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闲接了春闱舞弊案后,第一个找上门的苦主就是奔着林相来的。
不仅如此,林相门客袁宏道还在半路上刺杀苦主,更加坐实了林相杀人灭口的嫌疑。
春闱舞弊案本就是庆帝为了赶林相下台,借着范闲这把刀也是为了让范闲彻底成为孤臣,可谓一箭双雕。
林相非常配合地找到庆帝,主动提出告老还乡,颐养天年。
庆帝和林相两只老狐狸,心眼子加在一起比10086还多。一个深于城府,一个察言观色,彼此都心知肚明对方的打算,只是明面上的戏还是要唱下去,于是两人在范闲面前开始了精彩的表演。
表演结束后,庆帝说林相临走还挖了个大坑。
看懂两个人的对话才明白,这个坑可不简单。
其实庆帝想动宰相的心思,早在很早之前就有了。
范闲从检蔬司戴公公入手,借都察院的手查处贪腐案的时候,庆帝就觉得林相权利过大,手伸得太长。
都察院调查得知,戴公公压榨菜农,导致这些人被逼得卖儿鬻女,甚至家破人亡。就在赖御史要把罪证呈给庆帝时,林相却突然出来阻拦。
理由是戴公公的罪理应由六部审理,不应该越权交给陛下圣裁。
听起来没问题,但是庆帝身为一国之君,想看个奏折都不能如愿,林相未免管得太宽。
其实林相这时候已经预感到庆帝将来要对他下手,故意说出这些话惹怒庆帝,让庆帝心里不舒服。
对庆帝来说,他对权利的热衷已经达到顶点,决不会允许任何人有牵制他的权利。
而让庆帝彻底下定决心的,则是赖御史那次杀疯了的建议。
赖御史认为监察院权利滔天,如此庞大机构却只听命于皇帝一人,皇权大于一切,又没有可以相抗衡的力量,未免让人担忧。
于是他建议监察院应该分权给六部,这样才能保证律法的权威性,不让个人权利凌驾于国家权利之上。
这就意味着皇权的削弱,相应地,宰相权利得到增强。
庆帝自然不会同意这么做,赖御史被赐杖毙,下一个就是林相了。
说回两个人的表演,林相这时候来见庆帝,见招拆招,不仅化解了庆帝出的难题,还留下一个大坑。
第一个难题,是林相如何如愿告老还乡。
林相上来先踢倒了赐座,假装是自己老眼昏花不小心踢倒。
接着说自己年老多病,身体难以支撑宰相之职,请求告老还乡。
庆帝看了一眼范闲,把在旁边看热闹的他也拉下水,让范闲替林相把脉,想要让范闲跟着为难。
早在之前范闲已经替林相把过脉,身体很硬朗,一点毛病没有。
这次把脉,肯定还是没有任何问题。范闲无奈只能如实禀告,想装傻也没有发挥空间。
这时候林相在刚开始故意踢倒的凳子就发挥了作用,他说自己有眼疾,否则故意那么做岂不是惊了圣驾,要被治罪。
林相找到告老还乡的借口后,庆帝接着出了第二个难题,谁能做宰相的位置。
如果把名字说出来,就代表有人能力比他强,可以做宰相位置,而林相就变成名不副实,却还占着宰相的位置,肯定要被治罪。
再者,林相说这个人可以,庆帝却未必看得上,而且这个人肯定和林相关系匪浅,以后肯定会找个借口将之赶走。
所以林相才说没有,让庆帝慢慢选。
紧接着,庆帝又出了第三个难题,跟林相要门下人名单。
林相自然不能给,这些人都是林相的人脉和根基,给出去就等于失去所有机会。
不仅如此,他还把大宝留给范闲,之所以当着庆帝的面,也是告诉庆帝,大宝交到范闲手上,绝不会被人带走了。
庆帝问林相是否孤身而返,就是要林相不能带任何家眷回去,他们都要留在京都做人质。
对庆帝来说,疑问句就是肯定句,要让对方这么做。林相听了这话自然知道庆帝的意图。
把大宝留给范闲,也是给大宝找个能庇护他安全的人,如果大宝有意外,那肯定跟庆帝脱不了关系。
林相的大坑,就是指名单和大宝的安排。
名单不交出来,就还有希望回到京都,顺势把大宝放在范闲身边,就是让他的门客转投到范闲门下,变成范闲的人脉。
庆帝忌惮宰相的权利,虽然这次借着春闱舞弊案把林相弄走了,但最重要的人脉他还是没拿到,所以说是留了个大坑。
单从宰相拥有的权利来说,不仅是百官之首,位高权重,更能和皇权相抗衡。
林相又老谋深算,能动洞悉庆帝的一举一动,对庆帝非常了解。
范闲一旦和林婉儿成亲,和林相自然关系更深。林相有了范闲相助,相当于如虎添翼。
范闲有了监察院和内库,再加上林相护着,权势更不同往常。
而这两种情况都不是庆帝愿意看到的。
赖御史的死,就是告诉范闲,他只能做个孤臣。
把林相赶下台,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