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贾元春省亲大观园,对当初贾宝玉大观园题对额整体满意,只修改了两处:改“蓼汀花溆”为花溆,改“红香绿玉”为“怡红快绿”。
贾元春的这两处修改,完全是针对的林黛玉。
“蓼汀”出自唐代诗人罗业的《雁》诗,指的是供大雁栖息繁衍的水边沙洲。
“蓼汀”被去掉,大雁没有立足之地,只能离开。预示林黛玉日后离开贾家,与贾宝玉的姻缘被拆散。
“红香绿玉”是贾宝玉心中的“两全其妙”,实际就是对宝黛姻缘的伏笔。
但贾元春却不喜欢“绿玉(薛宝钗语)”,去掉了“香玉”二字。
根据小耗子偷香芋故事,林黛玉才是“真香玉”,青山为黛,黛玉也就是绿玉。
贾元春去掉“蓼汀”,去掉“香玉”,不喜“绿玉”都证明她支持王夫人的金玉良姻立场,“有眼不识真香玉”。
后面薛宝钗建议贾宝玉修改“绿玉春犹卷”为“绿蜡春犹卷”,也有“买椟还珠”,以“绿蜡”换“绿玉”,以次充好的讽刺。暗示宝钗不如黛玉,贾宝玉的“选择”,大错特错。
但有意思的一点却是贾元春反对林黛玉,却最终“掩耳盗铃”的支持了林黛玉的观点,对大观园的一处进行了修改,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原来当时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贾府这边只题了各处的“对额”。只等元春回来后,才再给各处命名。
贾元春游览一圈后,除了修改了蓼汀花溆和红香绿玉外,就是给各处命名。于是便有了潇湘馆、衡芜苑、怡红院和浣葛山庄四大处之名。
元春指出最爱潇湘馆和蘅芜苑,次之则是怡红院和浣葛山庄,这四处最要注意,日后居住的正是贾宝玉和荣国府的“三个媳妇”。也是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贾政重点对贾宝玉考教的地方。
而贾政对潇湘馆、浣葛山庄和蘅芜苑的点评,也代表他对未来居住在其中的林黛玉、李纨和薛宝钗三个“儿媳妇”的评价高低。
如今贾元春依旧选择了这四处,既说明他们更胜一筹,也是对未来的重要伏笔。
当初既然贾宝玉题了对额,贾元春便又让他再作四首诗歌咏赞颂一番。
不想元春只是想对弟弟摸摸底,但对贾宝玉来说就成了“考试”,不免紧张、急迫,一时竟然才思枯竭。
在“怡红快绿”这一首时,便因“绿玉春犹卷”被薛宝钗提醒元春不喜欢“绿玉”,提点他改作了“绿蜡春犹卷”。
等到时间差不多了,竟然还差一首“杏帘在望”。
于是林黛玉便偷着捉刀代笔,替他作了一首,结果竟然被贾元春赞颂为最佳。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林黛玉这首“杏帘在望”,肯定要比贾宝玉作的三首更强。但她帮贾宝玉作弊这件事,却非常不好。
贾元春想要看看贾宝玉的能力,是姐姐对弟弟的呵护。
贾宝玉作得好,固然是夸赞。作不好也不会惩罚。
这件事“不赢房子不赢地”,要帮贾宝玉作弊也不是不可以。像薛宝钗那样背后提醒一二,既让贾宝玉学习了典故而进步,又让贾元春满意,才是真的好处。
但林黛玉替贾宝玉捉刀代笔欺骗姐姐,既损害了品德,又没有获得进步机会,更是破坏了姐弟之间的信任……这件事做得,可不就是“妲己、妹喜”那种狐媚之祸么?
为什么贾元春不喜欢林黛玉,随后在端午节赐节礼时明显支持薛宝钗,不支持林黛玉。根源就在这里。
林黛玉固然出色,但她这次作弊行为,确实做得不好。
贾元春和王夫人很容易会认为林黛玉会影响贾宝玉的心性,导致日后犯大错误。
古人认为“君子以德为重”,欺骗这种行为是绝不能容忍的。
所以,黛玉终究还是在这件事上任性了。就像她后面元宵节当众喂酒贾宝玉一样,其情可悯,但错了就是错了,就必然要为错误而付出“代价”。
黛玉彼时年纪尚小,考虑不那么周全,也是人生成长的必然经历。而很多结果却往往由这些小事一点点的影响汇聚,并不是突然发生。是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徒呼奈何!
