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张作霖出身绿林,曾混迹江湖,靠一支军队打下奉军班底。
中国历史上的军阀混战时期是名副其实的乱世,那时候的人生活的世界里,争执和冲突几乎是遍地存在的,更不用说谎言、欺骗和背叛,犹如一个巨大的江湖。
其中就有一位东北大军阀出身绿林,从当土匪开始积累力量,最终变成了割据一方的大军阀。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的身上又有着怎样的经历呢?
张作霖出生于穷苦人家,早年的生活充满了艰辛,这这段经历,也可能是他成长中的永远的那一根刺。
以至于后来成为威风凛凛的军阀大帅,也依然不愿意提起自己少年时期的故事。但他越不说,就越有人对此感到好奇,于是他早年的这些故事就出现了很多个流传的版本。
据说,张作霖的祖父是逃荒逃到东北去的,张家祖籍是河南,当时称为直隶。闯关东的故事说白了就是逃荒的故事,为了有一口饭吃,只能背井离乡逃到东北。
这样家庭出生的孩子可想而知,生活艰辛冷暖自知。连饭都吃不饱,导致少年时期的张作霖又瘦又矮。
温饱都成问题,读书就更别说了。张作霖根本没有怎么读过书,晚清的私塾教育通常只给那些王宫官宦人家的孩子。
但他也很幸运,曾跟着一个私塾老师学习过一些基本的知识,可以说斗大的字识了几个。据资料记载,他还学习过一些兽医的知识,这就是他全部的教育经历。
因为没法读书、接受教育,他只能来到社会这所学校,早早学会了除了知识以外的一切生存技能。
张作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已经精于打猎、钓鱼和斗殴。他在当时的东北,也就是满洲里的乡村猎杀野兔,以养家糊口。
等到他长到可以工作的时候,便在一个旅馆的马厩里找到了一份工作。也就是在这里,他熟悉了当时在满洲里活动的许多土匪团伙。
当时的晚清虽然还没有后来列强入侵时混乱,但各种各样的社会事件时有发生,并且大清的统治在逐渐走向衰败,当时社会的老百姓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
不能休养生息安静种地的老百姓们,往往还会受到各路土匪的打劫和骚扰。土匪这条路,穷人家的孩子们很容易就会被吸引。
因为贫穷,吃不起饭,还要被迫养家,巨大的压力之下,容易让挣扎求生的人自甘堕落。
而加入土匪的帮派以后,起码不用发愁吃饭了,并且土匪如果混得好,自己的家人也可以照顾得到。
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土匪可以说是一种相当吃香的职业,也正因为如此,土匪也分好坏。有的土匪只抢劫有钱人的钱财,但有的土匪不论穷富都要抢劫。
据一些史料记载,早在1896年,张作霖本人就是一个著名的土匪团伙的成员。
当时张作霖在马厩里工作,对那时候的土匪来说,马是最重要的一个交通工具,好马配好汉,英姿飒爽,土匪也需要好马,马的交易非常普遍和盛行。
张作霖当时就是因为和一些土匪头子经常卖马、交流关于马的信息,所以外人看来他也是个土匪。
后来发生了甲午战争,张作霖就去当兵打仗了。
《马关条约》之后,大清军队答应撤退回关内。如果跟随军队撤回的话,张作霖就必须背井离乡。
他的父辈就是逃荒,到处流离失所的讨生活,所以他不愿意再承受这样的分离,最重要的是,他到了成家娶亲的年纪。
于是,他做了逃兵,脱离了当时的大清军队。这也为后面,他成立自己的军队埋下了伏笔。
仅仅是不愿意离开家乡而已,这个选择却让张作霖以后的人生走向了一个分岔路口。
随后,张作霖在自己的家乡娶亲,并经过当地一些头目的介绍,加入了一个土匪的队伍。他加入的这个帮派,土匪头子董大虎就是那种坏土匪,总是抢劫良家妇女。
张作霖无法忍受自己在这样的队伍中,很快他就离开了这个匪帮。
在另外一个版本的故事里,张作霖是在一次狩猎旅行中,发现了一个骑马受伤的土匪,所以张杀死了他,夺走了他的马,自己也成为了土匪。
到20多岁时,张作霖已经组建了一支小型的私人军队,江湖上也开始流传起他的事迹和名字,甚至他还被叫做“绿林好汉”。
好汉归好汉,土匪归土匪,无论好汉还是土匪,这么多人等着吃饭,张作霖的这支队伍和其他的土匪队伍一样,让这么多张嘴吃饱饭才是第一要务。
张作霖非常了解生存的第一要务。也许是童年时期,为了抢一口饭吃和其他人打架斗殴的经历锻炼了他,也许是他为了吃饱饭,学习了很多可以让自己生存的技能。
这种生存哲学,深刻的印在张作霖之后的生涯中,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那么,为了养活手上的兵力,张作霖都做了哪些事呢?最后这支队伍又得到了怎样的发展呢?
