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光刻机无望?中科大高层放狠话:中国永远都造不出来

鲁滨逊每日日记 2024-09-13 13:08:50

“中国永远不可能造出光刻机”

说出以上这番话的人,居然是中科大副院长,同时还是华为公司原党委副书记朱士尧,这不管哪一个名号拿出来都非常的能够震慑人。

但是他说的话确实像刀子一样刺向了对中国发展抱有热切希望的国民们。

那么,事实真的如他所说吗?

"卡脖子"的光刻机

光刻机是芯片制造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设备,光刻机通过将电路图像精确地投射到硅晶圆上,实现了芯片的核心制造步骤。

也就是说,没有光刻机,现代集成电路就无法生产。

而且,光刻机的技术门槛极高。

它融合了光学、精密机械、真空、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尖端技术。

此外,光刻机的研发和生产周期长、成本高昂。

一台最先进的EUV光刻机价格可达2-3亿美元,研发周期往往需要10年以上。

而且,光刻机的持续进步推动了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从最初的汞灯光源到如今的极紫外光源,光刻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带来了芯片性能的质的飞跃。

然而,光刻机的技术门槛之高,使得全球范围内能够生产此类设备的公司屈指可数。

除荷兰之外,日本、德国和英国等国家也把持着部分关键技术,如高质量掩膜版、高纯度光刻胶等,形成了严格的技术封锁。

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形势,美国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了严格的光刻机出口管制,试图遏制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

有难度,但能克服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士尧教授所指出的,中国制造光刻机并非易事。

因为这一领域需要攻克诸多技术难题,远超许多人的想象。

首先,光源问题是光刻机制造中最为棘手的难题之一。要稳定产生13.5纳米的极紫外线,需要突破重重技术障碍。

这种光源不仅要求高功率,还需要极高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目前,全球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掌握了这项核心技术,其中荷兰ASML公司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科研人员正在努力攻关,希望能够自主研发出可靠的极紫外光源。

其次,反射镜制造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极紫外光刻机中的反射镜需要对13.5纳米的极紫外光具有极高的反射率,这就要求反射镜表面必须达到原子级的平整度。

制造这样的反射镜需要精湛的光学加工技术和先进的检测设备。

此外,光刻机的工作台移动精度要求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为了实现纳米级的精度控制,工作台的移动必须达到难以想象的精确程度。

有专家形象地比喻,这相当于在地球上移动一粒沙子,而误差不能超过一根头发丝的直径。

这种精度要求不仅考验机械制造水平,还需要先进的控制算法和精密的传感技术。

面对如此之高的技术门槛,光刻机的研发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犹如一个烧钱的无底洞。

据估计,开发一台先进的极紫外光刻机可能需要投入数十亿美元。

这巨额投资不仅包括硬件开发,还涵盖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成本。

对于中国这样的后来者而言,要在短时间内赶上并超越国际领先水平,无疑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投入。

然而,面对这些艰巨的挑战,中国并未退缩。

相反,中国科技工作者展现出了坚定的信心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中国应对之策

为了突破技术封锁,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养高端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

以中芯国际为例,该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长期保持紧密合作,共同攻克光刻机等芯片制造装备的关键技术。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寻求与国际合作伙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努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例如,中国与荷兰、日本等国家开展技术合作,获取了部分EUV光刻机的关键技术。

与此同时,中国也没有放弃自主研发这条道路。

近年来,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光刻机关键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在极紫外光源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研制出高功率、高稳定性的EUV光源,为未来研发高端光刻机奠定了基础。

此外,上海微纳等企业已成功研制出193纳米的ArF光刻机,在中低端领域实现了自主可控。

除了自主研发之外,中国还在发展先进封装技术,如芯粒(chiplet)技术,以"封"促"造",弥补制造环节的不足。

芯粒技术将单个芯片分割为多个小芯粒,再通过先进封装工艺集成在一起,从而实现高性能和高集成度。

在这场技术突围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的成就尤为瞩目。

2022年,哈尔滨市政府批准投资11亿元支持国产自研光刻机项目,由国仪超精密集团哈尔滨公司主导实施。

该项目旨在突破深紫外光刻机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中国科技领军企业的华为也在暗中发力,研究光刻机相关技术。

虽然华为主要以芯片设计和电信设备制造见长,但其在光刻机领域的布局无疑将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据了解,华为已在光刻机光学系统、精密位移平台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

总的来说,中国在光刻机领域的发展策略是多元化的,既包括自主研发,也包括国际合作;既有政府支持,也有企业主导;既注重短期突破,也着眼长远布局。

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策略,体现了中国在面对技术挑战时的灵活性和决心。

虽然道路艰辛,但中国在光刻机领域的进展正逐步显现。

结语

光刻机作为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其制造难度不仅体现了人类的创造力,更彰显了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

从最初的简单光刻技术到如今的极紫外光刻,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凝聚着无数科研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

这些突破不仅推动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光刻机的研发过程中,科学家们需要克服诸多看似不可能的挑战。

例如,如何稳定产生13.5纳米的极紫外光源,如何制造出对这种光具有极高反射率的镜面,以及如何实现纳米级的精确控制。

这些技术难题的解决过程,展现了人类面对未知时的勇气和智慧。每一次突破不仅推动了光刻机技术的进步,也为其他领域的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灵感。

芯片作为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石,其背后凝聚了无数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

从设计到制造,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持续的创新。

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才使得我们今天能够享受到如此先进的电子产品和信息技术。

因此,当我们使用各种智能设备时,应该对那些为芯片技术发展做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怀有敬意。

他们的工作不仅推动了科技进步,也在塑造着我们的未来。

光刻机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要保持探索精神和创新勇气,人类就能不断突破自我,创造新的奇迹。

这种精神将继续激励我们在科技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各位读者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跟笔者一同交流讨论,最后大家也不要忘了点赞转发哦。

参考资料

0 阅读:0

鲁滨逊每日日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