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故事《精卫填海》背后的语言

大胖聊古币 2024-03-21 05:10:30

(山海经北山经)

1、原文言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xiao)。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2、白话文翻译

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这支鸟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曾经在东海游历,死在海里,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流入黄河。

我们的祖先,用这个凄美的故事,告诉了我们:

1、大自然不单单是美丽的,也是凶险的,残暴的。我们不但要与他和谐相处,也要知道他凶险的一面。

2、这个故事也告诉中华民族的后代们,斗争是长期的,残酷的,不折不挠的。面对强于自己的“大海”,绝不屈服,勇于面对,敢于斗争,锲而不舍。

现在的世界,我们就是处于这样的环境当中,面对世界列强,美西方霸权,黑恶媒体对中国的抹黑,我们要用《精卫填海》的精神激励自己,敢于斗争,绝不屈服,锲而不舍,无论对方多么的强大,绝不停息。

0 阅读:0

大胖聊古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