张作霖自称出身绿林,早年混迹江湖,靠一支私人军队打下奉军班底。
穷苦出生的张作霖,居然拥有了自己的军队,这无论如何都是值得庆贺的。但这支队伍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也随之摆在了张作霖的面前。
张作霖既然被称为绿林好汉了,那就不能做那些见不得人的土匪勾当,并且他是深切痛恨这些做法的。
那么,为了养活军队,张作霖选择了怎样的长期发展呢?这对于奉系军阀的成立又做了怎样的铺垫呢?
同为土匪,大家都是从打家劫舍做起,没有什么谁看不起谁,如果真的要说点什么的话,那就只能看最后谁做成了这件事。
张作霖的队伍就是这样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后面在江湖上、在军阀界,乃至在中国历史上都有他的一席之位。
哪怕拥有了如此高的成就,张作霖也非常忌惮他的穷苦出生,以及后面被人们广泛提起的“绿林”生涯。
甚至他的父亲也很愤怒,多次指责那些说张作霖是土匪的说法。
至于张作霖到底做没做过土匪,也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这只是坊间人们口中的玩笑话而已,作为一个已经有些规模的私人军队来说,这些话不听也罢。
张作霖的这支私人军队,要想摆脱土匪的称号,就要排除那些只有土匪才去做的事情。
所以这支军队主要的任务是负责安保,包括为那些大商队,尤其是外国的商团们提供一些安保服务。
而当时的社会环境,也为这些安保工作提供了一些背景。当时的中国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国内为了镇压这些运动,已经消耗了大量的兵力。
然后,俄国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就趁着中国国内大乱的时候,趁机侵占了中国的满洲里,也就是东北。
东北开始人心惶惶,穷苦人家倒是没什么,毕竟家里连饭都吃不饱,根本没有什么财产需要保护的。
而那些富贵的乡绅、财主可就不一样的,家里的人口、田地、财产,样样需要安保。
所以当时的社会就出现了“保险队”、“团练”、“大团”等等这些做安保服务的团体。
张作霖的这支私人军队,就是在这些社会现状下成立的。他向自己的老丈人提议,想成立这样的一支队伍。
很快,他得到了当地村子赵家庙乡绅们的支持,一支二三十人的队伍便成立了。
这支私人军队一开始只是负责本地赵家庙的治安工作,和那些外来的土匪进行对抗。
这样张作霖就得到了正当的收入,当地需要安保服务的乡绅和财主们,会向他交付保安费用。
由于张作霖当过兵,打过仗,所以他知道纪律对于一支队伍的重要性。他的这支队伍纪律严明,经营管理得当,深得当地村镇的民心。
很快,这支队伍的名声就传出去了。赵家庙周围的那些村子,纷纷都来给张作霖交保安费,希望他能为这些地方提供保卫服务。
一时间,这支队伍名声高涨,据说有二十多个村庄都让张作霖的队伍直接管辖。
但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名气大了,麻烦事儿也跟着来了。那些原来在这些村子收保护费的土匪不乐意了。
地盘就那么大,匪帮之间为了争夺自己管辖的地盘,常常会发生斗殴事件。
有个叫金寿山的土匪头子,让自己的儿子先在张作霖的队伍里卧底了一段时间,想要里应外合。
