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现全国第一份“乌龙”判决书,当事人刑满释放9月后再被抓回

说长道短社会 2024-10-31 18:50:34

​​

在法治社会的今天,一起令人瞠目结舌的事件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上演。一名男子在刑满释放近9个月后,竟然因为法院的“笔误”被重新投入监狱。这究竟是法院的疏忽大意,还是另有隐情的枉法裁判?让我们深入剖析这起令人愤慨的事件。

一、判决书“笔误”,男子无辜受牵连

卫某某,一名普通的公民,因敲诈勒索罪和虚假诉讼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然而,由于判决书上的时间错误,他提前一年出狱。这本应是一个司法错误的终结,却不料成为了他再次入狱的导火索。

二、释放九个月,法院突施“回马枪”

在卫某某重获自由、回归社会的九个月时间里,他没有再次触犯法律,却在法院的“突然觉醒”下,再次被投入牢狱。法院以纠正判决书错误为由,将卫某某重新收押,这种做法是否合理,是否涉嫌枉法裁判,令人质疑。

三、法院“纠错”还是“滥用权力”?

法院作为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其判决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这起事件中,法院在卫某某已经服刑完毕、重新融入社会的情况下,以“纠错”之名行“滥用权力”之实,不仅践踏了法律的尊严,也严重侵犯了卫某某的人权。

四、家属愤怒,社会震惊,法院何在?

面对法院的这种做法,卫某某的家属愤怒不已,社会公众也感到震惊。法院的这种“事后诸葛亮”行为,是否意味着任何人都有可能在服刑完毕后被重新抓回监狱?这样的司法环境,让民众如何安心?

总结: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法院在判决书制作上的严重疏忽,更让人质疑其是否存在枉法裁判的嫌疑。法治社会,法院的每一次判决都关乎公民的命运和社会的公平正义。我们要求法院给出合理的解释,为卫某某讨回公道,同时,也必须深刻反思,如何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确保司法公正不再成为一句空谈。

0 阅读:0

说长道短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