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与行|努力构筑河北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图景

河北新闻网 2024-09-04 08:30:50

■紧紧扭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构建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更好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迫切需要。当前,河北正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面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部署,坚持以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破题开路,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勇毅前行,找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力点,紧紧扭住关键领域实施重点突破,努力构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图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河北展现勃勃生机。

构建落实重大国家战略体制机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京津冀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为河北发展带来新的宝贵机遇。扎实有效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落地见效,必须紧紧扭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构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体制机制。实施创新性改革举措,健全稳妥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机制,完善雄安新区承接疏解配套政策体系,构建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为打造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创新之城、魅力之城、未来之城提供制度保障。

构建推动京津冀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体制机制。健全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机制,深化京津冀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对接,完善生态环境、交通、公共服务等合作机制,进一步健全重点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推动廊坊北三县与北京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打造联通京津、辐射全省的经济廊道,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

构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打造结构优化、多极支撑的制造强省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经济实力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但也要看到,全省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应对挑战、破解难题,需要加快构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持续壮大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打造结构优化、多极支撑的制造强省。

构建以标准提升引领产业升级体制机制。加强先进标准体系建设,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加快推动钢铁、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让传统产业焕发生机。

完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机制。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让新兴产业顶天立地。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加强前瞻谋划,强化新领域新赛道技术供给,打造创新策源—转化孵化—应用牵引—生态营造产业培育链条,让未来产业竞相涌现。

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适度超前部署信息基础设施,支持“通用人工智能+”为各行业赋能。建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推进全省统一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设,以数实融合驱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立足实际,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推动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增强系统观念,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统筹配置创新资源,为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提供不竭动力。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坚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系统梳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堵点卡点,完善有利于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建设一批应用牵引、供需匹配的融合载体和服务平台,促进科技、产业、金融、人才更加紧密结合。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跟进落实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政策,用好科技成果竞争性评价、权威性评价和成果转化竞价机制,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持续营造有利于创新成果涌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生态。

构建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体制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抓好生态环境建设,是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必然要求。要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构建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更好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建立重点区域分区施策、协同治理体系,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提升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治理水平。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价制度体系,创新生态产品经营开发和市场化交易模式,完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积极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调整优化运输结构和生活方式,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动能耗双控制度向碳排放双控制度顺利转换,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

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需求潜力,河北才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要进一步坚定开放的决心、优化开放的举措,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合作,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入实施市场、政务、要素、法治、信用环境提升工程,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双盲”评审改革,塑造优质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透明便利的开放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风清气正的政商环境。

深入推进外贸体制改革。健全完善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机制,不断巩固提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创新发展数字贸易、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增强外贸发展活力。

推动开放平台提能。强化自贸试验区、综保区政策和制度创新,进一步巩固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成果,提高海运、航空口岸和国际陆港通关便利化水平。

加快推动港口转型升级。优化提升港口贸易功能,完善集疏运通道,建设战略物资储备基地,积极发展沿海经济,打造向海发展、向海图强的增长极。

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形成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统筹发展新局面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阶段。河北要立足实际、抢抓机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深入开展城乡融合发展综合试点,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打造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

建立有利于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体制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统筹推进稳定就业、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领域配套改革,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政策,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相关权益。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政策。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落实价格、补贴、保险等优惠政策,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深入实施奶业、中央厨房、蔬菜、中药材、精品肉类五大千亿级工程,拓展农民增收途径。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优化土地管理,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管护,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让农民过上更加富裕美好生活。

(高智 杨华 作者分别为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副研究员)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