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双十一要到了,猛然发现我们推荐玩具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儿了,于是今年我们决定再更新一些玩具推荐。感兴趣的家长千万不要错过本周的推送,我们会分类别推荐不同年龄段宝宝的玩具哦。
家长呼声最高的是关于绘本的推荐,说实话我和宛宁老师对绘本了解得不多,也不专业,所以拿来分享的资料还是几年前我们的小伙伴做的书单推荐,好在书籍永不过时,感兴趣的妈妈可以直接到文末查看不同月龄不同分类的绘本推荐。
其实我们今天想聊一聊绘本对于孩子的成长到底有没有用,特别是一些绘本推荐对绘本推崇备至,仿佛购买了绘本,孩子就能养成好习惯,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一帆风顺。
和我女儿出生时间差不多同时期的一些绘本自媒体人,现在要么是不再更新,要么是内容更多的转为儿童心理、儿童成长方面内容,要么是直接改为面向小学阶段的学习方面内容,能继续坚持做绘本分享和推荐的不多。
其实也很容易理解,我女儿是2016年那一波生育高峰出生的,在那之后生育率就一路走低,新生儿少了需求就少,关注自然少了。另外绘本这股风吹了这么多年,能写的,能说的也差不多说完了。国外的经典绘本就那么多,最新的书籍在国内出版也需要时间,翻来覆去就那么多书。创造力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做自媒体想持续不断地输出内容,还要有阅读量被大众能看到,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在绘本风最大的时候绘本馆、绘本推荐的文章铺天盖地,现在想找到最新的内容却很难。
另外就是这几年视频、短视频的普及对纸质图书和出版业的冲击,也会让家长对绘本的兴趣有所降低。
说这些其实我们想表达的就是希望妈妈们用平常心看待绘本,书籍也是一种商品,是商品就会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来推广。热度最高的绘本也许是经典,也许是营销做的最好的。家长擦亮眼睛,为宝宝选择适合的绘本才是重要的。
其次绘本和玩具一样,都是孩子某一个阶段的兴趣所在。随着的孩子的成长和各项能力的不断提升,绘本终究会成为过去。就像我们小时候看的动画片一样,总有一天我们会对影视剧感兴趣,会对各种音乐感兴趣,动画片成为了童年回忆,即使成年后再去看动画片,也不过是一种对儿时记忆的怀念和致敬,终究不会成为成年后生活中最主要的部分。
最后是绘本的作用未必像有些文章说的那么好。
熟悉我们的家长会发现,在解决孩子的吃饭问题上我们几乎没有推荐过绘本。有没有关于让孩子好好吃饭的绘本呢?有,而且有很多。但是有没有用呢?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有用,但作用极其有限。比如认识各种蔬菜的绘本,远不如带孩子去几趟菜市场效果来得快更直观。各种让孩子好好吃饭,不要浪费粮食的绘本,也仅仅能让孩子知道饭要好好吃而已,但怎么吃,用什么吃,需要掌握哪些技能才能把饭吃好,绘本是不可能告诉孩子的,依然是需要家长耐心的引导和陪伴才能解决。绘本能解决的问题是“某个东西或某件事事儿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也许能通过绘本让孩子有一些认知,但仍然需要家长带着孩子在生活中亲自去体验、实践才能让孩子对这个东西、这件事儿的认知从平面到立体,从想象到现实,从而成为孩子自己独特的认知和感受,完成内化。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密不可分的。
家长愿意给孩子选择绘本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关于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习惯也是习惯,一个习惯的养成是知识、意愿和技巧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而且习惯能否坚持与外部环境有直接关系。
我曾经分享过我小时候看书的经历,喜欢看书是因为我爸妈对给我买书这件事儿不限制。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妈就给我订了幼儿画报。我最早的书都是“小人书”,不是四大名著的连环画那种,而是一个一个故事画成画配少量文字,和现在的绘本差不多。在我认识更多字之后就慢慢开始读字多画少的书,直到全部是字的故事书,《365夜故事》《安徒生童话》等等。我认为对我影响很大的是我爸自己也看书,虽然现在想来他看的都是些杂志,但他去邮局买杂志,也会带着我去,平常看书的习惯影响到了我。另外就是那时候适合孩子的娱乐活动不多,在家里的静态活动除了看电视就只能看书。电视也不像现在自己随意选择,电视台播放什么看什么,儿童节目很少。在这种环境中,家里的各种故事书就成了最好的娱乐活动。
如果我出生在现在,读书一定不是首选,好玩的能玩的太多了。
绘本的优势是降低了孩子阅读的门槛,同时用绘本这样一个简单易操作的工具让家长找到了与孩子顺利交流,不发脾气且看起来温馨有爱的一个途径。让家长感觉孩子喜欢看绘本的不一定是绘本本身,而是家长付出了时间,愿意陪伴他,这种充满爱意的陪伴让孩子感觉到温暖和安全。把绘本换成乐高积木,换成磁力片,换成游泳、爬山,也一样成立。
这也是一些家长感觉孩子长大了,应该能自己看书了,却发现自己不陪着读,孩子就不想看书的原因之一。
最后是一些关于绘本能提高孩子阅读能力的感受。从我个人的总结来说,读绘本不能和“阅读”划上等号,更不能和未来孩子学习上所谓的“大语文”划上等号。
所有的语言都有两套系统,一套是口语,一套是书面语。目前绘本最大的问题是口语为主,缺少书面语的认知和引导。当然这和绘本的对象有关,绘本主要是面向低幼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抽象思维还没发展起来,更多的是对具体的事和物的理解。
我女儿现在上三年级,没上幼小衔接零基础入学,现在回想和总结一年级那一年的鸡飞狗跳,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她对书面语不熟悉。老师讲话的方式和语言习惯、课本上文字的排列组合方式统统不是口语化,即使老师讲课会照顾到孩子的理解能力做一些解释,但依然不可能像生活中有时间和耐心把一个问题一件事掰开了揉碎了用她能理解的语言表述出来。
用绘本业内的话说就是“桥梁书”过渡没做好,从绘本到纯文字书籍的转换没到位。
但语文又不仅仅是认识字、理解书面语就行了。只读书是无法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的。我在我们的课程群里和家长分享过一道我女儿二年级数学题:
外卖、月卡这些内容出现在了二年级小学生的练习题里,靠读书,靠绘本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即使让孩子读书,也一定要关注孩子的生活体验,注意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和现实各种场景的体验,只有孩子积累了丰富的生活体验,才能有更加复杂的思考和情绪。
而绘本阅读容易忽略的另一个问题是孩子的概括总结能力。家长在陪伴阅读的时候往往是一本接着一本读,但故事讲了什么,总结的能力仅仅通过阅读是无法提升的。这需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刚开始一定是非常困难,一种能力想要得到提升必定会伴随着大量的重复,还会遇到瓶颈期。这些都需要家长有意识地去学习、关注,再引导孩子。
总而言之,绘本不是万能灵药,也没那么多神奇的功效,绘本是低门槛的亲子陪伴的好工具,我们对绘本的理解和认识也非常有限,分享一些我们的思考,希望带给大家一些启发。