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焕:浅议对冰雪画矾墨艺术语言的理解和探究

翰墨抒情 2023-12-25 14:26:10

编者按:

纵观中国绘画艺术史,艺术理论在历朝历代均有涉猎。譬如南齐谢赫的《六法论》,唐王维的《山水诀》,北宋郭熙、郭思的《林泉高致》等,不胜枚举,无不成为后来者的“密宗要诀”,珍爱有加,且终生受益。这些艺术理论著作,有的是总结前人心法,有的归纳自我感悟,有的展望未来沿承,各有特色。

一个画派的形成和发展,亦然离不开艺术理论的支撑。理论是经验的总结,更是前行的指路明灯。如若缺少理论,必将沦为一味模仿、缺乏创新的精神空洞者,发展和沿承必不会久长,很快将会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鉴于此,冰雪画艺术研究会和冰雪画派美术馆特组织本次理论研讨活动,为画派内的各位同仁提供一个讲述艺术心得和经验总结的平台和窗口,借以提升画派的整体理论水平,为画派后来者提供一批高质量可供借鉴的文献资料,这也是画派今后能长足发展、不断代沿承的保证。活动自开始征稿以来,得到了各位同仁的积极响应,陆续提交多篇较高质量的艺术心得和总结性文章,自2023年11月27日起,将在各大网络平台分期推出,以供大家交流、学习、研讨和修正。

刘丽焕    丹叶吟风68x68cm   2021年

浅议对冰雪画矾墨艺术语言的理解和探究

刘丽焕

     2023年10月27日冰雪画派黄山美术馆正式开馆暨第七届冰雪画展已圆满结束。本文内容主旨原本是欲在会上5分钟研讨进行阐述的,因时间关系未能完成。今天借冰雪画会和冰雪画派美术馆提供的讲述艺术心得和经验的平台与冰雪画派同道们一起研讨。虽然不是会议现场但我依然要向恩师于志学先生致敬(鞠躬);向几十年如一日为画派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卢平秘书长与姜伟奇主任致敬(鞠躬);并向辛勤组织者之一的刘东方馆长和所有画派同仁们道以最诚挚的问候。

刘丽焕   家园     68x68cm   2019年

刘丽焕   消融   2019年   136x68 cm

我是北国黑土地嫩江土生土长的娃。2019年走进第15期冰雪画会举办的高研班,是我至今做得最值得又正确的事情。恩师于志学先生今90岁,我45岁,相差近半个世纪的年龄差。然在恩师所提的"三元绘画"课题和矾墨艺术语言表达上并没有丝毫违和感;一方面,缘于我多年的专业训练和艺术感悟,另一方面得益于老师的教诲和启迪,让“继承不是重复,一切在于创造"的教学理念念念不忘。现在从三方面,谈谈我对冰雪画矾墨艺术语言的理解和探究。

刘丽焕  逍遥游68x54cm    2021年

刘丽焕  逐波  68x68cm   2019年

一、立足传统发挥矾墨优势与个性

矾墨画是于志学老师以矾墨作为调剂来描绘冰雪题材的绘画样式专用名称。于老师说过这种矾墨语言,是在“不丧失中国画本质的前提下,通过矾墨技法(雪皴法、泼白法、重叠法、滴白法、排笔法)所创作的表现大自然冰和雪相关题材的绘画语言;于老师又提出冰雪画就是矾墨画的一种,一个分支,因为两者之间基本的语言元素和材质(调剂)是完全相同的,其中的区别就是矾墨画可以把冰雪画的表现题材扩展成所有可用水墨表现的对象。

于志学   1987年  岁月如歌

于志学  1984年   银河

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从第一张冰雪画诞生起,矾墨画就已经存在了。因而用矾墨这种语言表现山水题材,应叫矾墨山水画;表现花鸟题材,应叫矾墨花鸟画,表现人物则应称矾墨冰雪人物画……如此类推,只按题材分下去还有很多,自此与传统水墨画并驾齐驱一同前行,理论上成立,实践上于老师正带领我们冰雪画派弟子共同践行,未来可期。原因是除了于志学先生自创的矾墨技法外,其余的全部都是来自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基础笔法,包括图式,传统书写用笔等等。

