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双航母驰援以色列,中国6艘军舰集结中东,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思正观天下 2023-10-23 11:38:31

近日,据境外媒体报道称,解放军海军向中东相关海区部署了6艘军舰。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媒体刻意将此次部署活动与当前巴以局势联系起来,再加上美国“福特”号和“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打击群也部署在附近地区,解放军相关军事活动立即引发各界高度关注。

(西方媒体一直在强调中国海军在中东部署了6艘军舰)

据悉,中国海军在中东地区确实有6艘舰艇正在执行相关任务,包括第44批护航编队的“淄博”号导弹驱逐舰、“荆州”号护卫舰和“千岛湖”号综合补给舰,以及第45批护航编队的“乌鲁木齐”号导弹驱逐舰、“临沂”号护卫舰和“东平湖”号综合补给舰。两支编队共拥有2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和2艘综合补给船,总排水量接近70000吨。无论是单舰的综合作战能力,还是编队的排水总量,这6艘舰艇在中东地区都能名列前茅。

(美国军舰在红海拦截胡塞武装导弹)

不过,需要特别指出一点,我海军第44批护航编队是在今年4月就已组建完毕,而第45批护航编队也是在9月就已完成了组建工作,他们在中东相关海域和印度洋海域主要执行护航任务,并不是为了应对巴以冲突而临时组建的舰艇编队,这一点与美军从地中海中部紧急奔赴东地中海沿海地区存在本质性区别。只是我军编队在相关海域执行任务期间,巴以新一轮冲突恰在此时爆发。一些西方媒体为了达到宣传战、信息战目的,故意将两件不相干的事件相关联,其用意极为歹毒,意图将水搅浑,让本轮地区冲突更加复杂化、尖锐化。

(在科威特进行访问的中国海军护卫舰)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一点,在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不久,美国海军急调“福特”号和“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打击大队前往以色列西部海域进行实战部署。就在美国海军完成集结,并派出“卡尼”号驱逐舰前出至红海时,我海军第44批护航编队又恰好在中东多国执行访问任务。

为了让外界感觉两国正在中东展开海上博弈,于是一些西方媒体将原本并没有“交集”的中美两国海军强行联系在一起。英国《太阳》报就故意捏造事实,该报在其报道中声称,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10月14日离开阿曼首都马斯喀特后,将“前往不明地点”。完全不顾10月18日时,第44批护航编队已开始对科威特进行访问这一基本事实。

如此一来,中国海军与美国海军还未在中东碰面,就已经让人产生各种遐想。例如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时,美苏“地中海对峙”的一幕是否会重新上演?

(中国海军与阿曼海军进行交流)

实际上,当前中美两国海军在中东地区的舰艇数量不过10余艘左右。而1973年美苏“地中海对峙”时,双方为了在中东地区实施争霸对抗,曾经派遣150余艘舰艇云集地中海海域(前苏联海军最终动用了90艘舰艇,美国海军也相应增加至60余艘)。所以,西方媒体唯恐天下不乱,故意散布“中国威胁论”,刻意制造地区紧张气氛,编排所谓的两国海军在海上对峙形成局面,完全是罔顾事实根据,纯属于歪曲造谣,根本不值一驳。

(美国总统拜登会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更何况,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以及美国海军航母打击大队,都有自己的既定任务,哪有空搞什么海上对峙?当前,美国海军航母打击大队压阵地中海,其主要目的是要对哈马斯武装以及其他反以色列的势力实施武力威慑,同时还要对以色列可能出现的激进军事行动进行压制,不让其在报复行动有越线举措。

(中国海军拥有足够的兵力去支援中东)

与此同时,美国海军编队要对土耳其进行高压震慑,防止其在打击库尔德人的过程中滥用武力,此外美军要兼顾俄乌战场,并为乌克兰提供相关情报。总之,美国“福特”号航母打击群需要承担的任务太多,而其海上兵力又明显不足。即便随后“艾森豪威尔”号打击大队前来支援,也很难抽出兵力跑去与中国海军上演一出“海上对峙”的戏码给外人看。

(部署在红海的美国驱逐舰“卡尼”号)

当前,解放军第44批护航编队在对波斯湾沿岸国家进行访问,第45批护航编队则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而这样的布局如果在战时,很像是一支舰队在外线巡弋,一支舰队在内线“设防”,在中东航线上建立“内外”两层作战体系。实际上,鉴于当前十分紧张的地区局势,我海军舰艇在相关海域组织护航行动的同时,可以密切关注当地局势发动,随时应对可能的突发状况,如果巴以冲突扩大化,海军舰艇编队也可以保护我方公民和相关单位实施撤离行动。

当前,巴勒斯坦境内形势十分危急,双方冲突两周来已经造成数万人伤亡,数十万人失去家园,流离失所。中方对巴以冲突造成大量平民伤亡、人道形势急剧恶化感到痛心,对冲突进一步扩大的前景深感忧虑。中方认为,为了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甚至出现不可控局面发生,当务之急是,冲突双方要立即实施停火,积极实现局势降温并推动冲突降级,尽快开辟人道救援通道,避免对地区和国际安全造成更大冲击。中方愿意为尽快止战停战、维护地区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0 阅读:55

思正观天下

简介:谢谢小伙伴的点赞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