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鲁迅的《阿Q正传》:为什么我们改变不了专制的基本面?

颜威说历史 2024-06-20 16:52:09
《阿Q正传》

《阿Q正传》是鲁迅原本以“巴人”笔名于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间刊载于《晨报》副刊,后在1923年8月收录于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之中。这篇小说被公认为是鲁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并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最负盛名的文学作品。

其实,以往我们都是将分析的着重点放在了国民性身上,其实,这篇小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点,那就是大革命的分析。

我认为关于大革命的分析才是鲁迅《阿Q正传》这篇小说最重要的部分,不是说阿Q代表性的国民性不重要,而是相比之下,大革命才是这篇小说的主旨。

那么,在《阿Q正传》中,鲁迅到底揭示出大革命的什么呢?那就是他认为这是一场失败的革命。

大革命的失败揭示出了一个更主要的点,那就是基本面。基本面是投资期货里面的一种术语,旨在分析商品的。但是我觉得用来分析历史也很实用。

而鲁迅对于国民性和我们的路径是有深刻认识的,在他眼里,过去的历史就是个“吃人”的历史,你吃我,我吃你,大家互相吃。而且古代就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这个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揭示的。

因此,鲁迅说的这个意思就是一点,那就是几千年来,一直到鲁迅生活的时代,我们的基本面没什么变化,这个是他看到的最根本的东西,也是鲁迅所有文学小说的主旨。

这个基本面到底是什么基本面,鲁迅说是“吃人”的基本面,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这个其实就是专制的基本面,是权力私有、垄断的基本面。

千百年来,我们的权力从来就没有公开过、透明过,一直都是私有化的,以前是君主垄断了权力,皇帝垄断了权力,鲁迅时代是军阀垄断了权力。

为什么我们改变不了专制的基本面?

每次王朝更迭,建立的还是一个专制社会,还是一个家族姓氏的天下,天下一直是一个人的天下,这个人就是天子,也就是皇帝,君主。不管是君主,还是军阀,权力总是高度垄断的。且权力不受任何限制、制约、约束和监督,君主凌驾于一切法律、制度之上,权大于法。任何的制度和法律,都抵不过君主的一句话。

君主想推翻就推翻,叫君无戏言,君主的话就是圣谕,国家的治理不是按照制度和法律,而是君主的旨意,一切办事的原则就是圣旨。圣旨到了才能做决定,圣旨不到,任何人都不敢做决定,都不知道怎么办,反正就是所有人都在等待圣旨,等待圣谕。

如果社会治理的好,那就皇恩浩荡,出现了所谓的盛世,那都是君主的功劳,要泰山封禅。封禅就是向上天宣告,天下安定,国泰民安,君主的丰功伟绩。

而权力总是在私有化的传递,只有皇家的人才能继承大统,其他人根本没有机会,除非天下大乱,王朝更迭,要不然,其它姓氏的人根本不可能。就算有的能,那叫大逆不道,谋反,逆贼。要全国讨伐之。

只有皇家的人,才叫正统,正统无非就是权力私有化的确认而已。最根本的是君主通过自上而下层层任命官吏的方式来完成权力的确定和行使。君主不可能一个治理,必须依赖庞大的官吏集团来行使。

这些官吏的权力来源于都是君主,而不是人民。也就是说君主将自己的垄断、私有化的权力通过官吏向社会延展了,就等于君主的权力深入到了社会的角角落落。这些官吏名义上权力很大,但他们的权力来源于君主,君主可以随时收回去。

这就说明能收回官吏权力的人在于君主,在于上级,而人民是无权的,人民也无法监督,这就是专制社会最可怕的地方。只要官吏伺候好了上级和君主,就可以永远享有权力,哪怕是个贪官,只要君主不发话,谁也不敢动。人民更不可能。

所以说,鲁迅在《阿Q正传》中将这个基本面揭示出来了,才是根本。我们走不出专制的命运,走不出这个枷锁。就注定了我们只能压迫、剥削和奴役,国民性也改不了,基本面也没什么变化。

本文参考文献:

鲁迅.《呐喊·阿Q正传》

1 阅读:68

颜威说历史

简介:故事说人物,人物说人性,人性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