于志学   天河  1989年

于志学  1987年   泪滴

黄宾虹先生《论晋人书》中有句话:“晋人书,变方为圆,便隶为形,其法用于画法最灵活,最方便。道咸间,有书家试之以画,无不欣欣然。尤以晋人写经,高手致熟练时,信手写来,便成无上妙品。”黄宾虹非常着意于画家书法的临池参悟,强调书法用笔。《黄宾虹画语录》中还具体说明了运笔方法,“笔有顺有逆,法用循环,起承转。使一笔,由一笔起,积千万笔,乃是一笔。用笔时,腕中之力,应藏于笔之中,切不可露于笔之外。锋要藏不能露,更不能在画中露出气力”。中国画十分讲究“中锋”用笔,因线条具有的力感、质感、圆浑等特点,被习书的人认为是用笔的不二法则。黄宾虹先生总结中锋用笔有两法,“一是剑脊法, 线中间留有一条白痕,两面光,宜画秋树枯木,非下苦功不易得法。一是圆柱法, 线的中间有条黑痕, 两面光,画巨石常用, 画树亦可”。(黄宾虹《画语录》)。于志学老师一再强调绘画的书写性,强调用笔的遒劲有力,力透纸背。力透纸背是用中国画用笔的第二妙处。第一妙处黄宾虹先生概括为能押得住纸。画山能重,画水能轻,画人能活。在学冰雪画的时候,不难发现,传统绘画功底好的,学起冰雪画来就会得心应手,这体现了传统中国画笔墨在矾墨绘画的重要性,于志学先生就特别强调“传统是底座,冰雪是塔尖”,就是告诫大家娴熟运用掌握中国画传统笔法的重要性。

于志学  1987年 光速

于志学  冰非冰  1988年

矾墨画表现题材范围广阔,并且解决了几千年来传统中国画不能直接表现白、表现冰的这一缺憾,这就不得不提到矾墨画的用光。矾墨画以矾作为调剂,它和水墨画的本质是一相通的,水墨能表达的物象矾墨也都可以表达,而水墨力有不逮的物象矾墨同样也可以表达。例如,在表现光这一问题上,由于矾这种物质特点,决定了矾墨画在宣纸上产生了一条矾痕线(矾墨画的生命线)。它的拒墨性很好地保留住了物体的轮廓,这就是于老师论述中常常提到的轮廓光和结构光。这种生命线自然留下的轮廓,景物光感有别于黄宾虹用厚重华姿的重墨,有意制造的光感(意向光),也区别于李可染借由西方绘画代入的逆光效果。矾墨画的光感是自然的,是通过笔与笔之间的穿越和界限产生的视觉效应,即通过画出具有透明物体的冰凌,透过冰凌反应其后面背景及物象的透射光,以及表现江河与海洋的这种波光,都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这独有的生命光线,不论表现任何题材,任何事物,魅力无限,令人叫绝。但这生命线对初学者来讲还有很大难度,如何把握,尚需下一定的苦功。通俗来讲在宣纸可用的前提下,运笔速度十分关键,也就是说在绘画时一定要控制好笔与笔之间的时间差,同时要注意笔法和墨法(矾加墨量的多少)的运用才能产生这样一条生命线。

