边追一边扬言要揍孩子。
随后母亲加入了父亲的行列,把孩子逼到了餐厅的一角,嘴里说着让孩子不要跑。
而后孩子挣脱了父母的“包围”,再次被父母逼到了沙发旁,妈妈还在旁边一直说:“妈妈讨厌你。”
最后,母亲甚至对孩子嘶吼道:“你给我站住!你为什么害怕爸爸妈妈,爸爸妈妈那么恐怖吗?”
在整个过程中,父母二人的情绪越来越暴躁,表情越来越狰狞,从责骂,到嘶吼,再到摔东西,一步步把孩子逼到了角落,最后孩子逃无可逃。
影片的最后,小男孩摘下VR眼镜,独自站在阳台上,低下了头……这部影片也被称为“失控的游戏”,但失控的不是孩子的游戏,是父母的情绪,才引发了这这场穷追猛打的“家庭暴力”。
本该与孩子最亲密的人,此刻,反而成了被「负面情绪」控制的「怪兽」,对孩子穷追猛打。
他们从没想过,在孩子的视角里,父母情绪失控的画面竟是这么狰狞、恐怖;他们从不知道,在孩子的世界里,情绪失控,也是一种暴力。
拿破仑说:“能控制好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直到见过那些被情绪拽入人生深渊的孩子,我们才会确切明白。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处理情绪?罗伯·怀特说过: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是反过来控制情绪。无论当时的情况有多糟糕,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去支配自己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可见,情绪管理是多么的重要。
作为父母,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是必修课,也是我们能给孩子的珍贵礼物。
那么,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处理情绪呢?
1、首先,父母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很多情绪化的父母,往往是把自己消化不了的情绪垃圾,丢给孩子。孩子小,他更接受不了,于是就会发生极端情况。
情绪稳定的父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一个容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效仿的最直接榜样,父母如果情绪越稳定,孩子也会逐渐成长为一个拥有稳定情绪的人。还有,父母遇到到问题后的处理方式,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模仿学习。
如果父母遇到问题就逃避,结果孩子长大后,遇到问题和困难也选择逃避,以至于屡屡找不到工作。因为一遇到困难,他只会用逃避这么一种方式。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这本书指出,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即使再优秀的父母也有犯错的时候,而父母最常范的错误,就是不能在恰当的时候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而优质的父母,不应该在“情绪”上消耗太多精力,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父母不可能时时刻刻都能保持情绪的平稳,有时也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也会冲孩子发火。但事后父母一定要去和孩子道歉,向孩子说明生气的原因,并征得孩子的原谅。
在《爸爸去哪儿5》的一期节目中,陈小春带着儿子刚刚从海里玩了回来,Jasper走错了路,陈小春就很烦躁的一遍一遍的给儿子指路,陈小春在前面走的很快,Jasper就在后面跟着,走得很慢,陈小春都已经到房子门口了,Jasper还慢悠悠的走着,陈小春突然喊了一句:“快点!”,Jasper看见发脾气的爸爸有一点害怕,还问爸爸:“你怎么了?”,陈小春:“我应该问你吧”,Jasper:“你能不能不要生气”,陈小春没听清,Jasper就将自己手里的喇叭放开大喊:“你可不可以不要生气”。
最后陈小春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当场就和Jasper道歉,并平复下心情后,拉着Jasper一起走。
父母在情绪失控后,会发现自己态度不对,及时向孩子道歉,并征得孩子的原谅,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同时也会让孩子知道,做错事并不可怕,但是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弥补自己的过失。
2、帮助孩子认识情绪
很多时候,家长对于孩子的负面情绪有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孩子有负面情绪就是坏性格,就是对自己的挑战,同时,也提示自己作为父母的失败,所以他们常常应对不了孩子的负面情绪,或者想象灭火一样赶紧把孩子的负面情绪扑灭,这样做的后果往往就是孩子的情绪被压制住了,刚开始还没什么,但久而久之,负面情绪积累得越来越多,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爆发,而爆发的杀伤力是不可估计的。
发展心理学博士陈忻老师在《养育的选择》一书中提到:情绪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不会因为你不喜欢它就消失了;情绪还是一种主观的体验,我们只能体验它,疏导它,而不是想把它压制住就能压制住的。
所以,与其压抑、否认孩子的情绪,不如鼓励、帮助孩子认识情绪。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可以通过给情绪命名、读绘本、做游戏等方法,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帮助孩子认识情绪,让孩子知道有这些情绪并不糟糕,因为它是可以改变的,关键是如何对待情绪。
3、认同孩子的情绪
认同孩子的感受,不仅仅是接纳孩子的感受,还能让孩子感觉到情绪的合理性。
比如孩子因为打针而哭泣,家长可以跟孩子说:“我知道你打着会疼,你害怕打针,所以你才会哭。”
再比如,当孩子和别人争抢玩具没抢到而哭泣,可以告诉孩子:“我知道你也想要那个玩具,但你没有抢到,所以你难过。”
认同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感受,让你和孩子之间建立联结,让孩子明白你是理解他的,这时他只专注处理自己的感受即可,不必还要忙于处理来自父母的雪上加霜。
4、引导孩子合理表达情绪
父母虽然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感受,但不代表着无规则地接受孩子的行为。父母要告诉孩子,情绪虽然没有错,但行为不恰当,也是不被接受的,引导孩子寻找恰当的表达情绪的方法。
之前看过国外一个很火的视频:孩子因为父亲开了个过分的玩笑而生气,父亲首先为孩子解释生气是正常的,不需要压抑情绪。
视频中的女儿非常愤怒和伤心, 爸爸没有斥责、打骂,而是蹲下来告诉她,父亲教孩子接纳并尊重情绪,学会放手。
接着让孩子明白,即使有这些负面情绪,爸爸妈妈还是深爱你的,并保护你的。
整个过程中,父亲语气一直是温和平静的,给闹情绪中的孩子营造了一个安全放松的氛围,相信通过父亲这短短1分多钟的疏导,孩子可以很快回到开心快乐的状态。
情绪没有好坏对错之分,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时,家长要做到不是逃避,而是要指导孩子学会管理情绪,做出恰当的行为,不让不良情绪成为健康成长的绊脚石。
5、通过解决问题来疏导孩子的情绪
孩子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很多时候是遇到问题,却不知道如何解决引起的。
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启发孩子思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让情绪有一个出口。
比如孩子正在玩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抢走了,他很生气,就打了抢走他玩具的小朋友。这时爸爸妈妈不妨蹲下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知道你很生气,因为你心爱的玩具被XX抢走了,换做我我也很生气,但是你动手打他就不对了,你可以想一想还有其他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通过这样的对话,来引导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情绪也会慢慢地得到释放。长此以往,孩子就学会了正确表达和管理情绪,这对他将来的人生将会产生很大的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