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有情有义的军阀!如果没有他,朱德很难成为“红军之父”!

翠彤评过去 2024-02-16 16:10:44

朱德,被称为“红军之父”,因为他将南昌起义后散了的将士们聚拢在一起,继续革命,这些人后来成为了红军中的脊梁。

但很多人不知道,南昌起义后,朱德和团队遇到了艰难的困境。有幸的是,在队伍最难的时候,朱德等人受到了一个“军阀”的帮忙。

如果没有那个有情有义“军阀”的帮忙,队伍也许真的散了,朱德也就很难成为“红军之父”了。

那个军阀名叫范石生,滇军著名的将领。

下面我们聊聊朱德和范石生的交往,聊一聊范石生是如何帮助朱德的。

1、朱德和范石生是莫逆之交

朱德生于1886年,四川仪陇县人,家境贫穷。不过,由于父母受到太多的白眼和欺压,决定要培养一个读书人出来支撑门户。

想得挺好,但事与愿违,不是朱德念书不行,而是他通过了县试后,科举取消了。

这就像解放前加入了国民党,股灾前冲入了股市,悲催极了。

根据自己私塾老师席聘三的建议,朱德应该学习一些新的知识。于是,1906年,朱德进入了南充官立高等小学堂,后又到成都读体育学堂。

毕业之后,朱德成了一名体育老师。父母很失望,这和他们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读书的孩子,视野会更宽广,当时的大清摇摇欲坠,无数有识之士振臂高呼“救国救民”,这些新的思潮影响到了朱德。

学校里有人排挤,国家形势一天一个变化,朱德就此辞职,去云南讲武堂学习,他想要成为一个领兵打仗的救国救民的将领。

在云南讲武堂,朱德碰到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老师蔡锷等人对朱德影响很大,同学中有朱培德、范石生、金汉鼎等人。

这些同学和和优秀同学朱德的关系很好。

比如,朱德从国外回来后的第二年,就是同学朱培德给他安排了工作,负责军队的教导团,还担任了南昌公安局局长。

再比如,参加南昌起义前,老同学韦杵就答应一起起义,只是因为身体患病未能成行。

1909年在校期间,朱德和范石生、邓泰中、杨蓁等同学志同道合,就此义结金兰,成为结拜兄弟。

其他人我们就不唠了,单说说范石生,因为后期和朱德有很深的交集。

范石生比朱德小一岁,是云南河西县人,家境不错,学习文化的同时,从小和伯父学中医。1903年,16岁的范石生就连过三关县试、府试、院试,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秀才。

16岁的秀才很是受人重视,但是,范石生从小身上有股英武之气,注定此子要成为一介武人。

两年后,科举取消了,范石生父母期盼他中举的愿望也落空了。

后来范石生上了云南师范。1909年,范石生也进了云南讲武堂。

那是一段风云际会的岁月,英雄们纷纷涌现。

1911年,蔡锷等人振臂一呼,朱德、范石生等同学加入了反清起义的大军中。

他们见证了大清的跌倒,见证了新生国家的诞生。而朱德和范石生等人也逐渐成为滇军中的优秀军官了。

1916年年初,朱德和范石生等人再一次响应老师蔡锷的号召,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在打家的反抗下,袁世凯复辟失败了,人也挂了,可惜的是,蔡锷蔡老师病逝了,年仅34岁。

1917年时,朱德已经是滇军的旅长了,范石生也差不多。

只是,后来的朱德和义弟范石生走了不同的道路。

2、朱德最艰难时,范石生伸出了援手

1921年,朱德作为滇军将领,和顾品珍等人驱逐了云南都督唐继尧。

这下,算是得罪了一方大人物。

1922年,唐继尧卷土重来,开始通缉朱德等人。朱德就此有了新的打算。

他想参加共产党,但是在陈独秀这里碰了大钉子,陈独秀不要他,也不敢要他。为何如此?如果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反水,那么,弱小的共产党可能就会遭受灭顶之灾。

不得已,朱德下了决心去欧洲,去马克思的故乡,追寻新思潮,接受革命思潮的洗礼。到了欧洲后,朱德认识了周恩来等人,并顺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边朱德赴欧求学,那边范石生和孙中山关系走得很近,渐渐成为当时的中国军界不可忽视的一个将领。

1926年,当朱德返回中国的时候,范石生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军长。

朱德先是根据上级命令在杨森处工作,1927年到了朱培德那里。

南昌起义之后,起义部队南下之时,面对敌人的围住堵截,在三河坝分兵,朱德这个老同志带着3000人抵挡钱大钧的追军,叶挺等人带领主力部队继续前行。

没想到,主力部队被李济深的部队打溃打散了。而朱德带领的人马太过顽强,生生抵挡了强敌三天三夜,但是,自己方也伤亡八百多人。

朱德带着两千人左右,开始了孤独且迷茫的旅程,期间有不少主力部队的散兵过来加入朱德这支队伍。

这就是革命的火种,这里的战士们就是后来红军的脊梁。

可是,上万人都能被敌人打败,两千多人如何生存?能生存下去吗?

朱德相信可以,而陈毅、王尔琢等人也配合这位“老同志”,一起摸黑前行。

朱德年龄是不小了,但能力也是很出众的,曾经的讲武堂不是白上的,滇军旅长也不是白当的。很快,把大家团结在了周围。

担心遭到敌人疯狂的围剿,朱德将队伍的活动范围定位在了湘粤赣交界区域。

朱德带着队伍,为了生存,苦苦支撑。他不会想到,他的义弟范石生在各处打听兄长的落脚处。

1927年11月中旬,朱德的队伍面临巨大的压力,别说军饷了,大家吃饭都是问题。是啊,在安全区域活动,意味着远离人群,居住地不是山区,就是边远的交通难行的地方,这些地方资源少,生存难。

范石生打听到了朱德落脚点后,主动派人来邀请朱德加入他们的队伍,并提出了几个条件:一是,朱德带队加入十六军,队伍不打散,不整编。二是,按照正常的情况给朱德等人发军饷。三是,朱德的团队,什么时候想走都可以。

这几个条件,哪算条件,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就这样,朱德和他率领的队伍,有了范石生这个后盾,度过了最艰难时期,避免了队伍的解散。同时,朱德和他的队伍继续宣传政治纲领,继续组织赤卫队和农民自卫军,继续打土豪分田地。

朱德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范石生也被感染了不少。

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朱德和范石生合作的消息传到了蒋介石那里,蒋介石致电范石生:解散和整编朱德领导的队伍,扣押朱德,送到南京。

这事,范石生干不出来,但他知道,也不能和蒋介石继续斗法,朱德必须要离开了。

于是,范石生给朱德送上了几万元大洋和一些军备,并让朱德带走了他的一个营。

而范石生自己装病,假装在广州治疗。

如果没有范石生的帮助,朱德带领的这支队伍撑下去变得很难。

某种意义上来说,范石生的所作所为,改变了朱德和他的队伍的处境,也助力朱德后来成为“红军之父”。

范石生就是这么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1932年,蒋介石命令范石生围剿贺龙、周逸群带领的红军,范石生直接辞职。

1937年开始,范石生在云南昆明行医。

可惜的是,1939年3月17日,范石生在出诊途中被刺身亡,年仅52岁。

可惜啊!

回头看,范石生是个有情有义的“军阀”,如果不是他的帮助,朱德的队伍很难带下去,朱德的“红军之父”的称号,也可能大受影响。

5 阅读:783

翠彤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