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县,位于贵州西部,紧邻贵州的西大门——盘州,沪昆高铁在普安和盘州交界一带设置有普安县站。普安在古代是夜郎国的核心地区。2008年,贵州省的考古学者对普安的铜鼓山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1000多件文物,其中包括大量的青铜兵器,例如V形銎铜钺。
最重要的是这里发现了大量的陶坩埚和戈内范,例如剑茎范、剑茎模、剑身范、钺范、戈内范、戈援范、刀范、凿范、鱼钩范、铜铃范、铜戒指模,这些发现证明了铜鼓山遗址是一个打造兵器的地方,因此这里被考古学者称之为“夜郎国的兵工厂”。而铜鼓山遗址也成为了贵州地区正式发掘的唯一一处战国秦汉时期青铜冶铸遗址。
根据考古学家的判断,铜鼓山遗址的时间是战国到西汉中期,这正好也是夜郎国存在的时间。除了铜鼓山遗址之外,普安县还发现了大坡上遗址等18个夜郎国的文化遗址。夜郎国的兴起和交通有着密切的关系:夜郎国处于古蜀国通往印度洋的交通咽喉上,又是楚国通往滇国的必经之地,再加上北盘江、南盘江通往百越之地,可谓“四方辐辏”。
白沙古驿道
在普安县的白沙乡还有20公里的古驿道,其中保存完好的有4公里,宽4米,是石板铺成,这是古代滇黔之间的驿道遗址。古代贵州不仅产茶,还产马。南宋时期,朝廷无法获得北方的战马,于是大量通过四川、广西向贵州购买贵州的马匹,于是贵州的茶马贸易也出现了。而普安县的古驿道和茶树遗址,正好见证了这一段历史。
在普安县城北十五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崧岿寺,始建于明代中叶,清朝时期因为附近青松笔直高大而改名为“崧岿寺”。这座寺庙就位于滇黔古驿道之上,也是曾经茶马贸易的见证者。现在,松岿寺已经成为了省级保护单位,并列入了黔南州十八景之一。
普安这个地方,古代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普安的普原本写为“濮”,濮是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总称。元朝时期,在盘州设置了普安路,这是普安建制的开始。明朝时期,在盘州设置普安府,又在今普安县设置了普安卫。清朝时期,在普安设置了普安县。1913年,全国撤府设县,于是普安府降为盘县,而普安县却保留了下来。
普安茶场
现在的普安县还居住者大量的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这里保留了许多少数民族的风俗和文化。细寨村是普安布依民族村寨的代表,这里的布依小打音乐“斗弹达吟”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里的布依银首饰制作、布依米酒、布依五彩糯米饭、布依熛狗肉等,也在县内外享有盛名。
细寨村
龙吟镇位于北盘江上游南岸,号称“普安北大门”,是一个苗族聚居大镇,其苗族人口占据了全镇的96%,被誉为“中国第一苗镇”。这里有普纳山古战场、城子洞等遗址,自然风光秀丽,有河阳峡谷风光、天马山、双巴岩、石古恒河猴保护区等,民族文化浓郁多彩,芦笙棒舞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花苗多声部合唱等久负盛名。
有许多学者认为,贵州的苗族可能是中国最早种茶的民族,此话不虚。1980年,普安县发现了茶籽化石,经过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鉴定,此为四球茶茶籽化石,距今已有100万年。可见,普安地区是茶的原产地。
在普安县的境内还发现了2万多株古茶树,其中最大树龄达4800年,树龄1000年以上的就有3000株,这些古茶树被誉为“可以喝的活化石”。普安的古茶树群已经被确认世界数量最多、面积最大、树龄最长、保存最完好的乔木型四球古茶树群。现在,普安县有了一些新的名誉称号,例如“中国古茶树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世界茶源”等。
普安古茶树,以及在贵阳花溪久安54000多株栽培型古茶树的发现,都证明了一个事情:茶叶起源于中国、起源于贵州。那么为什么贵州或者普安能够成为茶源之地呢?原因是贵州气候总体是温暖湿润,低纬度、寡日照、高海拔,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目前,普安也在大规模推广茶叶的种植,打造普安红茶等品牌。2016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普安红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普安红茶,也成为了贵州十大名茶之一。
到普安旅游,除了看夜郎国的遗址,体验茶源文化和民族风情之外,还可以欣赏这里的自然风光。普安县最值得一游的自然风光是白水瀑布亦称当额田瀑布,位于白沙乡白水村境内。这里的瀑布从一个古村落穿流而过,然后从悬崖喷泻而出,高30米,宽10米,意境十足。白水瀑布和白水寨的古树、古桥与古村落浑然一体,居住在这里定让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