至于说林黛玉替贾宝玉作弊,贾元春没看到云云,这就没必要较真。很多时候作弊没被老师抓住,不是手段巧妙无人发现,而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元春即便当时没看到,但太监宫女肯定会看到,必然会事后向她汇报,不影响黛玉因此被不喜欢。
闲言少叙,“杏帘在望”这首诗,肯定是更胜一筹。元春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当场揭发,宝玉也因此被姐姐夸奖。
(第十八回)贾妃看毕,喜之不尽,说:"果然进益了!"又指"杏帘"一首为前三首之冠,遂将"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
贾元春不但称赞了“杏帘在望”,更是将“浣葛山庄”修改为“稻香村”,这个改变才是重点。
“浣葛山庄”是贾元春一开始取的名字,源于贾宝玉的题额: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这副对联的寓意和档次极高,出自《诗》《风》《雅》,显然是歌颂后来住在其中的李纨的。
曹雪芹用《诗》《风》《雅》歌颂红楼梦中人,唯有李纨一个,只因她是一个卓越的母亲形象。
“浣葛”,典出《诗经·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浣害浣否?归宁父母。”
意思是“新嫁娘”浣净葛衣才回娘家,表面看是喻指元春归省。但实际上是指住在其中的人品德高尚,对父母伦理尊重。
而元春省亲,实际不但不尊重父母,更是让贾家彻底与皇帝决裂。原因有三。
一,妃嫔省亲是太上皇下旨,贾家踊跃响应,必然被皇帝忌惮。
贾家在太上皇和皇帝之间站错队,贾元春不加阻止,就是不能明辨是非。哪里是那个懂事的“浣葛”新妇?
二,省亲花光了贾府所有积蓄,必然导致贾家捉襟见肘铤而走险,为日后抄家埋下苦果。
三,元春回家对父母的第一句话,就是“当初既送我去那不得见人的去处……”既是对父母抱怨,也是对皇帝抱怨,哪里是懂事,分明是心有不甘的怨怼。如此省亲盛事,她却如此讲话,怎么配做“浣葛之人”。
所以,“浣葛”二字赞美的并不是贾元春,而是随后住进其中的李纨,是品行高尚的有德之妇。
而下联中的“采芹”亦出自《诗经》。
《诗经·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泮水指泮宫之水。泮宫指学宫。后人把考中秀才入学为生员叫做“入泮”或“采芹”。
“采芹人”所指就是贾兰日后金榜题名。
贾府抄家后,贾兰破而后立再次崛起,最大功臣则是母亲李纨背后的含辛茹苦和矢志不渝。
李纨母凭子贵[晚韶华],就像梅花签“竹篱茅舍自甘心”下一句“只因误识林和靖”,意思是说梅花本心并没想出名,但因林逋的《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令梅花名声大噪,从此流传千古。
李纨并没想着[晚韶华]。只因她含辛茹苦教养贾兰成才,晚年被当作孟母、岳母一般的伟大母亲而受赞颂。她的精神便体现在“浣葛”“采芹”之间。
如果贾元春一开始取名“浣葛山庄”凸显的是女性的德行,有点暗自标榜自我的话,境界显然就拉低了。
开始她没有察觉,还觉得沾沾自喜。
但等到读了《杏帘在望》的“十里稻花香”一说,便不好意思起来。
要知道“浣葛”是指女儿品德高,有自我标榜嫌隙。
但“稻香”则突出了“耕读传家”的境界。不但囊括了“新涨绿添浣葛处”,更是将“好云香护采芹人”的意境给拔高了。
“浣葛山庄”只看到其中美德,“稻香村”则概括了所有优点,孰优孰劣自然一目了然。
就算贾元春再对林黛玉替贾宝玉作弊不满意,也不得不赞同稻香村的完美和全面。
而稻香村作为李纨日后的居处,显然就是要影射李纨的。
于是贾元春与林黛玉的“眼光”,便在李纨身上有了高低之分。
贾元春只看中李纨“浣葛”的德行,注重她在哥哥死后守节可佩,属于女人“本分”,未免狭隘。
林黛玉却看中李纨的综合素质,认为她既有德行,又能安贫乐道,更能带领贾府耕读传家,有能力教育子孙成才,将李纨的能力全面认识,可谓识人之明。
而贾元春不喜欢黛玉,将“红香绿玉”的“香玉”二字去掉,就是“有眼不识真香玉”。
贾元春又是王夫人女儿,古代女儿受母亲教养,王夫人拒绝黛玉,也代表她“有眼不识真香玉”。
同样,贾元春只看出李纨的本分,却不认识李纨的真正能力,又是“有眼不识真香玉”。
贾元春和薛宝钗,都是王家女儿的女儿。王夫人和薛姨妈受一样的教育,传承给女儿的眼光和心胸也几乎差不多。
薛宝钗和贾元春一样,认为无论男女都要恪守本分,不能胡乱读书。她并不鼓励香菱学诗。香菱在宝钗跟前,只是个小妾。
但香菱去了林黛玉处,被黛玉一调教就成为了女诗人。
小妾和女诗人,谁高谁低?宝钗和黛玉谁更优秀便体现出来。
综上,别看贾元春因“杏帘在望”将浣葛山庄修改为稻香村,是妙改。
如果看明白稻香村代表李纨,贾元春一开始只认其德,而黛玉则认出其德才兼备。便知元春与黛玉的差距。而元春与宝钗又受相同教养,就知其实又是钗黛之间的差距。
当日贾政评价大观园,潇湘馆第一,稻香村第二,蘅芜苑第三,在此又被印证。
事实上,贾府最终没选择林黛玉,薛宝钗终究不能为贾府“补天”,到底还是李纨挺身而出,做了那个补天人。
如果林黛玉也在,贾府未来两个“补天人”,必然结局又不同。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胡说八道
别扯了,我在稻香村食品厂干过活,整一身汗,差评
[吐舌头咯]
我用多余的旁光看了你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