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风送爽,又一轮考研的集结号即将吹响。
根据教育部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普通本科招生人数达到了478.16万人,比上一年增长了2.19%。而研究生(含博士)的招生人数更是飙升至130.17万人,同比增长了4.76%。
而在全国最顶尖的清华大学,从今年新生典礼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本科生招生人数为3800人,而研究生招生人数却高达9926人。
考研人数的激增,仿佛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奋斗。
但是,在这股考研热潮中,我们不能忽视那些家境不好的考研人。
他们就像是在汹涌波涛中躲在船角落的人,面对着刚刚毕业或即将毕业的现实残酷。
那么,究竟是什么推动了考研人数的激增呢?
是就业市场的压力,还是对更高学历的追求,对于家境不好的考研人来说,他们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又是什么,又该如何在这场竞争中寻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有一项拿得出手的技能,能赚钱的保底本领
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拥有一项拿得出手的技能,无疑是赚钱的保底本领。
无论是外语水平、写作能力,还是导游证等,这些技能在市场中都有着明确的需求和相应的经济回报。
以外语水平为例,我国翻译人才队伍持续增长,总人数首次突破600万,这也代表着市场对于外语技能的需求非常旺盛。
而对于写作能力的市场,虽然网文作者的平均月收入数据显示为5133.7元,但这并不能全面反映顶尖作者的高收入水平,事实上不少全职网文作者,月收入都在2W元以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导游职业也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从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来看,全国现有持证导游约65万人,而随着国内旅游总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的大幅增长,导游的市场需求和收入水平都在稳步上升。
如果没有想好读博士,就不要轻易考研
在这个考研季,你是否也在纠结是否要加入考研的大军?
龙班长认为,如果你还没有明确的读博计划,那么考研就要三思而后行。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应届博士毕业生达到7.52万人,而2022年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首次突破13万人次。
这也意味着博士学历的供给正在迅速增加,但问题是,市场对博士的需求是否同步增长?
因此博士生的就业去向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博士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但企业对博士的需求也在逐年上升。
虽然学术界依然是博士的主要就业领域,但产业界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也在增长。
然而我国博士生的延毕率却超过30%,有专家指出,博士生教育在数量增长的同时,也遭遇了社会对其质量的“拷问”,这也是博士生就业的一大门槛。
因此,如果你还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对学术研究的热爱,不要轻易做出考研的决定。
读博是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它需要你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和充分的准备。
在决定是否考研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博?我对哪个领域有热情?我准备好面对读博的挑战了吗?
记住,考研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它应该服务于你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而不是盲目跟风的结果。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管好嘴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发声体,俗话说得好,“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在职场和社交场合中,管好自己的嘴,显得尤为重要。
据澎湃新闻报道,有人因为在直播间的不当言论,最终被法院判决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这也提醒我们,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我们的言论都可能带来法律后果。
而在社交场合中,过度的自我暴露或不恰当的言辞,都可能让你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77.4%的受访青年觉得“轻量化”社交越来越普遍,这反映出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简单、纯粹的交往关系。
因此,无论是为了职业发展,还是为了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都应该学会在适当的场合说适当的话。
记住,你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你的标签,也可能成为你的绊脚石,所以,三思而后言,管好嘴,走好人生路。
延迟满足,晚饭是好饭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诱惑和选择,而学会延迟满足,对于培养自律精神至关重要。
所谓自律,就是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约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向好的行为,也是一种坚持和习惯。
想想看,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知道晚睡对身体不好,却还是忍不住刷手机到深夜,明明制定了健身计划,却总是找借口偷懒。
这些都是缺乏自律和延迟满足能力的表现,而根据研究,那些能够为了长远目标而放弃即时满足的人,往往在学业成绩、工作成就上表现得更好。
比如,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就发现,那些能够等待第二颗棉花糖的孩子,长大后在多个方面都展现出了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更高的成就。
所以延迟满足不仅能帮助我们实现更长远的目标,还能让我们在面对诱惑时保持清醒和自律。
当然,龙班长说的延迟满足,并不意味着就完全压抑自己的欲望,而是要理智地权衡短期快乐和长期收益。
通过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我们可以在面对诱惑时更加从容不迫,从而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所以,下次当你面临选择时,不妨问问自己:这是真的需要,还是一时的冲动?
记住,学会延迟满足,就是在为未来的自己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