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徽宗“玉辂尚青”
宋代尊贵青色在蔡京四子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中有云:
玉辂者,乃商人之大辂,古所谓“黄屋左纛”是也。色本尚黄,盖自隋暨唐伪而为青,疑以谓玉色为青苍,此因循缪尔。政和间,礼制局议改尚黄,而上(宋徽宗)曰:“朕乘此辂郊,而天真为之见时青色也,不可易以黄。”乃仍旧贯,有司遂不敢更,而玉辂尚青,至今伪也。
《千里江山图》(局部),王希孟(1096—1119),绢本设色,51.5cm×1191.5cm,故宫博物院藏
这一段话是说,玉辂乃帝王所乘之车。“黄屋左纛”语出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纛。”黄屋,古代皇帝的车盖;纛,古代行军或重要典礼所用大旗。帝王所尚之色本来为黄色,但是隋唐以降,被人为地改为(伪)青色,可能是因为“玉色为青苍”,后来这一转读就因循下来,一直如此误会下去。
《高帝纪上》
北宋政和年间,礼制局拟议改回尚黄,但宋徽宗发话:我乘玉辂去郊祀,看到天的颜色映在车上,玉明明是青色的,不可以改易为黄。蔡絛接着记,官员们于是收回拟议,依然“玉辂尚青”,将错就错。
青玉双鹤佩,宋,长6.8厘米,宽4.3厘米。清宫旧藏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说以前“玉色为青苍”是误读,但宋徽宗却绝对没有误读。或许,玉本来有青有黄,不过徽宗决定青优于黄,这是对色彩品格的重置。
二、汝瓷与玉
南宋叶寘《坦斋笔衡》记录了宋徽宗命汝州造青窑器事:
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为精致,油色莹彻,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
汝窑天青釉盘,宋,高3.5厘米,口径19.3厘米,足径12.6厘米
宋徽宗政和年间所命建的汝州窑,烧造出了各种类玉的天青色瓷器。南宋时,邵成章又在临安建了修内司窑,同样是用于烧造高品位的青瓷。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宋,高4厘米,口径18.5厘米,足距16.9厘米
青瓷的烧制温度要高于唐三彩,大约是 1300℃。汝瓷胎体比较薄,密度很高,呈香灰色,施釉也比较薄。为获得理想的色泽效果,汝窑青瓷的烧成温度偏低一些,1100℃—1220℃时,釉色闪青含蓝,予人精光内蕴、温润如玉之感。青瓷透亮、晶莹、沁润的釉色,呈现出与玉极其相似的即视感与触感,甚至那些因为烧制时条件难以控制而造成的诸般釉色变化,好像都能在玉上找到相似的对照。质言之,青瓷借道于玉器,似乎与人具有天然的亲和性。
汝窑天青釉盏托,北宋, 高7.3cm, 盏托径16.5cm
天青色的瓷器被赋予了玉的纯粹、透明、温润。
仅供学习交流,如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