于志学  冻土    1987年

二、矾墨艺术语言由具象向意象抽象转变

众所周知,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有着很大的区别。西方绘画展现的是单纯的视觉形式艺术,依靠光线、色彩、自然类属焦点透视为主,反映的一种客观存在。中国绘画是意向象表现,是诗、书、画、印集中体现的综合艺术,类属散点透视,注重意境和心灵的表现,强调主观情感表达。于志学先生在《创建中国画的第三审美内涵——用光》中有一段话: “中国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文化底蕴和民族心理等情结造就了中国画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东方和世界上自成体系。千百年来,艺术家们一直孜孜不倦地投身于中国画艺术实践和理论的研究,并且已经形成了以用笔、用墨为核心,代表中国画形式美学特征的第一、第二审美内涵。通过长期对中国画艺术实践的探索和研究,在人们已经公认的用笔、用墨的审美内涵基础上,我发现中国画还有一个未被人们重视和挖掘、可以与中国画用笔、用墨并存的第三审美内涵——中国画用光,并提出“用光——创建中国画第三审美内涵”的学术主张。”于老师通过自身的艺术实践,论证了“光作为中国画一个新的审美形式,是中国画用笔和用墨所无法取代的”,随着冰雪画派画家们对中国画用光领域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愈来愈发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绘画,由于有了光的审美空间的存在,更加大放异彩。

作为一个创造力极强的大艺术家,于老师强调的中国画用光这一美学内涵,因人的感知力认知是有差异性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于志学老师艺术思想极其活跃的时期,他提出了冰雪山水画要走向抽象绘画,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作品从《史前时期》《塞外烟云》到《知白守黑》《月球之旅》《裂变》《银河》《雪非雪》等,都留下了这种探索研究的痕迹,有人说读不懂于老师这样的作品,那是因为不了解于老师的艺术观点。但却提示了我们这些后学者,由于和于老师接触的时间并不长,无论理论认识上还是技法层面都远远不够。我建议不妨先从读懂老师的文集开始,像《大柳树的儿子》《雪原漫笔》《荒原劲草》《我与敖鲁古雅》。其中散文集《荒原劲草》获2014年第六届中国散文最高奖_——冰心散文奖。通过这些文字你会对于老师的个人成长历程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帮助你对他的画作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解读。卢平老师的一本书中,有一段话:“如果有人因为于志学是画家,便认为他的案头肯定摆放最多的是各种画册,那就错了。在他的桌旁和床头几乎都是《人与自然》《奥秘》《大自然探索》《国家地理杂志》这样的科普杂志。”在惊奇之外敬佩之心油然而生。因之中国绘画是诗、书、画、印集中体现的综合艺术,是画家个性思想的外在体现,画家只有具有深厚的学养,广博的学识,才能题材范围广阔,表现形式多样,笔笔生辉。对于于志学老师的艺术主张,有些后学的同道还不是很清楚,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于老师的艺术思想和艺术主张是伟大的,是古今独有的,我们现在等于站在伟大的思想者的肩膀上,运用于老师已经总结验证过的“道”真理,去砥砺前行,我们何其幸运。冰雪画派的画家在领军人的带领下,调动自己的潜质,最终达到一人一品,多样共生,定会把老师正探索的这部分,薪火相传,深入发掘落实,为冰雪画派再填重精。

三、矾墨冰雪画的未来发展

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都追求“人天和合一”,其主张各自不同,但殊途同归,互补互济,相得益彰。这些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矾墨冰雪画自不能脱离这样的轨道,依然要秉持老师“释天道惠泽万法”的理念,不断的在自然中寻找笔墨规律,运用个人理解的不同的艺术语言,通过不同的手法和技艺表达出来;彰显时代意义。其次,继续搞好矾墨冰雪画的教学工作。冰雪画的普及体制外的教学工作做的比较好,但体制内的,各大中小学校这方面的教学力度相对薄弱,而这些校内生源是源源不断的。如何能使叫矾墨冰雪画源远流长,一方面凭借艺者对冷文化的热爱,一方面就应借助教育部门的力量,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矾墨冰雪画课程,使人们从小种下这颗坚毅的冷文化之花的种子,为矾墨冰雪画的传播做到实处。   “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辞弘,志远则旨永。”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理想人格,讲人的风骨和气节,特别关注人文教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作为新时代的艺术工作者,矾墨冰雪画派的一员,有责任和义务创作出有时代感的优秀作品,为矾墨冰雪画的发展和中国梦做出自己的努力。

1 阅读: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