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新政破局?预售拼团如何规范?房地产陷入“双向等待”困局

感官时代 2024-09-03 15:14:58

202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陷入了一种微妙的"双向等待"困局。开发商期待市场回暖,按兵不动;消费者则观望房价走势,犹豫不决。这种状况导致市场交易持续低迷,成交量萎缩。

多重困境下的"双向等待"

开发商的困境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2024年上半年,TOP100房企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78.5%,较2023年底上升2.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许多房企正面临严重的债务风险。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报告显示,2024年1-5月,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18.7%。其中,TOP10房企的平均销售额降幅更是高达25.3%。这种销售颓势直接影响了房企的现金流和后续开发能力。

多数开发商选择延迟新项目开发,等待市场回暖。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上半年,一线城市的新增住宅用地供应量同比下降了30%以上,反映了开发商普遍持谨慎态度。

消费者的犹豫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居民房价预期指数降至95.8,创2015年以来新低。这一数据反映了购房者对未来房价走势的悲观预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5%,低于GDP增速。同时,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北京、上海的房价收入比分别为23.6和20.8,远高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3-6)。

多地土地市场降温

北京:2024年1-5月,土地出让金总额517.3亿元,同比下降32.6%。其中,住宅用地出让金下降幅度最大,达到41.2%。

上海:2024年上半年土地出让金收入1023.5亿元,同比下降18.7%。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的优质地块仍然受到追捧,但中低端地块流拍现象明显增多。

广州:2024年1-5月土地出让金382.1亿元,同比下降41.3%。广州的土地市场降温尤为明显,多个地块出现底价成交或流拍情况。

全国:2024年1-5月,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1.76万亿元,同比下降23.5%。其中,三四线城市的降幅更为显著,平均下降幅度超过30%。

市场僵局

消费者购房意愿弱,房企成交量大幅度萎缩。2024年1-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5.3%。分城市来看,一线城市降幅相对较小,为8.7%,而三四线城市降幅高达20.5%。

这种全方位的市场低迷,凸显了当前房地产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也为理解政府出台新政的背景提供了全面视角。市场各方都在等待,等待政策的转向,等待经济的复苏,等待信心的重建。然而,这种被动等待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下行压力。

北京楼市新政是破局之策还是权宜之计?

新政内容

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从35%下调至30%。这一措施直接降低了购房者的入市门槛,有望刺激一部分观望者入市。

放宽二套房认定标准:无房无贷可认定为首套。这一政策将使更多购房者能够享受到首套房的优惠政策,扩大了购房群体。

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最高额度提高至150万元。同时,二手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可贷额度由原来的总房款的80%提高至90%。这些措施将显著提高购房者的贷款额度,减轻购房压力。

优化限购政策:非京籍居民在京缴纳社保年限要求从60个月降至36个月。这一政策将使更多非京籍居民有机会在北京购房,有望释放新的购房需求。

新政影响

降低购房成本

以北京市2024年5月平均房价78,523元/平方米(数据来源:中国房价行情网)为例,假设购买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

首付款降低:原首付款为2,748,305元(35%),新政后降至2,355,690元(30%),减少392,615元。

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原最高可贷120万元,新政后提高至150万元,增加30万元的低息贷款额度。

综合来看,购房者的资金压力可能减轻约70万元左右。

扩大购房群体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数据,2023年北京常住人口为2189.3万人,其中非京籍人口约为785.6万人。假设其中10%的人因新政而符合购房条件,将新增近78.6万潜在购房者。这一数字虽然看似可观,但实际能够转化为真实购房需求的比例还有待观察。

刺激市场交易

新政发布后,北京楼市立即出现了积极反应。据某大型房产中介机构统计,新政发布当天,北京二手房带看量环比增长35%,新房咨询量环比增长50%。多家房企也表示,将根据新政调整营销策略,预计未来几个月北京楼市将迎来一波小阳春行情。

预售制个人拼团是创新模式还是风险隐患?

模式的乾坤

预售制个人拼团是指由个人或中介组织购房者进行团购,以获得开发商给予的优惠折扣。这种模式通常涉及大额定金,承诺高额返利,并要求购房者在短时间内完成签约。

存在的问题

团长卷款跑路,2024年上半年已发生超过20起此类案件,涉案金额超过5亿元。这些案件中,不法分子通常以高额返利为诱饵,收取大量定金后携款潜逃。

虚假宣传,部分团长或中介夸大优惠力度,隐瞒房屋真实情况,诱导购房者盲目跟团。例如,某楼盘宣称"团购价比市场价低30%",实际优惠幅度仅为5%-10%。

违规销售,一些拼团活动涉嫌违反"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如为购房者提供"假离婚"、"假社保"等服务,规避购房资格审查。这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增加了购房者的法律风险。

买家维权困难,由于拼团活动多在线上进行,缺乏正规合同和凭证,一旦出现问题,购房者往往难以维权。据某消费者协会统计,2024年第一季度接到的房产拼团相关投诉同比增长150%。

多地监管部门合声

面对预售制个人拼团乱象,多地监管部门已开始采取行动

深圳市住建局发布风险提示,警告购房者谨防"高回报"陷阱。同时,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参与或变相参与个人组织的团购活动。

广州市房管局要求各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参与或变相参与"电商直播带货"等营销方式。违反规定的,将被列入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黑名单"。

杭州市房管部门对5家涉嫌违规的房产中介进行立案调查,并暂停其网签资格。

北京市住建委正在研究制定针对房地产营销新模式的管理办法,预计将在年内出台。

市场现象映射的根源

尽管预售制个人拼团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但它的出现也反映了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一是开发商去库存压力大,传统销售渠道效果不佳;二是购房者对优惠折扣的需求强烈,愿意承担一定风险。

在当前房地产市场"双向等待"的僵局下,北京楼市新政的出台和预售制个人拼团模式的兴起,都反映了市场各方突破困境的努力。真正打破僵局,仍需时间检验。

北京楼市新政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刺激市场,但其长期效果还有待观察。它可能会带来一波小阳春行情,但也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关键在于,这种政策调整能否真正解决房地产市场的深层次矛盾,如供需失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预售制个人拼团模式的兴起,则反映了市场对创新销售方式的需求。但这种创新如果缺乏有效监管,很容易演变成新的风险点。监管部门需要在鼓励创新和防范风险之间找到平衡,制定适应新形势的监管政策。

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从高速增长到平稳发展,从"房住不炒"到"租购并举",政策导向和市场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阵痛和波折。

房地产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

-END-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