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文所述,1917年顺利通过的“八六舰队”案预算,结合一战战列巡洋舰使用的经验,日本海军认为有必要调整该舰种数量,因此1918年又通过6500万日元预算的【榛名】、【雾岛】代舰案。
早期战列巡洋舰状态的【榛名】、【雾岛】
1919年6月,日本海军向国会提出新的预算案需求。该案表示,从大正十二年至大正十五年(1923-26)间,「扶桑」级和「伊势」级两级战列舰及「金刚」级战列巡洋舰将舰龄满8年需要转为二线战舰。至大正16年(1927,实际上1926年就改元昭和了)不满8年舰龄的新舰只有战列舰「长门」级和「加贺」4艘及战列巡洋舰「天城」级4艘,因此需要在1920-1927这7年里建造4艘4万吨级战列舰「纪伊」级和4艘4万吨级战列巡洋舰,这样才能保护日本海上安全并对抗美国带来的威胁。
1920年“八八舰队”案计划各舰
除了主力舰更新外,新的购舰案受到航空派影响还提出了12500吨「翔鹤」级航空母舰2艘(注:此「翔鹤」级非二战中第五航空战队的「翔鹤」级而是「凤翔」级的放大版),8000吨级大型巡洋舰4艘,5500吨级巡洋舰8艘,一等驱逐舰22艘,二等驱逐舰10艘、1000吨级大型潜艇28艘及其他辅助舰只若干。另,航空队数量翻倍扩充至17支,其中15支战斗队,2支训练队。
1922年的【长门】,险些成为“八八舰队”唯一硕果
按以上需求舰只数量计算,结合「长门」级战列舰2700万日元和「天城」级2400万日元的预算,加上技术升级、武备研发、人员补充和通货膨胀等因素,实际需要拨款7.6亿日元之多。而实际1919年日本国会批准的全年财政预算才14亿4700万日元,海军的“八八舰队”案就需要全年预算一半,虽然不是一下拨付全款(历时七年),但也可见该案财政需求之巨大。
战巡【天城】双烟囱布局的早期设计
【天城】双烟道合并的梁式造型,尽量减少对舰桥的干扰
时间来到1920年6月,随着日本第43届国会通过了“八八舰队”案的预算申请,如此浩大的海军工程案即将全面铺开,同时也将给日本财政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而当时西方列强也面临着同样的局面,各国扩充军备的同时无不给本国经济带来巨大压力。正因如此,已然成为当时头号强国的美国拉上了英、法、意和日本经过一年多的协商,于1922年签订了《华盛顿海军军备限制条约》,各国海军疯狂的扩张终于被限制住,给各国财政一个喘口气的机会。
十三号战列巡洋舰线图
随着条约的正式实施,“八八舰队”的计划案被终止,计划案内的各舰只有「长门」级两艘建成,「天城」级两艘战巡按条约改造为航空母舰,其中【天城】因在关东大地震中龙骨严重损毁而被迫放弃改造,「加贺」级战列舰要求建造终止立即拆除,但【加贺】号替补【天城】进行航母改造工程而得以保留,「纪伊」级战列舰和「十三号」级战列巡洋舰则全部终止在了图纸上。
1922年入役时的【陆奥】
这其中「长门」级【陆奥】建成下水后按条约也是要被拆除的,但日本方面强烈反对,同时表示【陆奥】的建造费用有日本小学生的捐款,如果被拆除有损国民自信,最终【陆奥】得以建成入役。
其同本级的【长门】,美国「科罗拉多」级三艘,英国「纳尔逊」级两艘,因装备着16英寸舰炮,成为当时全球海军口径最大的七艘军舰,被称为“Big 7”。
美国的三艘BIG7之一BB46【科罗拉多】号
皇家海军的两艘big7【纳尔逊】和【罗德尼】
“八八舰队”计划按中要求满8年的主力舰退出一线主力但仍在役于二线部队,直至服役满三期(一期为8年)再退役。以「长门」级战列舰为例,当时主力舰从开工到服役大概为三年左右,按“八八舰队”计划如果想要做到每年服役一艘新舰,满八舰转入二线,那么当第一艘退役时已经历经二十四年,此时舰队至少保留42艘主力舰。
被改造为航母的「大和」级三号舰【信浓】
这么多的大型军舰是财政和资源都极为贫瘠的日本所无法承受的,也是日本接受海军条约的重要促成条件。虽然期间有1937年重启“八八舰队”提案,但也随着「大和」级三号舰【信浓】改造成航母,四号舰以及巡洋舰【伊吹】的停建,【生驹】、【笠置】、【阿苏】等巡洋舰命名到「云龙」级航母方案而作罢。
酝酿十数载的国之重器发展案终未成行,携“八八舰队”之威,逞四海之强势的愿望,最终智能化成了历史的长河里的一页篇章。
配图那条模型是列克星敦战列巡洋舰最终方案[吃瓜][吃瓜][吃瓜]
[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