1901年农历的的腊月三十,金寿山率领众土匪,把张作霖打了个措手不及。
金寿山的用意很明显,选在腊月三十动手,就是不让张作霖过年。
而张作霖只能先带着自己残余的部分队伍,先找到个安稳的地方,休养生息重新起事。
然而军队损失严重,张作霖撤退之后活动在姜家屯一带,尽管沿路也吸引了不少人加入,但比起以前来,还是差了很多。
这时候他逐渐意识到,只能投靠比自己更加强大的队伍才能活下来。
于是奉天当地最大的保险队头目冯麟阁,收留了张作霖这支队伍。随后在经过八角台时,他又认识了后来满洲国第二任总理大臣张景惠。
也正是在张景惠的鼓励下,张作霖成立了一个独立的自卫队。
张作霖的这支军队和张景惠的人马合并起来,尽管只有七十多个人,但从这里开始,他已经不是在村子里和土匪打打闹闹的保安队了,而是真正拥有了一支能够作战的队伍。
那么,这支队伍与后来的奉军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曾混迹绿林的张作霖,靠一支卫队打下奉军班底,结局令人感慨。
张作霖的军队在和当地的武装组织不断地磨合,以及和各个匪帮的战斗中,拉拢或者加入了当地的一些组织,后来还有别人的投靠。渐渐的,这支队伍开始变强。
随着人数、装备的不断升级,这支军队也受到了大清朝廷的格外关注。
毕竟还是有王法的朝代,张作霖还是要听皇上的,如果不听皇上的,可能自己就会被斩杀。
但听皇上的,也得让皇上给自己一些实权。张作霖又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1902年,张作霖在八角台的自卫队人数达到了三四百,再加上他结交了不少有文化的人。这些封建时代的文化人奉行老一套,有个举人让张作霖去接受官府的招安。
因为当时奉天县的保险队这一行业,已经成为了官府的威胁。再加上为了抵御俄国沙皇的侵袭,这些散落的民间武装也可以帮助击退外敌,官府就在积极招募。
张作霖这个人还是有政治野心的,这样被官府招募以后,会事事被动,而他是个永远要牢牢掌控主动权的人。
于是他就演了一场好戏。那时候盛京将军增祺的三姨太要回奉天,张作霖让手下人假扮土匪打劫了这位姨太太。
然后他又对三姨太毕恭毕敬,只要增祺稍微提拔一下张作霖,那么三姨太的一切都可以归还。
而这次看起来很凶险的计划,最终平安度过,张作霖也借此得偿所愿。
当时大清的国力摆在面前,内困外焦,张作霖对此也有一定的认识。
所以除了和朝廷做一些必要的社交之外,表面上张作霖是朝廷管辖,但实际上,这个军队还是只听他的。如果真要发生什么事故,想必朝廷未必吆喝得动。
1911年,张作霖已经拥有了7个巡防营,同时也被朝廷任命为奉天保安军事副部长。至此以后,随着中国的历史进程,奉系军阀开始走向了历史舞台。
不过,张作霖成名以后经常辟谣,说自己不是土匪。后来他儿子张学良也多次站出来,指责报刊媒体“胡说八道”。
不论张作霖究竟是否出身绿林,他的人生无疑是传奇的。就连他最后的结局,也令许多史学家感叹。
1928年6月,因拒绝与日军合作,张作霖被关东军炸死。
他的前半生疲于建军,后半生又周旋在各种权力争端中,有人说他曾和日本人签订了一份密约,意图出卖东北。
但有人认为这并不代表他就是汉奸,至少他在与日本人周旋的时候,没有一味的卑躬屈膝,而是力争解决难题。
不过从他被炸死后,一切评价都是盖棺定论,有没有卖国,恐怕也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