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在洋
正如体制内的一位哥们儿所说,有些朋友是需要用心交的,而有些人是需要用尿浇的。在与酒厂的合作中经常处于低位的白酒经销商,他们对待霸道厂家的态度,或许与此同理。即:厂家若用心待我,我必全力支持;厂家若刻薄压榨于我,我必用尿浇之——等尿完之后再潇洒转身,留下厂家独领风骚!
经销商之“困”最近,在了解市场信息的过程中,有经销商反映说,他们对于今年与贵州某家酱酒企业的合作感觉十分困惑,有不少人甚至在犹豫,接下来的时间里还要不要继续签订经销合同。
根据反馈,导致这些经销商身陷“困惑”的根源,更多来自于他们所经销产品的合作酒厂,而且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酒厂单方面产品涨价、对市场管控不力、随意调整返利政策、在团购拓展和监管流程方面存在重大缺陷等原因,已经使得双方的合作关系陷入僵局。
通过对经销商所反馈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发现,导致厂商关系裂痕乍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如下症结——
其一,在酒厂需要疏解业绩压力、市场需要接受动销考验的情况下,酒厂选择单方面涨价,自己拿到了一份漂亮的报表,却把大部分压力转嫁给了经销商。
其二,酒厂一方面选择上涨针对经销商的结算价,另一方面却又管控不好市场,导致批价倒挂,市场混乱,不仅引发了渠道危机,同时也砸了经销商的盈利饭碗。
其三,酒厂调整返利政策,意图捆绑经销商,返利方式从“押批返”改为“年底返”,这种调整不仅增大了经销商的资金占压时间,多变的政策也给经销商带来了更多不安全感,削弱了合作双方的互信基础。
绕不过去的行业大势这几天,有关茅台酒价格下跌的消息,受到了业内外广泛关注,茅台股价为此也受到了惊扰。这一消息的意义在于,它给消费者带来了一个看似明显的市场信号:在白酒行业步入新的调整期之后,就连身为“第一标杆”的茅老大都扛不住了!
经历过三年疫情的捶打,线下实体店举步维艰,越来越多的酒商体会到了市场的寒意:酒不好卖,钱不好赚。以前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很多业外资本觊觎白酒行业的“暴利”,纷纷举着大把的钞票杀进来,成为白酒企业“割韭菜”的对象。
现在,随着房地产陷入萧条,经济整体疲软,以前的“割韭菜”式招商终于熄火了。因为生意清淡,大量的线下实体店铺贴出了转租、招租的告示——在经济大环境和行业调整期影响下,白酒市场的消费降级已经不可避免,这是当前白酒市场绕不过去的一个行业大势。
面对行业调整和消费降级,酒厂需要直面业绩增长压力,经销商更要直面如何活下来的生死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处于合作阶段的酒厂和经销商之间,如何协调好彼此的利益诉求,如何调整好双方的分配关系,如何满足彼此的市场需求,成为厂商关系能否得以维系和巩固的关键。
合同还要续签吗?向懂酒谛反馈上述信息的经销商说,他们选择合作的贵州这家酒厂,算得上是一家老牌酱酒企业,这几年发展势头很猛,市场口碑也不错,有望成为酱酒市场上的“新扛旗者”。
但即便如此,他们作为经销商,在对待是否续签今年与酒厂的经销合同这个问题上,不仅表现得十分谨慎,甚至还在考虑后续要不要打款进货。因为在酒厂多次涨价之后,市场动销慢、产品价格倒挂、渠道遭受冲击、团购市场遭遇反噬等问题,已经将经销商推向了进退维谷的困境——
要是不续签经销合同吧,毕竟已经与酒厂合作了多年,要继续续签合同吧,需要帮酒厂擦屁股的地方又太多,卖更多的酒未必能赚回更多流血流汗的辛苦钱。
经销商:我不准备打款了经销商一旦选择终止一段合作关系,那一定是他们对合作的厂家已经失望透顶。而他们在做出决定之前还犹豫不决,一定是对厂家还抱着幻想,或者希望厂家能够有所改变。
“为了开拓市场、增加销量、抢夺客户、培养忠诚消费者客群,我们作为经销商,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人情去开拓团购客户。酒厂最为奇葩的是,他们却用了很让人烦的一招来拆台——在我们邀请领导们组的品鉴饭局中,酒厂要求派业务员出席,并且要现场拍照,还要收集全参加品鉴活动的嘉宾们的联系方式和个人信息,否则品鉴的费用和酒水不给核报!”
“你说说看,这样的酒厂,决策者们是不是脑子有病啊?现在人们一个比一个谨慎,在一线打拼、拥有丰富团购经验的经销商们都知道,能把那些体制内的领导们邀请出来,哪一次不是托了好大的面子和人情啊——这样的场合,谁会希望有陌生人在场?酒厂不仅要求拍照,还要求留所有人的联系方式,这要是再碰上一个不懂事的业务员,在酒桌上非要死皮赖脸地去加领导微信,这样的饭局不是在砸我们自己的招牌吗?下一次,谁还敢来?”
“如果酒厂不改变这种业务流程和监管方式,那就等于是在断我们的活路。要是这样,我们就不准备再打款进货了!”反馈信息的经销商如是说。
不知道存在类似问题的酒厂,都听懂了吗?
酒厂与经销商狼狈为奸,哄抬酒价,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