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汉中战役。
当年,汉中战役曹操一战而败,从此放弃了南下进攻蜀地的打算。原本,汉中由曹军大将夏侯渊镇守,可以说是曹军南下进攻蜀地时,极其重要的一块大本营。
汉中战役爆发大抵分为三个阶段。
二十三年,先主率诸将进兵汉中。分遣将军吴兰、雷铜等入武都,皆为曹公军所没。先主次于阳平关,与渊、郃等相拒。二十四年春,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於定军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斩渊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赵颙等。
曹公自长安举众南征。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
汉中战役原由刘备率先发起进攻,第一阶段的正面战场,刘备帐下部将吴兰、雷同正面进攻,直接全军覆没,刘备军队损失惨重,刘备只能带领主力和夏侯渊在阳平关展开对峙。
第二阶段,也是整个汉中战役的重要转折点。刘备引兵突袭夏侯惇,占据重要高地,直接威胁到了夏侯渊的后方。如此一来,原本只需要镇守阳平关的夏侯渊,就不得不想着解除后顾之忧,贸然出兵抢夺刘备所占领的高地,不料被杀。
第三阶段,曹操眼看汉中局势不可挽回,马上引兵冲向了汉中,其实那时候大家都明白,曹操引兵进入汉中,只是为了接大家回家,压根不会想着和刘备再度交战。曹操只是象征性的和刘备小战,随即便撤兵而返。
汉中战役至此结束,三国鼎立的格局也正式形成。
这场战役给曹魏的西部战场带来了强大的军事压力。后期诸葛亮的进攻,汉中被经营成为了粮仓大本营,可以源源不断的供给前线军队。
我们了解基本的汉中战役,大抵就能够明白,为何在三国时期,尤其是刘备去世后,主动挑起战争的,永远都是蜀汉。因为对于曹魏而言,丢失汉中的真正意义在于,他们需要跨越绵延山脉,才能抵达汉中。
然后再度跨越山脉,才能抵达成都。
任何时期的作战,部队最讲究机动性作战。跨越山区会直接抹杀掉军队这一项重要优势,还会面临物资补给的重要问题。
汉中战役之后,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所以,整个战场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你我问题,而是你我他三方问题。所以,当时作为最强大的曹魏政权,不仅西部面临蜀汉威胁,南部的东吴也在试图向北推进战线,如此就让曹魏没有更多的可能性去主动性的进行进攻。
袁绍主动进攻官渡大败曹操主动进攻赤壁大败孙权主动进攻合肥大败刘备主动进攻夷陵大败
因为吃了几次亏啦[笑着哭]
都不好打,主动进攻的非常吃亏,
西川易守难攻 运输困难 姜维几万人就在剑阁挡住了钟会13万人 钟会都有退回汉中的打算了
赤壁之战:曹魏占据章陵南阳襄阳… 蜀夺荆南四郡加上刘琦占有江夏,偷袭南郡,东吴寸土未得,欲夺南郡孙刘议和,这时刘备出了重大战略失误,一厢情愿联吴伐魏: 江夏割让东吴,荆南四郡属刘备…南郡算是借东吴的,约定取川后归还,刘备还出兵帮东吴攻打两广… 刘备取川后不愿归还南郡,口头把荆南长沙零陵桂阳划归东吴,却又不愿意真给,让关羽唱黑脸隔江对峙,引发东吴偷袭荆州… 如果取汉中和东三郡之后,直接让东吴占南郡江夏顶雷换取两广…诈许伐魏以后,洛阳以东肥肉都给东吴(反正伐魏成功接着就会伐吴)… 东吴占了南郡江夏,直面魏国强大压力,只能默认蜀国占据鄂西荆南和两广,这个无解阳谋东吴只能乖乖上套(毕竟江汉平原是块大肥肉)… 有了东吴顶雷,蜀国趁吴魏对峙打下#中南半岛#… 这样蜀国富有五百多万平方公里,谋臣法正庞统马良,上将五虎,名将魏延严颜李严黄权…中生代刘封关平孟达霍峻王平… 新生代关兴张苞张翼张嶷陈到霍弋…一大批年轻将领迅速成长… 有诸葛刘巴蒋琬费祎董允治国,定都昆明推行南方大开发… 二十年后天下大治,蜀国兵强马壮出师北伐,魏吴必定望风而降…
因为曹丕深得曹操的真传,军垦休民,养精蓄锐。打仗就是消耗资源,中原地区经历了多年战乱。
三国时候主动进攻的一方基本都是失败方
主要北方外族南下了
因为打人的时候要先把拳头收回来 挠痒痒才会一直出手
主要还是当时蜀国太傻,猪哥亮如果搞屯田造人运动,二十年足够制造几百万人口了[眯眼睛笑]
关中残破 恢复缓慢
那时候,三个国家的人口加起来才一百万人,完全没有能力长途跋涉去打仗。地大人少,没必要去争地盘,争到也没人去种。谁的人口增长速度最快,谁就是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