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歌》大结局:一碗炒饼,为什么就让那伟心态爆炸了?

烟花五月 2024-09-23 11:16:48

在大结局之前,那伟的工作室关门了,沈琳的卤味铺开张了。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夫妻两人一个向左、一个向右,迈出了南辕北辙的脚步。

自从搬到燕郊之后,那伟像是泄了气的皮球,突然之间被掏空了身体和灵魂。他开始了天天酗酒、日常买醉的生活。那伟的状态,简直就是外婆死了独生子——没救了。

对于任何人而言,拼搏进取总是很难,躺平摆烂往往无师自通。对于心态爆炸的老公,沈琳给予了足够的包容和理解。她比谁都清楚,那伟需要时间和空间来自我疗伤。

事与愿违的是,沈琳越是包容,那伟越是堕落,最终那伟与家人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而一切的起点竟然是一顿炒饼。

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非常简单——某一天,那伟向母亲提出了想吃炒饼的想法,然而母亲却拒绝了。毕竟,自从沈琳开了卤味摊之后,总有分量把握不准的时候。于是,本着勤俭节约、过紧日子的思路,卖不完的卤味、炖肉就只能那家人自己来消化。

这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那伟却是个以小窥大、阅读理解的高手,经过了他的解读,一顿炒饼就成了关乎家庭地位的特殊存在。

于是,当着沈琳堂哥的面,那伟说了这样一段话,“人性法则就是,你谁往家里头拿钱,谁就是家里的王。我有过,八万十万的有过。往家里面拿钱的时候,那一个个非常听话,那吃的喝的就不用操心。现在完全不一样,大反转,今非昔比。我就挑一个理,我昨天说我想吃炒饼,有吗?就是这地位!我败了、我能认,就是你想吃了炒饼,不一定有。就这么的,我就是想吃个炒饼。”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们实在无法理解,一顿稀松平常的炒饼,居然直接让那伟破防了。

毕竟,炒饼不是山珍海味、满汉全席,苍蝇馆、路边摊,大街小巷再常见不过的美食,那伟若是想吃,他自然可以走街串巷、探店打卡,也可以足不出户、外卖上门,他完全没有必要和老妈争取、与老婆诉苦。

国人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那伟的行为看似不可思议,但是却有着其深刻的内在逻辑。中国人向来信奉饭桌文化,吃什么饭、等什么人,谁先动筷子、谁坐什么位都是有讲究的。

就像是职场一样,在一家人中,吃饭往往是家庭地位的体现。按照那伟的理解,以前的自己想吃什么吃什么、家庭菜单随便点,这就是他的家庭地位。如今,他失了业、落了难,创业失败了、家底赔光了,连至亲都对自己另眼相待。

世风日下、世态炎凉,那伟必然是咽不下这口恶气。在那伟心中,炒饼被赋予了确立家庭地位的重要意义。

因此,炒饼非吃不可。

此时的那伟,从公司高管变成了底层中年,他无法承受着堪比庐山瀑布一样的落差,因此只能用酗酒的方式来麻痹自己。坦率地讲,任何人跌倒了都会犹豫彷徨,都会暗自心伤,都会怨天尤人,但最终多数人会拍拍身上的灰尘、抖擞疲倦的精神,向着未来重新出发。

人生都是这般,心烦了、静一静;摔倒了,缓一缓。

只是,那伟忘记了,自己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他没有踟蹰的时间,唯有负重向前。

在他喝了睡、睡了醒、醒了喝的无限循环里,沈琳每天四点半起床,开车、进货、做卤味,挤车、送娃、坐公交。沈琳在黎明前开启了忙碌的一天,在寒夜里推起了摆摊的餐车。

谁的生活不是一地鸡毛,但是我们都在努力地活着。

和谢美蓝相比,沈琳一半温婉、一半独立,时而柔软、时而坚韧,无论面临怎样的处境,她都宠辱不惊、一笑置之。

沈琳与那伟,步入婚姻的围城已然十载,对彼此的一切都熟稔于心。在那伟执着于一碗炒饼的时候,沈琳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既然一切始于炒饼,那么就一切终于炒饼。燕郊的夜晚,霓虹闪烁、寒气袭人,苦求一顿炒饼而不得的那伟,一度有了自杀的念头。

在命运的路口,那伟转头听到了沈琳的呼喊。两个人在一个小摊前坐下——两份炒饼,加蛋加肠。沈琳用这样的方式唤醒了那伟——他始终是家庭的顶梁柱,无论拿不拿钱。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隆冬时节的燕郊,川流不息的人群,为了生活而奔波的小贩,为了生计而忙碌的众生,谁的人生不是磕磕绊绊、跌跌撞撞,但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

在吃炒饼时,沈琳对那伟说,“从明天开始,你跟我一块出摊,我一个人弄不了。”

我一个人弄不了——沈琳的这句话,朴实却又诚恳。她让创业失败、一事无成的那伟再次感到了被需要的价值。从此以后,那伟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找回了自我治愈的勇气。

那伟这一生,最大的幸运是娶到了沈琳。



0 阅读:26

烟花五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